绑肢致肺栓塞死亡1例

绑肢致肺栓塞死亡1例

一、捆绑四肢致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论文文献综述)

武贝[1](2020)在《肿瘤引发静脉阻塞的腔内治疗:单纯支架与支架联合粒子条植入疗效对比》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金属裸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引发相关静脉阻塞性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材料与方法:对57例恶性肿瘤引发头臂-上腔静脉及下腔-髂股静脉等相关静脉阻塞性病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植入125I粒子条+金属裸支架(A组),同期38例患者单纯植入金属裸支架(B组)。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静脉通畅时间、生存期、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共植入34枚支架及527颗碘粒子,B组共植入57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6.5%,未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静脉梗阻症状明显好转,A组静脉梗阻程度积分由术前(14.74±0.562)分降至(2.79±1.357)分(P<0.001),B组由术前(13.79±1.398)分降至(5.55±3.674)分(P<0.001)。术后1~6月A组通畅率较B组高(分别为100%、84.2%、68.4%、63.2%、36.8%、21.1%vs.68.4%、23.7%、18.4%、7.9%、5.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KPS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1),治疗1~6月后评分明显下降(P<0.001),且KPS评分组间对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组中位通畅时间125d(95%CI:80.018-169.982),B组中位通畅时间35d(95%CI:20.501-49.499),A组患者较B组显示更长的静脉通畅时间(P<0.001)。A组中位生存时间155d(95%CI:110.406-199.594),B组98d(95%CI:55.712-140.288)(P=0.325),A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高于B组,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和KPS评分(≥80分)为支架植入后保持长期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引发相关静脉阻塞性病变安全、有效,可较长时间保持支架通畅性,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对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改善。

姜天烁[2](2017)在《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固定术中捆绑肋间血管、神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电视胸腔镜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胸外科的各领域。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固定手术成为近年来治疗重症胸部创伤的热点,手术方法仍在探索阶段,手术的关键和难点主要是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将骨折牵开对位并牢固放置固定材料,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应用可吸收线分别捆绑骨折肋骨两侧断端,前期进行牵引对位,不占用手术操作空间,使骨折固定物安放更加快捷,而后编织捆绑局段肋骨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防止固定物移位、脱落。在肋骨捆绑过程中肋间血管、神经能否与肋骨共同捆绑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对比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固定术中肋间血管、神经与肋骨共同捆绑组(捆绑组)与剥离肋间血管、神经后单纯捆绑肋骨组(剥离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肋间血管、神经与肋骨共同捆绑对围术期及预后的影响,为手术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病例选择胸外科病房收治的胸外伤患者,年龄介于20-60岁之间,多发多段肋骨骨折——链枷胸或肋骨骨折合并严重肺裂伤、活动性血胸等需要行胸腔镜(辅助)探查手术者,排除头部、腹部、心脏及脊柱四肢骨骼严重损伤,无凝血功能障碍,无器官脏器功能衰竭等原发疾病。将入选患者先后顺序随机分入2个治疗组,肋间血管、神经与肋骨共同捆绑组(捆绑组)、剥离肋间血管、神经后单纯捆绑肋骨组(剥离组)。二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即吸氧、气道湿化、抗感染、补液、支持等综合治疗。统计二组患者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肋骨骨折数量、胸部合并伤等。对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单处肋骨固定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大于6分疼痛时间、术后镇痛药物剂量、并发症、住院时间、随访术后3周、5周及3月疼痛评分、骨折愈合、肺功能变化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特征无显着性差异,捆绑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大于6分疼痛时间、镇痛药物剂量、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及随访疼痛评分、肺功能、骨折愈合情况无显着差异性。结论: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固定手术中肋间血管、神经与肋骨共同捆绑,不会造成患者术后疼痛加重,并发症增多,与剥离肋间血管、神经后单纯肋骨捆绑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缩短,切口更小的优点,适合应用于手术中。

寇江华[3](2016)在《论肺动脉栓塞致死法医学判断关键环节》文中认为肺动脉栓塞(PE)主要是指外源性和内源性栓子将肺动脉淤塞而导致呼吸和肺循环困难,PE在发病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反应,临床检出的几率比较低,时常有漏诊的情况出现。要想将肺动脉栓塞的原因了解透彻,就要对其法医学判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认真探究。

张莉[4](2016)在《肺动脉栓塞致死的法医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肺动脉栓塞致死的主要特点,探究法医病理学鉴定要点和注意问题。方法:对我法医鉴定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30例肺动脉栓塞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并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致死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分布在31-70岁之间,主要致死原因是遭受严重外伤、长时间卧床后运动、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出现并脱落致肺动脉栓塞。讨论:本文对肺动脉栓塞致死法医学判断关键环节进行了总结归纳。

马如飞[5](2016)在《束缚应激加重挤压伤大鼠肠道损伤及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法医实际工作中,当事人在经受非致命性损伤的一段时间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如持续捆绑或限制体位等束缚情形下发生MODS,由于损伤本身较轻微不足于造成死亡,常常由于死亡原因争议较大,导致案件久拖不决。因此,研究非致命性损伤对机体各器官形态和机能的影响,对于揭示发生死亡的确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认真分析上述案件的背景不难发现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均存在明确的心理应激状况。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Locus ceruleus-norepinephrine system,LC/NE)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cortex system,HPA)的兴奋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浓度水平快速升高,一系列功能代谢改变随之发生,起到防御代偿的作用。但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却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其能力储备及防御机制被逐渐消耗,内环境严重失调、紊乱,直至出现一个或多个器官衰竭和死亡。目前能够复制精神心理应激的动物模型中较为成熟的是束缚应激模型,本室以往研究表明,束缚应激对挤压伤大鼠心、肝、肾的损伤有加重作用,能够引起MODS,提示非致命性损伤致死的过程里,心理应激造成的脏器损伤可能起一定作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应激导致的人群健康问题越发严重。应激引起的肠道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肠道屏障由肠上皮细胞及其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组成,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复合体。应激状态下肠道发生损伤或功能障碍,则会发生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甚至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表明,束缚应激可以损伤肠道屏障,可能引发慢性结肠炎症,其机制可能有多种因素比如免疫失调、微生物环境的改变等,提示肠道对心理应激极其敏感,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内质网的主要功能为合成、加工蛋白质以及贮存Ca2+。应激激素、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对内质网功能都有干扰作用,形成大量的未/错误折叠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ing protein 78,GRP78)、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Phosphorylated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y 2α,P-e IF2α)及CHOP等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蛋白表达增加,ERS过程被激活。在细胞的防御适应反应过程里,ERS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但ERS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则可诱导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造成细胞和组织损伤。目前的研究表明,ERS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那么在应激造成肠道损伤过程中,ERS标志蛋白GRP78、P-e IF2α及CHOP的表达状态如何,目前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综上,本实验为了模拟实际案件中非致命性损伤和心理应激共同参与的情况,建立了挤压伤和束缚应激的复合模型,探讨损伤和应激共同作用下大鼠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P-e IF2α及CHOP的表达变化,尝试初步探讨非致命损伤与心理应激同时作用导致死亡的机制。方法:1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体重220240g,于控制条件下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1)对照组(Con):大鼠于固定时间禁食水(每日8h或10h交替进行)。(2)束缚应激组(Rs):大鼠于固定时间放入束缚应激模具内进行束缚,同时禁食水(每日8h或10h交替进行)。(3)挤压伤组(CI):大鼠用无水乙醚麻醉后,于双后肢上压24kg重物,连续挤压6小时,此后不再进行挤压,每日相应时间禁食水。(4)复合模型组(Com):大鼠连续挤压6小时,于当日晚开始进行束缚(每日8h或10h交替进行)。通过记录体重、行为学改变,以评估是否成功建立束缚应激模型。通过观察大鼠挤压后局部表现、活动状态等证明挤压伤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造模7天后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上清,用于检测儿茶酚胺浓度。于冰上迅速取出肠道组织(回肠)放入4%的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观察ERS相关蛋白GRP78、CHOP、P-e IF2α蛋白表达的变化。2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均数的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用最小显着差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或Tamhane’s(t2)作两两比较,以P<0.05为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果:1大鼠体重测量结果对照组大鼠体重逐渐增重,与对照组相比较束缚应激组大鼠体重增长速度缓慢较明显,P<0.01。表明束缚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已成功。2大鼠血浆中NE、E的浓度动态变化的检测挤压伤组大鼠血浆中NE、E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与挤压伤组相比,束缚应激组和复合模型组大鼠血浆中NE、E浓度均呈现明显升高,P<0.01。3 HE染色结果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回肠组织结构清晰,黏膜排列整齐,未见炎症水肿及其他病理学改变;束缚应激组回肠黏膜上皮细胞轻度水肿,局部可见散在小灶性炎细胞浸润;挤压伤组黏膜上皮细胞轻度水肿,黏膜组织内炎细胞浸润较明显,局部可见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复合模型组组织病理学变化最明显,可见黏膜内及黏膜间质多量炎细胞浸润,部分区域黏膜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局部淋巴滤泡增生明显。4 GRP78、P-e IF2α及CHOP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三种蛋白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正常对照组回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弱阳性表达;束缚应激组和挤压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黏膜上皮细胞胞浆内阳性表达均呈增高趋势;与挤压伤组相比,复合模型组阳性表达明显增高。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挤压伤和束缚应激的复合模型,通过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浆中CA浓度以及肠组织GRP78、P-e IF2α、CHOP蛋白的表达变化,证实了束缚应激可加重挤压伤大鼠肠道组织损伤,ERS参与这一损伤过程。

刘四海,李红军,戴建宇,张勇,崔波[6](2014)在《23例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的案例不同的案情,死因亦有多种可能性。笔者通过对23例此类案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其案件特点、死亡原因及检验注意事项。1资料与方法本组23例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均为已侦破案件。23例死者中,男性21例,女性2例。年龄在7岁88岁之间,其中20岁30岁3例,30岁40岁11例,40岁50岁7例,7岁、88岁各1例。23例均选自1998年2013年本地区案例,所有案例资料

胡东阳,黄雷,侯一丁,刘双高,黄翠,李琦,成建定,唐双柏[7](2013)在《肺动脉栓塞致死23例法医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分析肺动脉栓塞致死的一般特点,探讨法医病理学鉴定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012011年在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鉴定的23例肺动脉栓塞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致死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1~70岁之间;主要诱因是严重外伤、长期卧床后运动,以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并脱落致肺动脉栓塞最为常见。结论对肺动脉栓塞致死案例法医病理学鉴定要点进行了总结。

胡茂清[8](2006)在《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的建立及其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家兔急性肺动脉栓塞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制作家兔急性肺栓塞影像模型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20只家兔按时间(2小时、24小时、3天、7天、14天)随机分为A、B、C、D、E五组,用明胶海绵栓子经股静脉插管制成急性PE的模型。A、B、C组注入栓子4个,D、E组注入栓子3个。家兔栓塞后行肺动脉造影,按时间分组处死家兔,解剖肺动脉并观察栓子位置、栓塞区病理变化。对照组2只注入生理盐水,分别于第7天,14天处死。结果20只实验家兔1只麻醉意外死亡,19只制备模型存活,成功率95%。E组1只第3天发生气胸提前处死。肺动脉造影显示46支叶、段肺动脉栓塞。A组肺体积肿胀,表面呈深红色,光镜下见肺组织充血,坏死不明显;B组栓塞肺体积缩小,呈暗红色,2只肺表面间杂黑色,镜下肺充血,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C、D、E组中11只肺体积肿大或缩小,肺表面呈苍白色、暗红色、黑色或苍白色区内见黑色坏死区,4只坏死区内触之有硬结,镜下肺组织水肿、淤血、出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含气减少,肺泡支架结构破坏,2例见栓塞区肺组织机化:B、C、D组栓子周围有血小板血栓和/或混合血栓形成;E组另1只仅见肺体积肿大,肺颜色无变化,镜下见炎性细胞浸润。1只左侧气胸者肺萎缩。实验家兔肺动脉解剖共发现栓子65个,栓塞动脉50支。对照组2只家兔肺部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明胶海绵作为栓塞物制备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的方法简便、成功率高,为肺栓塞影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实验模型。

施华戈,邹伟波,叶国英[9](2004)在《捆绑四肢致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文中指出捆绑四肢造成的局部皮肤损伤并不少见,但导致肢体形成静脉血栓并造成肺动脉栓塞死亡却少见报道。作者曾遇1例,被捆绑四肢达10h,致肺动脉栓塞57h后死亡案例,现报道如下:

施华戈,邹伟波,叶国英[10](2004)在《捆绑四肢致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文中提出 捆绑四肢造成的局部皮肤损伤并不少见,但导致肢体形成静脉血栓并造成肺动脉栓塞死亡却少见报道。作者曾遇1例,被捆绑四肢达10h,致肺动脉栓塞57h后死亡案例,现报道如下: 1 简要案情孔某,男,40岁。1997年1月23日凌晨3时遭抢劫,被用尼龙绳紧绑四肢腕、踝部,直至当天下午1时

二、捆绑四肢致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捆绑四肢致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肿瘤引发静脉阻塞的腔内治疗:单纯支架与支架联合粒子条植入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2)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固定术中捆绑肋间血管、神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治疗方法
    3.记录目标
    4.统计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
    2.围术期指标对比
    3.随访指标对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论肺动脉栓塞致死法医学判断关键环节(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一) 选择案例
    (二) 分析方法
二、分析结果
    (一) 死者的基本信息
    (二) 死亡的月份
    (三) PE致死直接和间接诱因
    (四) 肺部栓塞分布的相关信息
    (五) 分析栓子来源的部位
三、讨论
四、法医病理学鉴定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 对于长期卧床、手术和外伤引起肺部栓塞为直接或间接诱因的猝死案例来说, 法医病理学对双下肢深静脉和肺动脉分支、主干是否有血栓存在进行认真检查, 从而判断患者是不是因肺部栓塞而导致的猝死。对死者生前的病史信息竭尽全力的去搜集, 死者生前伴有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结合相关的尸检信息, 需要对因肺部栓塞致死进行高度的怀疑。
    (二) 栓塞可以从微小栓塞发展到骑跨性栓塞, 左、右肺动脉经常被骑跨性栓塞栓子所堵塞。在法医检查的时候, 要想使肺与心脏之间的肺栓塞位置和血管解剖关系得到详细的查明, 在解剖的时候, 就要将心包腔剪开, 对右心的流出道进行仔细观察, 接着在原来的位置将肺动脉以及分支和右心室流出道剪开, 从而将栓塞的位置查找详细, 为今后栓子来源的查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只有将栓子的来源部位查找清楚, 特别是对心腔和下肢静脉系统中是否有栓子存在检查清楚, 组织病理学才能将栓子的类型检查清楚。
    (四)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将下肢静脉系统和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的血栓和死后凝血块区别好。
    (五) 对死者的病史进行详细咨询, 死者生前是否出现过肺动脉栓塞的情况。
    (六) 将暴力致死和其他疾病致死的因素排除在外。

(4)肺动脉栓塞致死的法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分析方法
二、结果
    (一)PE致死患者的性别、年龄情况
    (二)PE致死患者的发生月份情况
    (三)PE致死患者的直接诱因和间接诱因
    (四)肺部栓塞分布情况
三、讨论

(5)束缚应激加重挤压伤大鼠肠道损伤及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应激致肠道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23例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案件性质
    2.2 致伤工具
    2.3 死亡原因
    2.4 损伤开始至发现死亡的时间
    2.5 损伤部位和软组织挫伤面积
3 讨论
    3.1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的案件特点
    3.2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的死亡原因
    3.3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的检验注意事项

(7)肺动脉栓塞致死23例法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案例选择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PE致死案例的性别、年龄分布
    2.2 PE致死案例的发生月份分布
    2.3 PE致死案例的间接诱因与直接诱因
    2.4 肺部栓塞部位分布
    2.5 栓子来源部位分布
3 讨论
    3.1 PE致死法医病理学鉴定要点及注意事项

(8)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的建立及其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家兔急性肺动脉栓塞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性家兔急性肺栓塞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9)捆绑四肢致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简要案情
2 尸体检验
    2.1 肉眼检验
    2.2 组织学检验
3 讨论

四、捆绑四肢致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肿瘤引发静脉阻塞的腔内治疗:单纯支架与支架联合粒子条植入疗效对比[D]. 武贝.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6)
  • [2]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固定术中捆绑肋间血管、神经的影响研究[D]. 姜天烁.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8)
  • [3]论肺动脉栓塞致死法医学判断关键环节[J]. 寇江华. 法制博览, 2016(34)
  • [4]肺动脉栓塞致死的法医学分析[J]. 张莉. 法制博览, 2016(21)
  • [5]束缚应激加重挤压伤大鼠肠道损伤及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变化[D]. 马如飞.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4)
  • [6]23例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分析[J]. 刘四海,李红军,戴建宇,张勇,崔波. 刑事技术, 2014(06)
  • [7]肺动脉栓塞致死23例法医学分析[J]. 胡东阳,黄雷,侯一丁,刘双高,黄翠,李琦,成建定,唐双柏. 中国司法鉴定, 2013(01)
  • [8]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的建立及其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研究[D]. 胡茂清. 昆明医学院, 2006(01)
  • [9]捆绑四肢致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J]. 施华戈,邹伟波,叶国英.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4(S1)
  • [10]捆绑四肢致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A]. 施华戈,邹伟波,叶国英. 广东省法医学会成立两周年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 2004

标签:;  ;  ;  ;  ;  

绑肢致肺栓塞死亡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