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亿再创辉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仁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结

20000亿再创辉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仁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结

一、20000亿开创新辉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讲话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南[1](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宋子昕[2](2021)在《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文中提出所谓浴堂是指供人洁身沐浴之场所。浴堂的发展在古时与宗教仪式及庶民文化联系颇深。进入20世纪,北京的公共浴堂发生了重大变革,其社会功能、经营模式、行业组织、使用设备、顾客群体与以往相比截然相异。这一时期,北京代浴堂的发展沿革可以简单划分为五个阶段:1900——1911年,北京浴堂快速发展阶段;1912——1927,北京浴堂繁盛阶段;1927——1937,北京浴堂沉浮阶段;1937——1949,北京浴堂衰落阶段;1949——1952,北京浴堂回暖恢复阶段。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的演变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经济起伏、卫生观念普及、民众生活习惯变迁联系紧密,浴堂在这一时期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空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并存于其中,国家、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浴堂从业者、浴堂消费者皆对其有着基于自身需求的建构。因此研究北京浴堂可以管窥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市中公共场所及小商业的发展模式及行业依托。对北京浴堂进行自下而上的微观考察能够从另一个维度上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北京社会,获知近代北京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及文化环境。以浴堂这一社会基层单位为切入点,分析其中不同群体的活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观层面的个体经验、实践与宏观社会进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浴堂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以来,自来水、电气设备、日化产品等现代产物在北京的浴堂中普及开来,现代技术改变了浴堂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浴堂的资本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经营手段也相应调整。在浴堂广泛使用现代设施的时候,其运营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各浴堂不得不开源节流,甚至无视政府颁布的诸项规定。浴堂与政府不断地协调互动又常发生冲突,这点在社会经济困难时期体现的尤为明显。二者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对浴堂不同功能的侧重:政府注重浴堂的卫生功能,浴堂则偏重于追求更多的利润。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调整,雇佣制度的变化、顾客消费核心需求的转移,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些变化改变了浴堂业的生产体系,亦影响了浴堂伙计的生存实践。具体而言,社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浴堂的消费群体与消费需求,这直接导致浴堂经营模式的变化——服务质量成为决定浴堂收益的重要指征。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浴堂行业构建了工资制度,以行业内伙计的生存为条件,强迫他们提高服务水准。在此约束之下,伙计为了生存,不得不市侩殷勤以赚取更多小费,形成了浴堂业独有的服务方式、工作态度与营生技巧,他们的生存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浴堂的行业体制。浴堂经营者为了逐利,浴堂伙计为了生存,出于维护各自利益,浴堂同业公会与浴堂职业工会便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的行会,北京浴堂同业公会是在行业资本化的趋势之下,以各店家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而设立,其主体是各店铺的经营者,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收益,他们尽可能地降低伙计数量,延长其工作时间。因此同业公会的存在使得浴堂内部劳资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在此情形下,浴堂伙计为了生存,便合力抵抗资方压迫,开始组建浴堂职业工会。职业工会的出现增强了工人店伙群体在浴堂行业中的地位,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待遇,平衡了资方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市民卫生意识的提高使得浴堂成为20世纪上半叶北京市重要的公共场所。与此同时,国家也试图凭借对城市的卫生改良将自己的权力传达到基层,浴堂既是政府施政的对象,又是政策实施的场所。但国家权力通过城市改良、卫生行政来介入城市基层事务的意图并非顺水推舟,政府虽然针对浴堂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着力建设平民及女性浴所,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这些政策及规定常受到来自浴堂经营者、从业者及顾客的巨大阻力。浴堂的卫生改良并不单纯是公共健康问题,浴堂并非像政府想象的那样,能够顺利成为既卫生廉价,又能“批量生产”干净整洁、遵纪守法市民的公共场所,其中还包含有浴堂经营状况、民众消费观念、行政机关经费等诸多变量。在推行现代化政策、改良城市面貌的过程中,城市移民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成分复杂,这使得城市肮脏、拥挤、贫困,充斥着犯罪、不良行为。暗娼、偷窃、赌博、毒品等问题同样在浴堂中滋生。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治理力度不可谓不大,甚至还常会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发生,但北京浴堂盗窃、嫖娼等案件依旧频频发生。社会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而非问题本身。现代社会意识、公共道德、现代劳动薪酬制度与时人传统惯习之间的矛盾是社会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殖民者的文化介入等因素对其亦有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之际,作为社会体制得以存续的介质,日常生活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进步人士的关注,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场域,以及国家权力支配、组织的重要对象。对人们沐浴经验的改造是这一趋势的范例,改造方式是将沐浴行为与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关联,将浴堂、浴室及沐浴行为赋予平等、自由、健美、文明等现代意义,并通过重复单调的日常生活内化于人们的意识中,以为世人所接受。其实现途径是制造闲暇时间与构建消费观念,前者意图将沐浴规律化、惯习化、日常生活化,后者旨在通过引导人们对沐浴的需求来传递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但这种尝试在实施层面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分歧。浴堂中并非自由平等,其中阶级分明,闲暇会带来如“有闲阶级”、“不劳而获”等不被时人称道的世风,消费则培养起人们崇奢心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非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本意与预期的情形,这些歧义自然也会体现在浴堂中。浴堂中充斥着政府与浴堂店家、资方与劳方、店伙与顾客、国家权力与个体实践之间的对抗,不过这些对抗并非总是发挥着消极作用,其也会改变执政者们的政策,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形成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政府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浴堂店家、伙计、顾客对政策的每一次回应,政府与社会进步人士对这些回应的反思与治理,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环节。中国的现代化并非是单方面受西方经验的影响,其自身亦有腾挪的空间。

郝文瑞[3](2021)在《税务机构改革背景下基层税源管理研究 ——以X县税务局为例》文中提出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同时税收对经济和收入分配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税收征管是税务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税收能在社会中发挥它应有作用的前提。做好对税源的监控、管理和稽查乃是征管税收的基础,在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今天,持续优化税源管理是首当其冲的中心内容,对于提升税收征管整体质效、规范日常执法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3月1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方案中包含两种税务部门(国税、地税)合并的决议正式通过,省级以下包含省级的这两个部门也在阔别了24年之久后再度合并,4个月后,全国省市县乡四级新税务机构全部完成挂牌,由此我国税收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此次全国性的税征管体制改革,我们能看到不仅仅是两个政府机构在国家主导下分开又合并的过程,更是中国税务地方同中央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的深刻改革,凸显了中国税务在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删繁就简集成创新,发挥好税务部门在新时期的新职能。对于此次改革,其实目的可粗略概括为提高纳税人缴税信息透明度,整合地方与中央的税务力量,深化税务法规政策落地,进一步加强税收监管监督等,但税务机关不仅仅是改革的终点,他们也是连接国家政策与纳税人的桥梁。税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实现离不开税收工作的管理,特别是对征税这一过程的监管监控监察更是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有必要对县级税务机构的税收管理工作进行更新和完善。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经过逐年演进已经形成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多种专业分工、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方式。此次税务机构合并后,新税收工作的开始需要符合原有税收工作管理模式,同时也需要集成、连接和建立不同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改革后,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税务工作的新要求。因此,作为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如何优化县级税务机构基础税源管理工作?如何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如何在税源管理实践中更好地促进这种征管的协同效应?已成为摆在我们国家各个税务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朱厢炜[4](2020)在《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分别是我国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代表性建筑作品,两座建筑的设计全过程所反映的内涵有着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呈现了两座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并从多个角度评析了这两座建筑的时代性意义和当代启示。论文共由七章组成,章节之间呈现顺序递进的关系。第一章绪论,表明了本研究的课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展现了本文的基本逻辑与框架。第二章,对我国1949年至1989年的建筑创作环境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与两座建筑直接相关的自贡恐龙文化和彩灯文化。第三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展开建筑设计之前,包括前期策划等在内的诸多事件。第四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从建筑设计竞赛到建成的整个过程。第五章,呈现了自前期策划到建成后包括专业机构等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两座建筑的评价。第六章,从建筑策划、建筑后评估、建筑设计竞赛、建筑设计、建筑伦理、建筑与城市文化的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评析,揭示了其在这几个维度的意义和对当下建筑业的启示。第七章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审视了此次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全文共约22万字,图片123幅,表格36个

周辰[5](2020)在《近代保定城市经济发展研究(1840-1937)》文中研究指明近代中国城市格局体系的演变,由不同城市的发展路径所决定。近代中国在西方入侵的背景下,被动卷入世界市场体系,原有的社会秩序亦遭受冲击。经济因素逐步取代政治、军事因素成为推动城市近代转型的根本动力,形成了政治城市衰落、经济城市崛起的格局体系。保定作为直隶省城,是一座地处京畿腹地的内陆城市,近代以前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近代以来发展相对落后。保定依靠行政力量开启了近代化转型的历程,城市经济的发展并非内在需求的产物,而是政治权力推动的结果,其变革属于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属于行政导向型发展路径,在我国近代城市转型中具有典型意义。近代以前的保定,因军事而兴起、因政治而显赫,成长路径符合我国传统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政治、军事优先发展。政治、军事地位的提升亦强化了城市的经济功能,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农业、手工业、商业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由北宋时期边境的军镇发展为清代直隶首府。保定的经济功能主要为政治、军事功能提供服务,属于权力控制型经济,商品经济成长动力不足,对外贸易能力有限,经济结构畸形。近代保定在官方的强力推动下开启了近代转型的道路,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官员、军阀的个人权威是推动城市变革的主要力量,保定的经济延续着依附军事政治的传统。保定在社会变革中呈现出“绝对发展”与“相对衰落”并存的特点,城市在工业、金融业、交通与通讯、商业等领域具备了早期现代化的时代特征,与新兴经济城市相比,保定经济成长的动力不足,发展相对缓慢。近代保定区域市场在传统政治力量与近代经济因素的合力作用下迅速成长,通过分析商人结构、商品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体系网络结构,可以窥见其并未成长为经济类型的城市,仍然是消费功能为主的传统政治军事城市。保定市场在近代呈现出“先扬后抑”的演变过程,商业腹地因天津经济地位的擢升与新式交通工具的建设而空前扩大,亦因交通枢纽的丧失而有所削弱。保定城市地位由政治功能决定,经济功能依附于政治功能,城市区域地位与行政地位紧密相连。近代以来,经济因素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保定市场地位有所提升,经济功能的不足弱化城市的政治功能,其区域中心位置被天津所取代。商会组织是保定近代商业转型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官方与民众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以国家行政推动为主要动力。官方与商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国家权威、中央集权程度,其互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在国家权威相对薄弱时期,官方借助商会等民间力量维持统治秩序,双方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契约”关系,商会广泛参与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官方起到了制衡作用;当国家集权程度较高时,官方极力压制社会力量,商会沦为了官方的附庸机构,无所作为。保定商会属于行政高度管控的地方性商业组织,其成长路径与城市功能属性密不可分,商会组织的成立与改组、各类重大社会活动的开展均与官方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对官方存在较强的依附性。在保定商会与其他商会的互动中,社会属性多而经济属性较少,彰显城市政治地位崇高、经济能力不足的特点。关于保定的成长路径,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权力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行政权力是推动保定城市转型、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改革避免了保定走向没落的命运;但是官方权力过大也会损害民众的合法权力,抑制区域经济成长的活力。

袁瑞莹[6](2020)在《税务文化建设研究 ——以五华区税务局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税务部门机构改革的深入,以新时代税收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提高税收治理能力,构建科学的治理体系也成为当下税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税务文化是行政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更高层面的管理方式,具有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国地税合并后,基层税务部门亟待结合新的历史使命,解决好税务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不足、制度机制不完善、传播推广乏力、群众认同不够等问题,传承延续原国税、地税时期的文化建设成效,构建广大税务干部一致认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使税务文化建设促进税收全局工作良性发展,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好职能作用。本文通过研究税务文化建设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税务文化建设发展历程,提出税务部门在机构改革后开展税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五华区税务局国地税合并前后的文化建设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五华区税务局税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历史问题和成因。结合省外优秀税务文化建设案例研究,得出税务文化要把握创新性、体现群众性、突出示范性的经验启示。最后系统论证在新时代背景下,五华区税务局开展税务文化建设应当把握好的几对关系,提出切合本地实际的税务文化建设保障措施和主要内容,得出本课题研究结论即:税务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性,应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主题鲜明,特色明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制度健全,只有遵循了一定的工作准则,全面统筹规划,分时期分阶段推进,方能使税务文化建设成为推动机构改革后五华税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宁丹[7](2020)在《基层税务部门税源专业化管理研究 ——以曲靖市开发区税务局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国内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巨大变化,企业的经济形式越来越多样、结构日趋复杂、交易隐蔽化也逐渐明显,企业的创办和个体户的数量快速增长,会计核算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税源管理模式中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也慢慢凸显。这些巨大的挑战都对我国的税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在“十二五”时期开始将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征管中的重点工作,这是为了适应新形势而进行的变革,是实现税收科学化、征管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尤其是近年来经历了全面“营改增”、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国地税合作直至2019年的国地税机构合并,更加强调了开展专业化税源管理的迫切性。目前,国内各个地区的税务部门都在探索和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努力找到一条适宜本地操作的管理道路。曲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成立,辖区内纳税人规模大、数量多、税源集中度高,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使用专业化分工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流程再造理论,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开展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理论发展进行归纳说明,对税源管理的发展历程、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进行剖析界定。其次,以开发区税务局为例,分析其税源管理的概况,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和现状进行探讨,主要运用访谈法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管理效果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分别阐述了开发区税务局专业化管理当前取得的成效,总结仍存在的问题,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在借鉴国内三个地区税务部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分类分级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纳税服务、岗责绩效六个方面对基层税务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旨在为国内其他地区基层税务机关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可选择的路径。

茗茗[8](2020)在《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改进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收工作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民生等多方面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自2014年全国税务系统持续开展“便民春风行动”、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放、管、服”、2018“优化营商环境”再次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纳税服务不停的出现在大众视野,纳税服务质量的高低对提升该地区为民办事效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创新税收征管模式、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进一步做好税务系统优化纳税服务工作已成民众所望、时代所驱,也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质量的有效提高提供可借鉴的建议、意见,本研究立足于税收遵从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与纳税服务相关的理论基础,为更全面、科学的采集、梳理纳税人对于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的满意程度与意见建议以及需求,结合开展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较为客观和全面的收集了纳税人对于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的满意程度与意见建议以及需求。通过认真梳理调查问卷,并结合调查问卷所反馈的结果,对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目前的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通过加强纳税服务宣传、涉税辅导、简化办税流程与资料、推行纳税人信用等级管理等一系列便民举措有效的优化了纳税服务工作,但因受着制度、机制、地区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纳税服务工作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还存在着纳税服务主动性不强、纳税服务软硬件无法满足需求、纳税服务质效水平层次不齐、税务代理机构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对于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在立足于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大量的查阅关于优化纳税服务质量的相关文献,深入学习国内外典型城市适用于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的纳税服务建设和纳税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比如相关政策、纳税服务理念、建设发展策略等,结合本地区实际从而提出了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改进纳税服务需进一步强化纳税服务文化建设、加强纳税服务软硬件建设、改进纳税服务质效考评机制、提升纳税服务社会化服务水平等对策。

何云霞[9](2019)在《提升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对优化海南营商环境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地区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税务部门之纳税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南作为典型的岛屿型经济体,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海南经济基础仍然较薄弱。在涉及营商环境的硬环境、软环境要素建设方面,海南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海南目前正处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阶段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起步阶段。“中央12号文件”明确要求:到2025年,海南“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海南“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在推进自贸区(港)建设之背景下,海南营造国内一流、国际前列的营商环境之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本研究从纳税服务这一“小处着手”,探讨海南营商环境的建设这一“大处着眼”的问题。本研究首先系统论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纳税服务、营商环境三者的基本内涵,并梳理总结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其次,结合专业调查公司对海南下辖区县开展的“海南省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满意度调查”对海南省税务部门纳税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本研究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海南省税务部门营商环境建设现状与存现问题。最后,本研究归纳总结了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三个国内外税务部门提升纳税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系统提出海南税务部门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四点建议:(1)完善纳税服务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2)推动纳税服务规范创新,优化便利化营商环境;(3)加强纳税服务信息化,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化;(4)改善纳税服务软环境,促进营商环境国际化。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能够充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并利用专业市场调研公司开展的针对性问卷调查之数据,阐述海南税务部门纳税服务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同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税务部门纳税服务为切入点,就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提出系统深入的思考和切实可行的建议,研究具有较强理论联系实际之意义。但受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等的限制,对于部分问题之分析在全面性和思考深度上或有所不足,且部分所提对策建议之可行性尚有待实践检验。

周强[10](2019)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央地财政关系》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法治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又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它将时代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凝练到一个规范的体系中。治理现代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二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又有三个内在要求:一是政策科学化,二是政策民主化,三是执政法治化。治理现代化最终将体现为“人”的现代化。本文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央地财政关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财税制度是国家政权基石。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财税体制改革放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位置。央地财政关系是财政制度的核心,它同国家结构密不可分,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对应不同的央地财政关系,财政权力的集中程度各有不同,各有优劣。当今世界的趋势是不同国家结构下的央地财政关系有趋同的倾向,即原先财政集权的国家逐渐分权,原先分权的财政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财权有扩大趋势。在我国,对于“集权与分权”的思考长期存在着模糊而二元对立的思考。本文在分析“集权-分权”背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适度分权的思路。20世纪70年代,由蒂伯特、马斯格雷夫、布坎南等学者开创形成了经典的财政联邦主义理论。随着公共选择理论兴起,在结合了经济全球化和大批发展中国家及转型国家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新一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其中包括用来描述解释中国经验的多种“中国式财政联邦主义”。本文认为中国式联邦主义有其合理性,但也有部分特性只具有过渡期特征。本文梳理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央地财政关系,认为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先秦分封建土的契约领主制(准财政邦联制),二是秦至晚清的中央集权-郡县制,三是从民国开始形成的现代国家财政制度。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阶段,存在“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央地财政关系困局。本文论述了分析央地财政关系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如国家结构理论、财政联邦制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转移支付效应理论等。借用这些理论,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当代央地财政关系的现状。包括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联邦制、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体系、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分析了央地财政关系中尚存在的问题,包括财权事权界定不清、财政自主权的二元结构、分税制及转移支付制度的不足。第四章重点讨论了财政集权与分权背后的考量因素,用人民的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可有效界定最优的“集权-分权”程度与范围,进而避免“治乱循环”的窠臼。在已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包含人事任命权重的财政分权指标,再运用现有最优财政分权度方法,可以更接近对全社会发展最有利的财政分权程度。对于中央政府提出的“分档分类分区域”确定中央分担比例的事权财权划分方案,本文提出了按“人均实际获得公共服务”为指标,按国家基准进行与各省逐个确定中央分担比例的改进方案。本文对现有分税制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宏观税负进行了测量,对国际上提出的税收痛苦指数进行了修正。用OLS面板回归模型,对我国过去20年中央-省级转移支付制度的实际效应进行测算。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央对省一级转移支付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二是中央对省一级转移支付对当地人均收入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各省经济增长效应不显着,对人均收入提高效果显着,对不发达地区人均所得提高的效应要大于对发达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对人均所得的提高效应比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明显。此结果也为精准扶贫提供了佐证和思路。第五章选取了七个国家分析其央地财政关系,其中涵盖了发达国家(英、美、德、法、日)、发展中国家(俄罗斯、印度)、东方儒家文化国家(日本)、转型国家(俄罗斯)、人口大国(印度)等。在五个发达国家中,各自因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央地财政关系又各有侧重。英国有着悠久的地方分权历史,美国有标准的现代财政联邦主义,法国是发达国家中单一制国家的代表,德国因其历史原因,呈现一种高度合作的财政联邦制,日本在高度财政集权的框架下实践着清晰的央地财政分权。这些国际经验表明,央地财政关系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套方案,而必须是结合本国政治传统和历史文化因地制宜的设计。第六章对我国的央地财政关系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20000亿开创新辉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讲话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0亿开创新辉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讲话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旨趣
    二、学术回顾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来源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浴堂生态
    第一节 北京浴堂的发展概述
        一、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浴堂
        二、新式浴堂的发展及繁荣(1900——1926)
        三、北京浴堂行业的由盛及衰(1926——1952)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兴起的社会条件
        一、沐浴的文明化
        二、沐浴的知识化
    第三节 浴堂与北京城区商业格局
    小结
第二章 浴堂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浴堂的资本与流水
        一、浴堂的资本模式
        二、浴堂的产权结构
        三、浴堂的营业流水
    第二节 浴堂的日常开支
        一、电力与通讯
        二、毛巾与肥皂
        三、燃料
        四、自来水
        五、铺底与房租
        六、纳税与认捐
    第三节 收费标准与价格起伏
        一、价格的分化与浮动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三、恶性通胀时代的澡价调控
    第四节 浴堂经营与管理策略
        一、浴堂的管理体制
        二、浴堂的营业方式
        三、浴堂的经营之道
    小结
第三章 浴堂的从业者及社会团体
    第一节 浴堂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
        一、浴堂从业者的工作职责
        二、浴堂从业者的身份与社会来源
        三、北京浴堂伙计的工作日常
        四、北京浴堂伙计的收入与生活状况
    第二节 北京浴堂伙计的价值观念及社会形象
    第三节 北京浴堂同业公会
        一、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成立始末及历史沿革
        二、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组织情况
        三、浴堂同业公会的功能
        四、政府在浴堂同业公会中的权力渗透
    第四节 北京浴堂职业工会
        一、浴堂职业工会产生的社会要素
        二、浴堂职业工会成立风波
        三、浴堂职业工会成立后的劳资纠纷
    第五节 浴堂中的地下活动
        一、浴堂中开展地下工作的优势
        二、北平市和平解放之际浴堂业的地下工作
    小结
第四章 公共卫生、卫生行政与北京浴堂业
    第一节 公共卫生与城市改良
        一、北京的卫生环境与市民沐浴观念
        二、浴堂卫生规章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北平浴堂业的管理
        一、北平市政府对浴堂卫生的监督与稽查
        二、北平市政府对违章浴堂的惩处
        三、政府对浴堂卫生管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市政体系中的浴堂
        一、浴堂与城市沟渠排水系统
        二、防疫、公共卫生与浴堂
    第四节 女性及平民浴堂
        一、女性浴所的设立
        二、平民浴堂的创办
    小结
第五章 浴堂中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 浴堂的公共安全
        一、晕堂
        二、火灾与触电
        三、建筑安全
    第二节 浴堂中的盗窃犯罪
        一、盗窃案件频发的社会背景
        二、浴堂中偷窃案件的地缘因素
        三、浴堂中偷窃案件的犯罪方式与窃贼身份
        四、浴堂中偷窃犯罪的治理
    第三节 浴堂中的风化问题
        一、浴堂中的混浴现象
        二、女浴堂中的男性工役
        三、政府对浴堂社会风化问题的治理
    小结
第六章 浴堂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沐浴社会价值的重塑
        一、沐浴内涵的转释
        二、沐浴的日常生活化过程
    第二节 沐浴的日常生活化建构
        一、作为惠工设施的职工浴堂
        二、作为规训手段的学生浴间
        三、作为现代日常生活基本单元的家庭浴室
        四、以消费构建现代生活的公共浴堂
    第三节 公共浴堂与沐浴之现代释义的争论
        一、浴堂消费模式与平等观念的矛盾
        二、日常生活构建过程中的分歧
        三、闲暇与国家权力之间的抵牾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税务机构改革背景下基层税源管理研究 ——以X县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基层税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背景
    1.1 基层税源管理相关理论
        1.1.1 税源管理概念
        1.1.2 新公共管理理论
        1.1.3 新公共管理对税源管理模式改革的指导意义
    1.2 我国税务部门及税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1.2.1 税源管理发展历程
        1.2.2 我国税务部门征管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1.3 机构改革给基层税源管理带来的影响及挑战
        1.3.1 机构改革对税源管理影响分析
        1.3.2 推进新机构税源管理工作改革方向
第二章 山西省X县税务局税源管理措施
    2.1 X县税务局税源管理基本情况
        2.1.1 X县税务局基本情况
        2.1.2 税源管理机构设置
        2.1.3 X县税务局人员结构
        2.1.4 税源管户情况及特点
        2.1.5 组织税收收入情况
    2.2 X县税务局税源管理现状
        2.2.1 税源管理机构及岗位设置
        2.2.2 税源管理部门及职责
        2.2.3 税源管理手段措施
第三章 X县税务局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税源管理方式运转低效
        3.1.1 税收管理压力极大
        3.1.2 税源管理职能运作不畅
    3.2 税源管理部门岗责分工混乱
        3.2.1 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
        3.2.2 纳税服务履职不到位
    3.3 基层征管力量薄弱
        3.3.1 税收管理员业务能力下降
        3.3.2 金税三期税收征管系统运用能力不足
    3.4 信息化管税能力薄弱
        3.4.1 征管信息平台应用不畅
        3.4.2 信息管税手段缺失
第四章 对X县税务局税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传统原国地税治税理念陈旧
    4.2 税源管理部门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4.2.1 机构配置不合理
        4.2.2 征管力量配置缺乏合理性
    4.3 信息管税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4.3.1 信息管税平台建设需要完善
        4.3.2 税收数据的应用能力不足
        4.3.3 第三方涉税信息获取不足
第五章 完善X县税务局基础税源管理的建议
    5.1 完善税源管理制度
        5.1.1 逐步改革税源管理运行机制
        5.1.2 健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5.2 合理划分税源管理岗位职责
        5.2.1 改革税收管理员制度
        5.2.2 推行税源团队化管理模式
    5.3 优化征管力量配置
        5.3.1 树立适应税收发展新常态的税收工作观念
        5.3.2 打造能力素质强大的税源管理队伍
    5.4 强化信息保障措施
        5.4.1 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技术支持
        5.4.2 建立外部信息协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历程层面
        1.3.2 地域建筑层面
        1.3.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1.3.4 国外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及地域文化的研究
    1.4 国内研究现状
        1.4.1 建筑历程层面
        1.4.2 地域建筑层面
        1.4.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1.4.4 国内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和地域文化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2 本文的研究框架
    1.6 主要概念界定
        1.6.1 界定
    1.7 本论文写作说明
        1.7.1 本文对“历史”与“叙事”问题的回应
        1.7.2 阅读建议
2 建设背景
    2.1 中国建筑创作环境概述
        2.1.1 1949年至1964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1.2 1965年至1976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1.3 1977年至1989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2 自贡的地域文化
        2.2.1 自贡恐龙的故事
        2.2.2 自贡彩灯的故事
    2.3 本章小结
3 建筑设计组织策划
    3.1 我们为何建造
        3.1.1 兴建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设想
        3.1.2 兴建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设想
        3.1.3 讨论:兴建设想
    3.2 研究落实修建博物馆
        3.2.1 确定修建自贡恐龙博物馆
        3.2.2 确定修建中国彩灯博物馆
        3.2.3 讨论:不同的投资模式,不断努力得以确定兴建
    3.3 设计竞赛的组织安排
        3.3.1 自贡恐龙博物馆竞赛组织
        3.3.2 中国彩灯博物馆竞赛组织
        3.3.3 讨论:组织经验的延续和发展
    3.4 本章小结
4 建筑竞赛及后续进展
    4.1 方案评选与审定
        4.1.1 乱石——“恐龙群窟”与“洪荒时代”的抽象
        4.1.2 灯的群组——“南国灯城”的新星
        4.1.3 讨论:创作与评审
    4.2 方案确定及后续进展
        4.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4.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4.2.3 讨论:后续进展
    4.3 本章小结
5 建筑创作回响
    5.1 官方新闻媒体的关注
        5.1.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5.1.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5.1.3 讨论:媒体关注
    5.2 大众的声音
        5.2.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5.2.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5.3 业内人士的评价
        5.3.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评价
        5.3.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评价
    5.4 获奖情况
        5.4.1 自贡恐龙博物馆获奖情况
        5.4.2 中国彩灯博物馆获奖情况
    5.5 本章小结
6 建筑评析
    6.1 建筑策划
        6.1.1 可行性研究阶段
        6.1.2 设计任务书阶段
        6.1.3 自贡恐龙博物馆所带来的建筑策划启示
    6.2 建筑后评估
        6.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6.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6.2.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后评估带来的启示
    6.3 建筑设计竞赛
        6.3.1 建筑竞赛的方案组织
        6.3.2 建筑评选中的“长官意志”与“明星建筑师”问题
        6.3.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方案组织与评选带来的启示
    6.4 建筑设计
        6.4.1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
        6.4.2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
        6.4.3 建筑设计师
        6.4.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所带来的启示
    6.5 建筑伦理
        6.5.1 建筑精神与价值判断
        6.5.2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6.5.3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6.5.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表达的建筑伦理及其启示
    6.6 建筑与城市文化
        6.6.1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对自贡城市文化的意义
        6.6.2 自贡恐龙博物馆与中国彩灯博物馆带来的城市文化启示
        6.6.3 自贡城市文化及其认同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此两案例建筑设计全过程及其评析对当代的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论文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5)近代保定城市经济发展研究(1840-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五、创新性与不足
第一章 保定区位特征与近代以前的经济开发
    第一节 保定地理环境特征
        一、保定的地理位置
        二、保定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保定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节 近代以前保定的经济开发
        一、保定城市人口及结构变迁
        二、近代以前保定农业的开发
        三、近代以前保定手工业的发展
        四、近代以前保定商业地位的嬗变
        五、保定城市布局与经济空间的形成
    第四节 保定经济地位擢升及其原因
        一、保定与北京的互动关系
        二、城市功能的转化
        三、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
    小结
第二章 近代保定城市经济的转型
    第一节 保定城市经济的近代转型
        一、工业的近代转型
        二、交通、通讯业的近代转型
        三、金融业的近代转型
        四、商业的近代转型
    第二节 保定城市经济转型的动力及轨迹
        一、保定城市经济的发展路径
        二、保定城市经济转型的阶段性
        三、保定城市经济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 北洋集团与保定近代转型的关系
        一、北洋集团政治变迁与保定近代化发展
        二、北洋集团经营保定的原因
        三、北洋集团对保定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四、行政权力对保定近代化的双重影响
    小结
第三章 近代转型中的保定区域市场
    第一节 保定市场的商人与行业结构
        一、保定市场的商人籍贯分布
        二、商人地域与行业分布
        三、保定市场的商人与商业结构
    第二节 保定市场网络体系的构建
        一、保定商品的类型划分
        二、保定市场的网络体系
    第三节 保定市场功能定位的演变
        一、服务于北京市场的京南转运中心(1860年以前)
        二、服务于天津市场的京南转运中心(1860年至20世纪30年代)
        三、转运地位下降的冀中经济中心城市(20世纪30年代左右)
    小结
第四章 经济转型中的保定城市地位变迁
    第一节 施坚雅模型与“核心区”概念的梳理
        一、施坚雅理论及其缺陷
        二、“核心区”概念的修正
    第二节 近代以前保定区域地位的演变
        一、边缘区的核心区
        二、河北中部地区的核心区
        三、直隶地区的核心区
    第三节 保定与直隶(河北)区域城市体系
        一、保定与直隶(河北)市场体系的演变
        二、保定与直隶(河北)城市体系——以核心区为视角
        三、保定经济及城市地位变迁的动因
    第四节 近代天津、保定城市地位的转换
        一、西方势力的冲击是近代天津崛起的根本原因
        二、清政府官方决策是津、保政治地位转换的推动力
        三、近代保定的衰落与城市功能嬗变
        四、保定与天津近代化启动方式的差异
    小结
第五章 商业组织与保定城市经济——以保定商会为中心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行业组织的转型
        一、会馆、行会的兴衰及功能演变
        二、制度变迁与保定商会的产生
    第二节 保定商会的社会经济功能
        一、调解商业纠纷
        二、陈述诉求意见
        三、参与地方市政管理
        四、参加与组织商品赛事活动
        五、参与爱国运动
    第三节 近代保定商会网络体系的构建
        一、合作与依附: 保定商会与国内商会的互动
        二、积极维权: 保定商会与上级商会的互动
        三、间接交易: 保定商会与外国商团的互动
    第四节 保定商会与政府的联系
        一、政府是保定商会创立及改组的倡导者
        二、政府是保定商会的实际控制者
    小结
余论 权力控制与保定城市发展路径
    一、制度变迁与保定城市发展路径
    二、新时期保定城市的功能定位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税务文化建设研究 ——以五华区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一)国外税务文化建设研究情况和文献综述
        (二)国内税务文化建设研究情况和文献综述
        (三)税务文化建设的国内外文献述评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可能的创新点及存在局限
第一章 税务文化建设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税务文化内涵
        一、税务文化的概念
        二、税务文化的要素
        三、税务文化的功能
    第二节 税务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马斯洛需求理论
第二章 税务文化建设发展历程及建设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税务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形成统一的思想共识
        二、培育中国税务精神,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三、征纳关系逐步优化,确立现代化治税理念
        四、带队伍方式更加科学,激发税务干部队伍活力
    第二节 税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开展税务文化建设,要解决文化差异的问题
        二、开展税务文化建设,要解决队伍管理的问题
        三、开展税务文化建设,要解决管理模式的问题
        四、开展税务文化建设,要解决树立新形象的问题
第三章 五华区税务局税务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地税合并前税务文化建设亮点及经验启示
        一、原五华区国税局税务文化建设亮点及经验启示
        二、原五华区地税局税务文化建设亮点及经验启示
    第二节 合并后五华区税务局税务文化建设成效分析
        一、问卷设计思路
        二、税务文化四要素问卷分析
    第三节 税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税务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税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省外优秀税务文化建设案例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山西长治税务打造“太行先锋”品牌文化
        一、案例概述
        二、主要做法
    第二节 广州税务建文化展厅宣扬中国税务精神
        一、案例概述
        二、主要做法
    第三节 南京税务构建文化推广机制
        一、案例概述
        二、主要做法
    第四节 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把握创新性是税务文化建设的根本
        二、体现群众性是税务文化建设的本质
        三、注重传播性是税务文化建设的推力
        四、突出示范性是税务文化建设的关键
第五章 五华区税务局税务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处理好税务文化建设的各种关系
        一、原国税地税文化建设继承发扬和开拓创新的关系
        二、税务系统文化建设和社会层面税务文化培育的关系
        三、短期内标新立异和长期打造品牌的关系
        四、系统全面统筹和发挥地域特色的关系
        五、依法治税制度规范和文化规范的关系
        六、组织愿景达成和自我目标实现的关系
    第二节 丰富与创新税务文化建设内涵
        一、夯实物态文化建设基础
        二、完善制度文化建设体系
        三、提升行为文化建设水平
        四、深化精神文化建设认同
    第三节 健全税务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调动干部积极参与
        二、加大经费投入保障
        三、完善制度监督约束
        四、着力文化传播推广
        五、开展文化质效评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7)基层税务部门税源专业化管理研究 ——以曲靖市开发区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税源专业化管理基本概述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概述
        一、税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特征
    第二节 税源专业化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专业化分工理论
        二、风险管理理论
        三、流程再造理论
第二章 开发区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分析
    第一节 开发区税源管理概况分析
        一、税源概况
        二、税务机构设置概况
    第二节 开发区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具体举措
        一、划分岗位职责和税源
        二、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三、持续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
        四、收集和清理涉税相关数据
    第三节 开发区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调研
        一、对税务人员进行访谈
        二、对纳税人进行问卷调查
第三章 开发区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评价结果分析
    第一节 开发区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评价结果
        一、取得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现代化的税收管理理念不足
        二、人事管理制度的制约
        三、未建立整合的数据治理平台
        四、岗责分工不具体
        五、管理制度仍不完善
第四章 其他地区税源专业化管理经验借鉴
    第一节 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亮点经验
        一、合理划分资源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二、组建税收风险防控专业团队
        三、优化岗责体系,梳理征管程序
    第二节 广州市越秀区税务局亮点经验
        一、推行“一站式”集约事项管理
        二、实行专业化欠税追缴
        三、多措并举建设纳税服务品牌
    第三节 淄博齐鲁石化工业园区税务局亮点经验
        一、配套设置三个层级税源管理团队
        二、建立定期议事和纳税人需求管理机制
第五章 完善基层税务部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途径
    第一节 持续细化分类分级管理
        一、实施科学分类,重组管理资源
        二、优化部门间协调联动
    第二节 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
        一、优化人员配置,提升管理效率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队伍素质
        三、健全管理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节 健全税收风险管理体系
        一、明确风险管理工作原则
        二、明确风险管理工作职责
        三、建立风险任务运行闭环
    第四节 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系
        一、拓展多元办税渠道
        二、深化落实便民办税措施
        三、多部门合力协同共治
    第五节 强化信息管税工作机制
        一、深化金税三期系统应用
        二、规范数据采集,提高信息质量
        三、强化涉税信息整合和分析应用能力
        四、拓展外部涉税信息的交换
    第六节 优化岗责绩效体系
        一、理顺内部岗责体系
        二、规范专业化管理流程
        三、增进管理体系之间的相互促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开发区税务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访谈提纲(税务人员)
附录二 :开发区税务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问卷调查(纳税人)
致谢

(8)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基层税务局
        2.1.2 纳税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税收遵从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现状分析
    3.1 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3.1.1 所采取的举措
        3.1.2 取得的成效
    3.2 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的主要问题
        3.2.1 纳税服务主动性不强
        3.2.2 纳税服务软硬件无法满足需求
        3.2.3 纳税服务质效水平层次不齐
        3.2.4 税务代理机构作用不明显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缺位
        3.3.2 纳税服务软硬件建设不完善
        3.3.3 缺乏统一有效的服务质效考评机制
        3.3.4 纳税服务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
4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纳税服务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纳税服务概况
        4.1.1 韩国致力于“温暖税务”
        4.1.2 澳大利亚树立“尊重纳税人”理念
        4.1.3 美国践行“纳税服务+税收执法=税收遵从”
    4.2 国内其它地区纳税服务概况
        4.2.1 北京推广全方位的纳税服务
        4.2.2 广州践行以“为纳税人服务”为宗旨
        4.2.3 厦门打造提升涉税服务品质工程
    4.3 经验借鉴
        4.3.1 树立纳税服务理念
        4.3.2 强化纳税服务保障体系
        4.3.3 着力推进互联网+税务模式
        4.3.4 发挥好税务代理的作用
5 进一步加强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的对策分析
    5.1 强化纳税服务文化建设
        5.1.1 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5.1.2 优化纳税服务业务体系
        5.1.3 征纳双方的权益保护体系的探索
    5.2 加强纳税服务软硬件建设
        5.2.1 完善纳税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5.2.2 建立高效的信息化技术支撑
        5.2.3 纳税服务方式多元化的有效推进
    5.3 改进纳税服务质效考评机制
        5. 3.1改进纳税服务绩效考核办法
        5.3.2 推进纳税服务质效系统的应用
        5.3.3 建立纳税服务人员专业化考核制度
    5.4 提升纳税服务社会化服务水平
        5.4.1 加强社会组织协作
        5.4.2 营造税务代理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5.4.3 加强监管、规范涉税中介行业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提升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对优化海南营商环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3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分析可行路径
        1.4.2 分析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1.4.3 从政府公共管理视角,展开深入思考
2 核心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阐释
        2.1.1 营商环境概述
        2.1.2 营商环境质量评价
        2.1.3 影响营商环境质量的要素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 纳税服务
        2.3.1 纳税服务的概念与内涵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纳税服务的影响
        2.3.3 纳税服务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影响
3 海南省税务部门纳税服务现状分析
    3.1 海南省税务部门纳税服务的现状
    3.2 海南省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满意度问卷调查
        3.2.1 样本选取与问卷设计
        3.2.2 调查结果描述
        3.2.3 针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建议
4 海南省税务部门营商环境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4.1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的现状
        4.1.1 奠定了公平、公正之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坚实基础
        4.1.2 构建了开放、包容之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开端
        4.1.3 营造了高效、快捷之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4.2 海南省纳税服务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
        4.2.1 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求的纳税服务有待完善
        4.2.2 纳税服务的管理制度对营商环境优化促进不足
        4.2.3 信息化营商环境在纳税服务方面建设相对落后
        4.2.4 营商环境建设要求的纳税服务理念与氛围仍有欠缺
5 税务部门纳税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国内外案例
    5.1 香港税务部门纳税服务先进经验
        5.1.1 纳税服务之法律与政策体系健全
        5.1.2 坚持“大市场、小政府”,创造自由的市场环境
        5.1.3 国际化优先的营商环境建设模式
        5.1.4 打造电子政务系统,强化信息管理技术
        5.1.5 注重政府人力资源的管理
    5.2 新加坡税务部门纳税服务先进经验
        5.2.1 机构设置扁平化,税收程序简单化
        5.2.2 树立倒金字塔型理念,提供不同的纳税服务
        5.2.3 提供永远优质的纳税服务
        5.2.4 注重信息化技术以提升纳税服务
        5.2.5 合理有效的奖惩管理制度为纳税服务提供保障
    5.3 加拿大税务部门纳税服务先进经验
        5.3.1 健全纳税人权益保障机制
        5.3.2 便捷纳税人宣传沟通机制
        5.3.3 办税服务效率不断提升
        5.3.4 考核评价机制科学优化
    5.4 国内外经验小结
        5.4.1 完善纳税服务法律法规,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5.4.2 推动纳税服务规范创新,优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5.4.3 改善纳税服务软环境,促进国际化营商环境
6 提升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纳税服务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6.1.1 完善纳税服务法律法规体系
        6.1.2 制定纳税服务优惠政策
        6.1.3 加强纳税服务法治宣传
    6.2 推动纳税服务规范创新,优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6.2.1 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系,推进服务科学化、规范化
        6.2.2 转变政府服务理念,建立服务型政府
        6.2.3 优化纳税服务流程,推进纳税服务精细化
        6.2.4 引入社会纳税服务力量,提供多样化的纳税服务
    6.3 加强纳税服务信息化,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化
        6.3.1 建立纳税服务信息化管理体系与平台
        6.3.2 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纳税服务中的应用
    6.4 改善纳税服务软环境,促进营商环境国际化
        6.4.1 强化纳税服务专业化人才培养
        6.4.2 健全纳税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6.4.3 建立纳税服务监督问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央地财政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采用的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比较归纳法
        1.3.3 规范分析法
        1.3.4 实证分析法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整体结构图
    1.5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国家治理
        2.1.2 央地财政关系
        2.1.3 财政分权
    2.2 国家结构理论
        2.2.1 两种类型的国家结构与权力分配
        2.2.2 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异同
        2.2.3 集权与分权的比较
    2.3 财政联邦制理论
        2.3.1 分权制衡理论
        2.3.2 “AMS视角”的财政联邦制理论
        2.3.3 第二代财政联邦制理论
    2.4 公共选择理论
        2.4.1 财政集权下的公共福利损失
        2.4.2 财政分权下公共产品提供不足
    2.5 委托-代理理论
    2.6 转移支付效应理论
第3章 我国央地财政关系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建国后我国央地财政关系历程与评价
    3.2 我国央地财政关系现状
        3.2.1 中国当代财政分权现状
        3.2.2 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的二元体制
        3.2.3 财政单一制的三种模式
        3.2.4 碎片化权威和事实联邦主义
        3.2.5 分税制现状与国地税合作
        3.2.6 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
    3.3 我国央地财政关系存在问题分析
        3.3.1 财权事权及支出责任界定不清
        3.3.2 央地财政关系中民主化程度不足
        3.3.3 地方政府主体税种缺乏,地区差异扩大
        3.3.4 政府层级过多,税种规范划分难度大
        3.3.5 转移支付制度缺乏科学性
第4章 我国央地财政关系分析与实证
    4.1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集权-分权”底线的思考
    4.2 财政分权度的衡量方法
        4.2.1 包含人事任命权重的财政分权度衡量方法
        4.2.2 最优财政分权度的衡量
        4.2.3 事权财权划分效果评价方法
        4.2.4 事权财权匹配度指标
        4.2.5 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下中央分担比例的改进方案
    4.3 分税制、宏观税负与税收痛苦指数
    4.4 我国转移支付效应的实证分析
        4.4.1 央-地转移支付对各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4.4.1.1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4.4.1.2 描述性统计与计量分析
        4.4.1.3 建立回归模型
        4.4.1.4 实证分析及结论
        4.4.2 央-地转移支付对各省人均收入的影响
        4.4.2.1 数据选取与描述
        4.4.2.2 建立模型
        4.4.2.3 分析与结论
第5章 央地财政关系的国际借鉴
    5.1 现代国家央地财政关系的几种模式
    5.2 英国的央地财政关系
        5.2.1 英国央地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5.2.2 英国央地政府税权划分
        5.2.3 英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5.2.4 英国央地财政关系评价
    5.3 美国的央地财政关系
        5.3.1 美国央地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5.3.2 美国央地政府税权划分
        5.3.3 美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5.3.4 美国央地财政关系评价
    5.4 俄罗斯的央地财政关系
        5.4.1 俄罗斯央地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5.4.2 俄罗斯央地政府税收划分
        5.4.3 俄罗斯联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5.4.4 俄罗斯央地财政关系评价
    5.5 德国的央地财政关系
        5.5.1 德国央地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5.5.2 德国央地政府税权划分
        5.5.3 德国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5.5.4 德国央地财政关系评价
    5.6 法国的央地财政关系
        5.6.1 法国央地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5.6.2 法国央地政府税收划分
        5.6.3 法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5.6.4 法国央地财政关系评价
    5.7 日本的央地财政关系
        5.7.1 日本央地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5.7.2 日本央地税收划分
        5.7.3 日本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5.7.4 日本央地财政关系评价
    5.8 印度的央地财政关系
        5.8.1 印度央地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5.8.2 印度央地政府税收划分
        5.8.3 印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5.8.4 印度央地财政关系评价
    5.9 国际央地财政关系总结与借鉴
第6章 中国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建议
    6.1 完善央地财权事权划分,破解财权二元结构
    6.2 加快财政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6.3 完善分税制,增加地方主体税种
    6.4 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6.5 加强“基层反馈”和主观偏好表达
参考文献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20000亿开创新辉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讲话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2]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D]. 宋子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税务机构改革背景下基层税源管理研究 ——以X县税务局为例[D]. 郝文瑞. 山西大学, 2021(12)
  • [4]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D]. 朱厢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近代保定城市经济发展研究(1840-1937)[D]. 周辰. 苏州大学, 2020(06)
  • [6]税务文化建设研究 ——以五华区税务局为例[D]. 袁瑞莹.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7]基层税务部门税源专业化管理研究 ——以曲靖市开发区税务局为例[D]. 宁丹.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呼伦贝尔市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改进对策研究[D]. 茗茗.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9]提升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对优化海南营商环境的研究[D]. 何云霞. 海南大学, 2019(05)
  • [10]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央地财政关系[D]. 周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20000亿再创辉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仁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