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对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

体育竞赛对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

一、体育竞赛对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孟樊[1](2021)在《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学校体育竞赛在学校体育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学校体育竞赛是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反馈,也是检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最直观的方式。学校体育竞赛开展的制度化、常态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规则意识,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对增强学生团结奋斗意志品质及形成完整人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以赛促练”的方式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和积极参与体育竞赛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新时代体育人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根据保定市唐县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的开展现状、认知情况、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窥探出目前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中存在问题与不足,理性分析影响因素,构建出优化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的对策。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从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竞赛的认知来看,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学校体育竞赛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三观、提升团队凝聚力、提高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竞争意识是竞赛开展的主要价值;绝大多数同学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较高,参与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竞技运动水平、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2、从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项目设置来看,年度单项体育竞赛开展以篮球、乒乓球、拔河、足球项目为主,排球、羽毛球项目开展教少;年度运动会中体能类项目设置较为齐全,技能类项目相对偏少;校外体育竞赛参与以县中学生运动会为主。3、从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的参与度来看,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参加学校体育竞赛,在竞赛项目参与上田径、跳绳、拔河位列前三,武术套路、太极拳参与度最低,其中男生和女生在项目选择上具有显着性差异。4、从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方式来看,以自己积极报名、应同学相邀和体育老师选拔为主;竞赛激励内容以物质奖励为主。5、从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的影响效果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参加学校体育竞赛对提高体育课学习有着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对参赛项目兴趣度也有明显提升。6、从影响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的因素来看,主要有竞赛项目设置教少、竞赛项目限制人数、缺乏竞赛氛围、影响学业、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等。7、从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有项目设置不够丰富,竞赛开展频次偏低;项目开展凸显竞技性,参赛人数比例偏低;竞赛体系设置单一,激励机制有待健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场地设施器材不足。

陈怡薇[2](2020)在《“间歇罚球训练法”对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罚球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罚球是篮球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方式之一,它也是比赛过程中唯一没有对抗的得分方式。特别是随着篮球项目呈现强对抗发展趋势,身体对抗接触增加,导致犯规次数增加,进而带来的罚球机会增多,因此罚球命中率高低愈发决定了比赛的走向,乃至比赛胜负。因而世界各国篮球队对于罚球命中率的认识提高到历史的新高度,CBA、WCBA、CUBA等篮球队亦如此。南京财经大学男子篮球队作为一只CUBA参赛队伍,存在日常罚球训练与比赛结合度不高,时有因罚球命中率低下,导致关键场次比赛中无法将罚球训练优势转化为胜势,从而赢得比赛。究其原因,训练与比赛脱节导致,情境、生理特征迥异。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罚球训练方法的创新研究。目前,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常见的赛训结合的技战术训练方法,本研究将间歇训练与罚球专项训练结合在篮球项目中开展“间歇罚球训练法”研究,通过训练中间歇地安排运动员心率达180次/分状态下进行罚球训练,探讨“间歇罚球训练法”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罚球命中率的影响。本文研究对南京财经大学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所有运动员进行了调研,分析训练中罚球练习的影响因素,并随机选取16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等分为两组进行为期8周训练,其中实验组使用“间歇罚球训练法”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罚球训练法。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罚球命中率数据,结果表明:1、92%的运动员认为体能下降是影响罚球命中率的重要因素,普遍认为高负荷生理状态下罚球训练尤为必要。2、通过8周的间歇罚球训练,实验组队员的罚球命中率有了极高显着性提升(P<0.01),对照组队员罚球命中率相比实验前有所提高,却不具有统计差异(P>0.05),实验组(71.25±9.91)高于对照组(55.00±9.25),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结合实验后实验对象参加2019年江苏省CUBA篮球选拔赛阶段的实战罚球命中率记录,实验组(82%)的罚球命中率明显高于(71%)。结合研究结果,研究认为:1、使用“间歇罚球训练法”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罚球专项训练,对于提髙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的罚球命中率和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该训练方法可行有效、实战效果明显。2、“间歇罚球训练法”实现了高负荷生理状态以及复杂的场内外环境下训练,有助于提髙比赛中运动员的罚球心理素质,有效提高了高水平运动员罚球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康思思[4](2020)在《基于校级竞赛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参与健身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群众对体育指导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多。而体育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既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又能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专业。各高校应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那么如何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学校应探寻充分利用各个培养途径的方法,发挥各个途径对学生的培养作用。本文从体育竞赛的角度出发,探讨体育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问题。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武汉体育学院校级竞赛的开展现状以及参与校级竞赛的体育教育专业的226名学生的核心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21.0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内涵进行了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当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教学和训练以及课外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素质,主要包括运动技能、运动训练能力、体育教学能力、体育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校级竞赛对学生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对学生运动技能、运动训练能力和竞赛裁判能力的促进作用较为显着。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和竞赛组织能力的培养作用相对较小。调查发现学校在开展竞赛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竞赛开展的次数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参与组织与裁判工作的机会较少、教学技能比赛参与人数的比例较低等问题。基于校级竞赛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为提高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效果,学校应从建立竞赛教练负责制、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竞赛能力、着重安排学生负责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教学技能比赛学分化等方面入手。

许若琳[5](2020)在《激励教学法在少儿街舞教学中的运用》文中认为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象,街舞也是当前开得非常璀璨的一朵花。街舞是引领世界潮流的风向标,又是青少年深爱的舞蹈之一。少儿街舞作为传承和创新街舞的主力军,在街舞的未来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全世界学习街舞的少儿人数的增加,开设街舞的机构和学校课程暴增,少儿街舞教师承担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我们的目标不再是在镜子前培养一位出去斗舞的舞者,而是要求老师重视学生街舞技能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进行培养。激励教学法主要是从少儿的心理层面出发的对少儿学习行为进行刺激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手段。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量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小舞将艺术中心的3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实验组使用激励教学法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授课时长为24课时的必修课程,通过分析两组学生在身体素质、街舞理论知识和街舞技能的把握、学习主观能动性、情意表现和优良品质的表现,论证能提高街舞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育深度,并且论证激励教学法对少儿街舞教学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论如下:(1)激励教学法有利于少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促进肺活量、手部力量、大腿耐力和柔韧性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很大的显着差异。但在爆发力和腹部力量短期内难有显着的提高。(2)激励教学法能提高少儿对街舞理论知识的掌握、街舞技能的学习、街舞动作的质感和街舞舞蹈表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具有显着性差异。(3)激励教学法对少儿学习街舞的动机和兴趣具有很大的保持和促进作用,对少儿的正确学习态度也有很大指导作用,但是在对少儿关注街舞相关事物的关注度和考勤方面有待提高。(4)激励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少儿街舞学习中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挑战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情意表现和优良品质方面有显着差异性。(5)激励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更多从少儿心理角度进行干预少儿的街舞学习行为,对街舞课堂建立接纳性大、支持性高、乐学的课堂氛围具有很大作用,不仅对学习街舞的小朋友的技能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理解、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王亚峰[6](2020)在《弹力带训练对提高少儿伦巴舞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体育舞蹈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舞蹈运动中,社会上一些体育舞蹈培训学校和业余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体育舞蹈的竞技性使得体育舞蹈以竞赛的形式来检验学生舞蹈竞技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一些体育舞蹈老师对体育舞蹈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在现在的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们所采用的的基本是不使用道具辅助的教学方法我们称为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先示范,然后开始分步骤讲解,然后学生分步骤进行学习和练习,这种一直以来所采用的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调,在学生的学习和训练进行到一定的阶段时,想要舞蹈技术更上一层楼,就可以采用道具来进行辅助练习来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弹力带一般在人们的体能训练中运用较多,它的特点是便于携带、方便使用、安全便利、易操作使用等,因为具有抗阻性和弹性这一特征,在现在的各种运动领域应用很广,与其他的单一阻力器械相比,弹力带所具有的的一些特点在体育舞蹈的课堂教学中能更好的运用。通过对头、手、后背、中腰、腿、脚几个方面入手设计弹力带的使用方法,考察弹力带训练对少儿学习拉丁舞的影响,并于2019年9月-12月在东莞市佳音舞蹈课室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训练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表明少儿伦巴舞教学引入弹力带训练对身体姿态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弹力带自身抗阻性,配合针对身体姿态提高的弹力带训练,使学生身体姿态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传统教学的针对性不是特别强,因此对学生身体姿态的提高没有弹力带训练的提高明显。2.实验表明少儿伦巴舞教学引入弹力带训练对少儿舞蹈技术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弹力带训练使学生做动作时所需的能量增大,从而使得肌肉记忆更加明显,在使用弹力带训练时将舞蹈动作做到极限位置比徒手时的难度更大,对学生舞蹈技术提高效果更好。3.实验表明少儿伦巴舞教学引入弹力带训练对少儿音乐表现力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弹力带的使用使得学生们肌肉控制得到提高,节奏更加准确,但弹力带训练时对学生身体自由是一定的限制的,因此在音乐风格表达上可能会稍有欠缺,说明传统教学也具有一定的优势。4.通过对整个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引入弹力带训练在少儿伦巴舞教学中的运用可行,弹力带简单方便,在达到有效性的基础上,训练者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练习,不受任何场地、空间的限制。

张雪娇[7](2020)在《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仁德”属于哲学范畴,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所要遵循的一种道德规范,是以“仁”为核心的孔子道德思想的统称。“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德目,儒家经典《中庸》一书,将智、仁、勇并称为“三达德”。“仁”与义、礼、智、信并称为“五常”,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每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具有恒久性、传承性和现实性,值得后人不断继承、研究和应用。本文以学校体育中“仁德”的培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孔子“仁德”思想的研读,探求“新时代”学校体育培育“仁德”的新途径。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本课题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阅读并学习与“仁德”相关的文献和书籍资料,仔细的分析、归纳和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运用专家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形式访谈了河北省内以及省外的伦理学、体育伦理学以及学校体育领域的相关专家,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予建设性意见,为本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增强论文的权威性和可靠性;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一些重大赛事或学校体育中典型案例的分析,来印证论点并说明问题;立足历史文献,寻究“仁德”的语义、内涵以及孔子“仁德”思想的教育价值,结合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的内容、价值以及途径等进行了多维度综合性的逻辑思辨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仁德”体现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是各种善的品德概括,是行为规范、道德修养、道德标准的体现。关于“仁德”的思想内涵从爱人之仁和生生之仁两个方面加以阐释和概括。爱人之仁应做到仁者爱人;恭、宽、信、敏、慧;克己复礼;博施济众等。对生生之仁的诠释,追求以“生生”为特征和纽带的天地万物一体的境界,用仁爱之心来看待世间万物。“仁”有“生生”之意,体现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发挥生命创造力的生生不息精神,保持朝气蓬勃的生命力。2、总结出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的优势:实践性、直观性、时效性、示范性。通过对这些优势的梳理,认识到学校体育中对学生进行“仁德”培育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的原则体现在:健全生命的基本原则;关爱他人的仁爱原则;一视同仁的平等原则;律己助人的忠恕原则。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恭敬之情;教导学生的宽容之心;发展学生的守信之德;培育学生的勤勉之行;启发学生的惠泽之恩。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的价值包括微观价值和宏观价值。微观价值:仁德与坚韧品质;仁德与奉献精神;仁德与责任担当。宏观价值: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供借鉴;增强公民的民族自信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助力。3、学校体育中“仁德”的培育,主要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途径加以实施。体育课对学生进行“仁德”培育,是在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中融入“仁德”培育的内容来实现;课外体育活动中“仁德”的培育,主要通过扩展体育活动内容、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培育氛围来实施;体育训练中“仁德”培育的途径包括:创设情境激发“仁德”、言传身教发展“仁德”、因势利导培养“仁德”;体育竞赛中“仁德”培育可通过榜样激励融入“仁德”、合作精神强化“仁德”、拼搏精神践行“仁德”来进行。

王艳梅[8](2020)在《成都体育学院不同运动项目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抗挫折能力是人们对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进行积极反抗的一种处理能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现代社会急需具备抗挫折能力强的人才。在传统教育中通过家庭和学校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颇多,但相对忽视了体育运动对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价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以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的相关文献,说明此方面研究仍有进行广泛探讨与深入了解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比较攀岩、跆拳道、足球和健美操对成都体育学院大一到大四学生在乐观积极、追求卓越、关系寻求、调节控制中的影响,分析四个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抗挫折能力影响的优劣,为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采用哪种运动方式更优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今后有关体育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陈述性量表,对成都体育学院(攀岩、跆拳道、足球、健美操)四个不同运动项目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研究分析成都体育学院不同运动项目学生在抗挫折能力(乐观积极、追求卓越、关系寻求、调节控制)中的特征差异。研究结论:1大一年级乐观积极:健美操好于足球、跆拳道,足球好于跆拳道;追求卓越:健美操和跆拳道好于足球;关系寻求:健美操好于足球、攀岩,足球好于攀岩;调节控制:足球好于健美操。大一年级健美操项目的学习相对来说对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影响更大,其次是跆拳道、足球和攀岩项目。2大二年级乐观积极:健美操好于(跆拳道、攀岩、足球);追求卓越:跆拳道好于健美操、足球、攀岩,健美操好于足球、攀岩,足球好于攀岩;调节控制:攀岩和足球好于健美操、跆拳道,健美操好于跆拳道。大二年级健美操、跆拳道、足球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相对攀岩来说更为明显。3大三年级乐观积极:足球好于跆拳道、健美操,跆拳道好于健美操;调节控制:跆拳道好于健美操、足球,健美操好于足球。足球和跆拳道项目在大三年级要优于健美操和攀岩项目。4大四年级乐观积极:足球好于跆拳道、健美操,跆拳道好于健美操;追求卓越:健美操好于(攀岩、跆拳道、足球);调节控制:足球好于攀岩、跆拳道,攀岩好于跆拳道。大四年级健美操和足球项目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要优于跆拳道和攀岩项目。5攀岩项目:乐观积极、追求卓越、关系寻求、调节控制四个分量表大四年级均高于其它年级,抗挫折能力得到显着提高;跆拳道、足球、健美操项目:乐观积极、追求卓越、关系寻求、调节控制四个分量表结果显示从大一到大四年级的运动锻炼后抗挫折能力在逐步提升和加强。

王旭[9](2020)在《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升体育事业发展水平,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篮球作为武汉体院的重点学科,一直延续至今,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对篮球普修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有必要对篮球普修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SWOT分析法,多角度、多视觉对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影响篮球普修教学的相关因素,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普修教学理论,提出了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改革的对策和路径:一、影响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武汉体育学院历史悠久,经过6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厚实的师资力量,雄厚的物质基础,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这为篮球普修教学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武汉体育学院已从单一的体育院校发展为多学科综合类院校,学生群体也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发展变化,文化生占比越来越大,呈现“非体育”特征,现行的篮球普修教学目标仍然是以“技术”为主。篮球普修教学课时数相比过去明显减少,但教学内容并没有随之调整。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仍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没有真正反映学生的整体表现。总体上看,篮球活动开展少、形式比较单调、整体水准比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篮球活动需求。篮球的功能性没有有效地融入到篮球普修教学之中,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二、调整教学目标:应以引导学生参与篮球教学活动为主,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为主,使篮球运动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常态方式;充分发挥篮球普修教学的功能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三、改进教学策略: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篮球普修教学模式,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指导有机结合;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丰富教学形式,检验教学效果;成立非体育专业院系课外篮球联合部,整合篮球普修教学资源和活动,组织指导非体育专业院系开展篮球活动,提升校园篮球运动水平;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篮球教学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使其优势互补。四、发挥功能性:以篮球普修教学为载体,把篮球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体育心理素质的锻炼贯穿篮球普修教学全过程。以“学生联赛”为框架,让学生以“社会人”的身份去参与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转变商业赞助理念,提高校园篮球赛事运作水平,提升篮球普修教学的社会效应。

刘炼子[10](2020)在《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篮球运动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和受众群体最为广泛的运动,在传入中国之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迅速具备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从篮球本身而言,篮球运动的健身性、益智性和简单的规则性,加之基层篮球设施要求的简易性等优点,得以使得篮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成为最为喜爱的运动之一。不仅如此,篮球自身的特性使之具备了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基本特质,对于青少年学生的身体教育、智力教育等具有诸多益处。因此,近年来我国中学教育普遍将校园篮球运动纳入校园体育课程和升学体育考核项目。校园篮球运动已经成为基础体育教育和升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成为素质中国的教育科目。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研究当前校园篮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选取河南省沁阳市为研究区域,对其辖区内中学校园篮球运动开展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发现、挖掘并提炼出校园篮球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其可以为更好推进区域篮球运动开展出谋划策。本文以河南省沁阳市44所中学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1)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篮球运动开展赖以支撑的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从总体上较为合理,但体育教师结构失衡且并不具备较高的与体育教学要求相匹配的学历水平。(2)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篮球开展的基础场地设施并不完备,且存在校园篮球基础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不高,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3)篮球运动是中学生最为喜欢的体育运动且学生群体参与的程度最高。但教师时常忽视中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忽视女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参与程度。(4)沁阳市中学篮球教学老师的教学方式较为滞后,教学中缺乏创新精神,单一乏味的教学内容严重桎梏了篮球教育的效率。(5)沁阳市中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运动热情与繁重学业的矛盾。基础场地设施的短缺也限制了中学生参与篮球的热情。(6)沁阳市中学校领导缺乏对篮球运动开展的重视,缺乏教学改革动力与精神。同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重视对篮球教师的培训,合理配置教师结构;(2)加强对篮球场地、器材的建设,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4)构建课外篮球活动评价体系,完善课外篮球活动组织管理;(5)改良篮球教学内容、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6)学校领导要重视校园篮球运动的开展。

二、体育竞赛对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竞赛对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学校体育竞赛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学校体育竞赛现状的研究
        2.2.1.1 关于学校体育竞赛动机的研究
        2.2.1.2 关于学校体育竞赛项目设置的研究
        2.2.1.3 关于学校体育竞赛参与度的研究
        2.2.1.4 关于学校体育竞赛奖励制度的研究
        2.2.2 关于影响学校体育竞赛开展因素的研究
        2.2.3 关于学校体育竞赛开展优化对策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美国学校体育竞赛
        2.3.2 日本学校体育竞赛
        2.3.3 英国学校体育竞赛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3.1 问卷的设计
        3.2.3.2 问卷样本的选取
        3.2.3.3 问卷的效度检验
        3.2.3.4 问卷的信度检验
        3.2.3.5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4 实地观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师生对学校体育竞赛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
        4.1.1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教师对学校体育竞赛认知状况分析
        4.1.1.1 教师对学校体育竞赛重要性认知状况分析
        4.1.1.2 教师对学校体育竞赛开展价值的认知分析
        4.1.2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学生对学校体育竞赛认知状况分析
        4.1.2.1 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竞赛态度分析
        4.1.2.2 学生对学校体育竞赛参与积极性
        4.1.2.3 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竞赛的动机
    4.2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2.1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校内体育竞赛开展现状分析
        4.2.1.1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年度单项体育竞赛项目设置分析
        4.2.1.2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年度运动会竞赛项目设置分析
        4.2.1.3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频次分析
        4.2.1.4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方式分析
        4.2.1.5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学生参与年度体育竞赛项目分析
        4.2.1.6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学生体育竞赛参与度分析
        4.2.1.7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激励机制分析
        4.2.1.8 体育竞赛对体育项目兴趣度的影响分析
        4.2.1.9 体育竞赛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的影响分析
        4.2.2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校外体育竞赛开展现状分析
        4.2.2.1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参与校外体育竞赛的类别分析
        4.2.2.2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校外体育竞赛开展频次和项目设置分析
        4.2.2.3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参与校外体育竞赛的选拔方式分析
    4.3 影响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竞赛因素的因子分析
        4.3.1 确定影响因子
        4.3.2 客观条件因子
        4.3.3 竞赛需求因子
        4.3.4 主观条件因子
    4.4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4.4.1 项目设置不够丰富,竞赛开展频次偏低
        4.4.2 项目开展凸显竞技性,参赛人数比例偏低
        4.4.3 竞赛体系设置单一,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4.4.4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场地设施器材不足
    4.5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的优化措施
        4.5.1 科学构建立体竞赛体系,丰富体育竞赛项目设置
        4.5.2 扩大学校体育竞赛规模,实现全员高频参赛
        4.5.3 加强竞赛组织与管理,健全体育竞赛激励机制
        4.5.4 提升领导重视程度,完善体育竞赛场地设施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2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体育教师问卷
附件3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的学生问卷
附件4 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问卷效度表

(2)“间歇罚球训练法”对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罚球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关于间歇训练法的理论研究
        2.1.1 间歇训练法概念的界定
        2.1.2 国内外间歇训练法研究现状
    2.2 关于罚球的理论研究
        2.2.1 罚球对比赛胜负的影响研究
        2.2.2 关于罚球命中率的影响因素
        2.2.3 提高罚球命中率的研究
    2.3 间歇训练法在篮球训练中应用研究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实验法
4.结果与分析
    4.1 高水平运动员罚球命中率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 实验结果分析
        4.2.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4.2.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罚球测试命中率情况
        4.2.3 实验组组内实验前后罚球测试命中率情况
        4.2.4 对照组组内实验前后罚球测试命中率情况
        4.2.5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进行罚球测试的命中率情况
        4.2.6 实验前实验对象在比赛中罚球命中率情况
        4.2.7 实验后实验对象在比赛中罚球命中率情况分析
    4.3 实验结果讨论
        4.3.1 罚球命中率对比赛胜负的影响分析
        4.3.2 “间歇罚球训练法”对提升罚球命中率效果分析
        4.3.3 “间歇罚球训练法”对对提高心理素质效果分析
        4.3.4 “间歇罚球训练法”对提高罚球稳定性效果分析
        4.3.5 “间歇罚球训练法”对增强身体素质效果分析
        4.3.6 实验组运动员对“间歇罚球训练法”主观感受调查研究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专家访谈大纲
附录二 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三 运用间歇罚球训练后实验队员主观体验问卷
致谢

(4)基于校级竞赛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是高校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1.1.2 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是践行体育强国的主要任务
        1.1.3 体育竞赛是体育院校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研究
        2.1.1 国外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研究
        2.1.2 国内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研究
        2.1.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概念界定
    2.2 关于体育竞赛的研究
        2.2.1 国内关于学校体育竞赛的研究
        2.2.2 校级竞赛的概念界定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校级竞赛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4.1.1 校级竞赛的基本要求
        4.1.2 校级竞赛的基本模式
    4.2 校级竞赛对学生核心能力的促进作用分析
        4.2.1 竞赛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促进作用
        4.2.2 竞赛对学生运动训练能力的促进作用
        4.2.3 竞赛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4.2.4 竞赛对学生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的促进作用
    4.3 校级竞赛在落实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4.3.1 竞赛开展的次数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4.3.2 学生参与组织与裁判工作的机会较少
        4.3.3 缺乏竞赛指导教练
        4.3.4 学生对竞赛的理解程度不高
        4.3.5 比赛未进行分级设置
        4.3.6 教学技能比赛参与人数的比例较低
    4.4 开展校级竞赛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策略
        4.4.1 建立竞赛教练负责制
        4.4.2 教学中强化竞赛能力
        4.4.3 着重安排学生负责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
        4.4.4 教学技能比赛学分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激励教学法在少儿街舞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
        1.1.2 街舞入奥推动了街舞的高速发展
        1.1.3 当今时代背景下街舞教学的迫切需求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街舞的概念
        2.1.2 教学法的概念
        2.1.3 激励教学法的概念
    2.2 国内外街舞的研究现状
        2.2.1 街舞文化的起源与背景
        2.2.2 街舞舞蹈的研究
        2.2.3 街舞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3 国内外少儿街舞的研究现状
        2.3.1 少儿街舞的意义
        2.3.2 少儿街舞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2.3.3 少儿街舞教学研究
    2.4 激励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2.5 少儿生理、心理特征研究
        2.5.1 少儿心理特征研究
        2.5.2 少儿的生理特征
    2.6 激励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2.6.1 强化论
        2.6.2 目标理论
        2.6.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6.4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6.5 自我效能感论
        2.6.6 群体动力论
        2.6.7 合作与竞争理论
        2.6.8 三元交互决定论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测量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2.7 逻辑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激励教学法在少儿街舞教学中的运用前期分析
        4.1.1 街舞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4.1.2 街舞教师的教学理念分析
        4.1.3 街舞教师教学方法使用情况分析
        4.1.4 街舞教师使用激励教学法的反馈情况
    4.2 激励教学法在少儿街舞教学中的实施指导原则
        4.2.1 内外因相统一原则
        4.2.2 操作与动力系统相统一原则
        4.2.3 目标与方法相统一原则
        4.2.4 适时与适度相统一原则
    4.3 激励教学法的构建及运用
        4.3.1 目标激励教学法
        4.3.2 精神和物质激励教学法
        4.3.3 语言激励教学法
        4.3.4 情感激励教学法
        4.3.5 竞赛激励教学法
        4.3.6 游戏激励教学法
        4.3.7 榜样激励教学法
        4.3.8 成功激励教学法
        4.3.9 负激励教学法
    4.4 激励教学法在少儿街舞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4.4.1 实验目的
        4.4.2 实验变量的选择与控制
        4.4.3 实验流程
        4.4.4 实验安排
        4.4.5 实验激励机制
        4.4.6 实验指标的选取、测试方法及评定标准
        4.4.7 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
    4.5 实验结果分析
        4.5.1 激励教学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4.5.2 激励教学法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影响
        4.5.3 激励教学法对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4.5.4 激励教学法对学生情意表现和优良品质的影响
        4.5.5 实验后两组学生对街舞老师的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和反馈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个人简历

(6)弹力带训练对提高少儿伦巴舞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不断提高舞蹈教学效果是时代的要求
        1.1.2 弹力带的发展应用
        1.1.3 体育舞蹈教学相关研究比较欠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体育舞蹈相关文献综述
        2.1.1 国内体育舞蹈研究现状
        2.1.2 少儿伦巴舞教学研究现状
    2.2 国外体育舞蹈相关文献综述
    2.3 弹力带训练的相关文献综述
    2.4 弹力带的应用
        2.4.1 应用
        2.4.2 特性
        2.4.3 弹力带训练的特点
        2.4.4 弹力带训练的使用原则
    2.5 年龄的界定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少儿伦巴舞教学引入弹力带训练的内容设计
        4.1.1 弹力带训练原则
        4.1.2 少儿伦巴舞教学引入弹力带练习的教学内容
        4.1.3 弹力带训练的具体使用方法的教学设计
    4.2 少儿伦巴舞教学效果评定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4.3 弹力带训练对少儿伦巴舞教学效果的影响与分析
        4.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独立T检验
        4.3.2 实验组实验前后各指标的配对T检验
        4.3.3 对照组实验前后各指标的配对T检验
        4.3.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独立T检验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A 弹力带训练引入伦巴舞教学的专家访谈内容
附录 B 少儿伦巴舞教学效果评定指标专家问卷
附录 C 教学效果评定指标及评分表
附录 D 弹力带训练的具体使用方法
附录 E 弹力带使用图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仁德”的研究
    二、国内有关“仁德”的研究
    三、体育学界有关“仁德”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专家访谈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第三章 “仁德”的诠释
    一、语义分析
    二、“仁德”的内涵
        (一)爱人之仁
        (二)生生之仁
第四章 学校体育与“仁德”培育
    一、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的优势
        (一)实践性
        (二)直观性
        (三)时效性
        (四)示范性
    二、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的原则
        (一)健全生命的基本原则
        (二)关爱他人的仁爱原则
        (三)一视同仁的平等原则
        (四)律己助人的忠恕原则
    三、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恭敬之情
        (二)教导学生的宽容之心
        (三)发展学生的守信之德
        (四)培育学生的勤勉之行
        (五)启发学生的惠泽之恩
    四、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的价值
        (一)微观价值
        (二)宏观价值
第五章 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的途径
    一、体育课中“仁德”的培育
        (一)理论课中“仁德”的培育
        (二)实践课中“仁德”的培育
    二、课外体育活动中“仁德”的培育
        (一)扩展体育活动内容
        (二)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三)营造培育氛围
    三、体育训练中“仁德”的培育
        (一)创设情境激发“仁德”
        (二)言传身教发展“仁德”
        (三)因势利导培养“仁德”
    四、体育竞赛中“仁德”的培育
        (一)榜样激励融入“仁德”
        (二)合作精神强化“仁德”
        (三)拼搏精神践行“仁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8)成都体育学院不同运动项目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1.1 国家相关政策导向
        1.1.2 社会发展需要抗挫折能力强的人才
        1.1.3 当今时代大学生普遍抗挫折能力低下
        1.1.4 体育锻炼是大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最佳选择
        1.1.5 不同运动项目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有差异性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挫折
        2.1.2 抗挫折能力
        2.1.3 攀岩运动
        2.1.4 跆拳道运动
        2.1.5 足球运动
        2.1.6 健美操运动
    2.2 国内研究
        2.2.1 挫折教育研究
        2.2.2 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
        2.2.3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研究
        2.2.4 体育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关于挫折和挫折教育的研究
        2.3.2 国外关于体育对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同年级不同运动项目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分析
        4.1.1 大一不同运动项目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分析
        4.1.2 大二不同运动项目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分析
        4.1.3 大三年级不同运动项目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分析
        4.1.4 大四不同运动项目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分析
    4.2 不同运动项目不同年级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分析
        4.2.1 攀岩运动项目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分析
        4.2.2 跆拳道运动项目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分析
        4.2.3 足球运动项目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分析
        4.2.4 健美操运动项目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局限与不足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陈述性量表

(9)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体育教学的研究
    2.2 关于体育活动的研究
    2.3 关于体育人文精神的研究
    2.4 关于体育心理素质的研究
    2.5 关于体育社会功能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篮球普修课“学生”定义
        3.1.2 篮球活动“非体育专业学生”定义
        3.1.3 篮球普修教学与活动开展联系界定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经验总结法
        3.2.3 比较研究法
        3.2.4 访谈法
        3.2.5 问卷调查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2.7 SWOT分析法
4 研究结果和分析
    4.1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历史沿革
        4.1.1 教学目标
        4.1.2 教学内容
        4.1.3 教学优势
    4.2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现状
        4.2.1 篮球普修教学目标现状
        4.2.2 篮球普修教学内容现状
        4.2.2.1 理论部分
        4.2.2.2 实践部分
        4.2.2.3 评价考核部分
        4.2.3 篮球普修教学效果现状
        4.2.4 篮球普修教学活动开展现状
        4.2.4.1 体育专业篮球活动开展现状
        4.2.4.2 非体育专业篮球活动开展现状
        4.2.4.2.1 健康科学学院篮球活动开展现状
        4.2.4.2.2 经济和管理学院篮球活动开展现状
        4.2.4.2.3 非体育专业篮球活动开展问题分析
    4.3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的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1.1 物质优势
        4.3.1.2 专业能力优势
        4.3.2 劣势分析
        4.3.2.1 篮球普修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4.3.2.2 篮球普修教学师生认知不清晰
        4.3.2.3 篮球普修教学活动开展不充足
        4.3.3 机遇分析
        4.3.3.1 篮球普修教学发展前景广阔
        4.3.3.2 多种形式篮球普修教学活动的开展
        4.3.4 威胁分析
        4.3.5 运用SWOT分析法对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的启示
    4.4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对策
        4.4.1 篮球普修教学目标设置
        4.4.2 篮球普修教学策略分析
        4.4.2.1 教师教学对策
        4.4.2.2 学生学习对策
        4.4.2.2.1 改变教学内容,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4.2.2.2 形成性评价,以评价驱动教学
        4.4.3 篮球普修教学功能分析
        4.4.3.1 篮球普修教学中篮球人文精神培养对策
        4.4.3.1.1 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策
        4.4.3.1.2 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对策
        4.4.3.1.3 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对策
        4.4.3.1.4 公平竞争精神培养对策
        4.4.3.2 篮球普修教学中体育心理素质培养对策
        4.4.3.3 篮球普修教学中篮球社会功能分析
        4.4.3.3.1 篮球普修教学中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对策
        4.4.3.3.2 篮球普修教学的社会效应发展对策
    4.5 对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改革的建议
        4.5.1 调整篮球普修教学目标
        4.5.2 改进篮球普修教学策略
        4.5.3 发挥篮球普修教学功能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2.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界定、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篮球运动
        2.1.2 校园篮球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实地考察法
        2.3.2 访谈法
        2.3.3 文献资料法
        2.3.4 问卷调查法
        2.3.5 理论分析法
3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开展现状分析
    3.1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师资的现状调查
        3.1.1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体育教师性别与年龄结构分布调查分析
        3.1.2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体育教师教龄、职称的调查分析
        3.1.3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学历、授课科目调查
    3.2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现状分析
        3.2.1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参加篮球运动动机调查分析
        3.2.2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对运动科目的喜爱程度
        3.2.3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对篮球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3.2.4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最为期待的篮球活动开展形式
    3.3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教学的现状分析
        3.3.1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3.3.2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分析
        3.3.3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篮球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3.3.4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3.4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现状分析
        3.4.1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调查分析
        3.4.2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组织形式现状分析
        3.4.3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时间的现状分析
    3.5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篮球场地设施及器材的现状分析
    3.6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学校领导对篮球运动的改革及重视程度分析
4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 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开展存在的问题
        4.1.1 师资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偏低
        4.1.2 篮球室内场馆缺乏,利用率不高
        4.1.3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对女生关注度低
        4.1.4 受限升学压力,忽视篮球运动
    4.2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开展对策
        4.2.1 重视对篮球教师的培训,合理配置教师结构
        4.2.2 加强对篮球场地、器材的建设,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4.2.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4.2.4 改良篮球教学内容、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4.2.5 学校领导要重视校园篮球运动的开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四、体育竞赛对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保定市唐县初级中学体育竞赛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孟樊.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2)
  • [2]“间歇罚球训练法”对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罚球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怡薇.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基于校级竞赛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D]. 康思思.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5]激励教学法在少儿街舞教学中的运用[D]. 许若琳.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6]弹力带训练对提高少儿伦巴舞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 王亚峰.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7]学校体育中“仁德”培育研究[D]. 张雪娇.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成都体育学院不同运动项目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特征研究[D]. 王艳梅. 成都体育学院, 2020(07)
  • [9]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研究[D]. 王旭.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10]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炼子.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体育竞赛对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