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院评价谈护理管理思想

从医院评价谈护理管理思想

一、从医院评审探讨护理管理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朱旭钰[1](2020)在《现代医院管理视野下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XX医院为例》文中认为现代医院管理背景下我国处于多元办医格局,医院数量逐年增加,评审评价不断开展。其中,我国民营综合性医院数量多,但评审评价参与度不高,评价级别低。医院评审评价在确保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规范运营管理,提升整体水平,促进长远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采取的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全世界公认的医院管理重要制度之一,也是我国建立并完善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民营医院参与到医院评审评价活动中,既符合国家政策需要,又能促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保障医院医疗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助力医院评审评价管理现代发展。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五种研究方法,结合三种理论,现代医院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在现代医院管理背景下对民营综合性医院的评审评价进行整体性、全面性研究。梳理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现状,阐述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发展历程,论证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出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进展状况,并对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以苏州市XX民营综合性医院为个案实地深入调研,结合XX医院概况,归纳XX医院内部评审评价实施采取的相应措施,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与此同时,对医院外部评审评价状况展开研究,包括政府机构对医院评审评价的现场检查、系统追踪与实地考核,社会组织的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医疗行业协会的客观评价,综合总结内外两方面评审评价,以小见大,完善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对策建议,探索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现代发展方向,提出评审主体多方参与,管理方式规范化;组建评审团队系统,评价执行专门化;医院评价综合统一,实施细则同质化;标准设置更加全面,评审内容科学化;条款分布细化至点,评价方式精细化;紧密结合医改动向,彰显评审特色化;运用网络数据技术,融入评审信息化七大方向。

黄婷[2](2020)在《中小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研究 ——以广西N市Q医院为例》文中指出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公共医疗服务价值并保持公立医院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是每一个公立医院管理者所考虑的首要问题。近几十年来,经过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等多方努力,我国公立医院通过引入“质量环(PDCA)”理念,并建立基于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管理、持续改进,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升,但与社会期望仍存在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中小型公立医院群体在对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有效性的探索中,受自身生存发展困境、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知名度不高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医疗质量管理中普遍暴露出了管理效果差、管理流程形式化等诸多严重问题。公立医院是在政府的监督下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在保持公益性质前提下,具有较大的自主管理运营权,所以当前中小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更多受自身管理水平的影响。也因此,本文从广西N市中选取在中小型公立医院中具有代表性的Q医院作为样本,通过开展个案研究,运用霍恩-米特模型分析其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给其他中小型公立医院发现自身医疗质量管理问题并完善自身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同时也希望能为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监督和进一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供思路。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主要围绕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标准展开,所以本文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医疗质量”,即非广义上的“医疗服务质量”或“医院质量”,在文章概念界定部分会有详细描述。通过霍恩-米特模型分析,当前以Q医院为代表的中小型公立医院还存在着:管理效果未达预期目标、管理资源配置不足、管理方式不能实现有效运用、管理机构与横向与纵向部门缺乏协作、管理者工作幸福感与目标群体满意度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运用模型,结合中小型公立医院特点探析到了六大原因:管理目标设置脱离中小型公立医院实际、管理运行资源增配困难、管理运行方式中缺乏相应机制、管理机构设置层级不合理、系统环境中的中小型公立医院生存困境和目标群体素质不高、管理者价值取向偏离。同时提出从完善管理目标和标准、整合优化管理资源配置、改良管理运行方式、提升机构执行力、营造良好的系统环境这五方面,提出了十三点对策建议,以期能为中小型公立医院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陈玉堃[3](2020)在《国家干预下的双重控制与行为策略 ——对G医院X科室护士劳动过程的分析》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注册护士数量已经超过了 445万,护士是个规模庞大的职业群体,更是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坚力量。尽管国内已经研究了制造业工人、国企工人、建筑工人、酒店服务员、家政工、外卖骑手甚至是网约司机等各种职业群体的劳动过程,但是对护士群体劳动过程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对G市三甲公立医院G医院X科室的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聚焦于该公立医院护士的工作现场,运用劳动过程中的控制与抗争的理论视角,以国家干预与护士具体劳动过程的互动为切入点,试图揭示护士群体的劳动过程。尤其是近几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护理事业的干预怎样塑造了护士群体的劳动过程?护士的劳动过程又呈现出怎样的控制与行为策略?本文发现国家对护理事业的干预呈现出两种逻辑并且在科室的趋利化和医院自上而下的培训、考核中被贯彻。一方面是公立医院改革体现的效率逻辑,国家“给了政策没给财政”,使得医院科室自负盈亏、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促进护理管理科学化和优化护理服务质量三方面来不断提高护士的劳动质量,这体现的是国家重视护理事业的质量逻辑。国家以护理质量控制的绩效考核导向为手段,督促医院开展自上而下的护士培训和考核工作,贯彻了国家干预的质量逻辑。G医院内部结构为行政职能部门与医技科室并行的结构,同时医院实行的是护理部—科护士长—站护士长的垂直管理体系。G医院的结构和垂直管理体系使得效率逻辑和质量逻辑在被贯彻的时候,进一步渗入到了公立医院护士的劳动过程中。由此在国家的干预下,护士的劳动过程受到了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控制,具体产生了对护士分而治之、全景式监控等控制手段。面对高强度工作与高频率培训交织在一起的双重控制,护士则通过“吐槽”和“安慰”等同伴互助、寻求与医生的合作、主动构建对医院和职业的认同等行为策略来进行回应。

陈可[4](2020)在《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护理服务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提出,同时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二孩政策开放等国情国策的推动下,作为自贡市医疗卫生系统的主力军,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总体发展情况良好,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尤其在改变临床护理模式、创新护理服务方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等工作方面成效显着,在自贡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护理服务工作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从护理质量看,护理服务工作存在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医疗水平、低于患者就医期望的现状,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护理管理模式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绩效分配机制尚未完善,护理人才培养存在不足,制约了护理事业的未来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患者、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者三类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现状。在住院患者知晓度与满意度调查中,针对200名住院患者从病房环境、护理服务提供、护理技能、护理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在护士知晓度和满意度调查中,针对150名护理人员从工作量、薪酬待遇、护理管理、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在深度访谈中,对10名不同岗位的护理管理者就护理管理工作、护理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个别访谈,找出了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如护理服务理念落实不够、护患沟通不足、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工作流程合理性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护理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通过对国内外多家医院在护理服务工作的借鉴,结合自贡市三级医院工作实际,提出相关改进措施,明确了要推动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上新台阶,需要在服务理念、队伍建设、管理培训、优化流程、营造环境、完善保障、拓展服务等方面强化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最后,本文提出了改进护理服务工作的相关措施,如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强化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培养高素质管理队伍、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改善护理服务环境、完善护理支持系统、拓展服务领域等,希望能够借助这些方面的措施,完善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品质,为护理管理部门制定工作措施提供系统化、科学化的依据,提升医院在医疗行业的竞争力,提高患者群众的就医感受。

张玛璐[5](2019)在《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虽然总量发展迅速,单个机构的平均床位规模也已达到约1008.51张,突破了我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所建议的上限值,但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然而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慎重考虑“获得最大规模/品质”与“占用最少资源投入”之间的最佳平衡,是为“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的“效率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元的,提高某一类单一效率极有可能对其它单一效率产生影响,因而须遵循“综合兼顾”原则,是为“综合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本身的复杂性与“综合兼顾”原则共同导致了“综合效率问题”的复杂机制:各项“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综合效率结果”之间存在着大量过程之间、结果之间的相互转化,呈现出“交叉网状结构”。可见,只有以较为精确的定量方式阐明“综合效率的作用机制”,才能够精确把控决策结果并由此做出恰当决策,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关实践问题,也即需要阐明“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然而,各类现有理论尚不足以支持“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探讨:“建筑评价/评估”类理论无法真实呈现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目标结果”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建筑效率分析”类理论则大多围绕“单一效率”展开,无法体现“综合兼顾”原则。因此,本文需要重新构建一套理论来作为阐释“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依托。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建筑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下的大型综合医院交通流线优化研究(51778074)”的支持下,主要围绕“构建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模型”和“阐明其量化作用机制”2方面理论目标展开,并通过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进行应用,初步验证了所构建的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构建基本理论模型部分以定性方式为主。首先,通过对现有效率相关研究的归纳,将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明确定义为: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产出的医疗功能使用空间、建筑寿命及医疗功能使用效用,与投入的资金、资源、能源的比例;它是一种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效率主体,以建筑设计为主导视角,以追求功能空间效率、经济技术效率、资源环境效率3方面共同提升为目标的综合效率。同时借鉴系统学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相关实际需求,采用“效率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将综合效率系统组织结构由下至上划分为建筑属性、基础性能、效率单元、综合效率4个层级,明确了各级系统内部要素及外部影响因素,并通过其中第二层级系统要素来具体反映前述3方面效率目标。最后,依据各系统要素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内部逻辑,将综合效率系统内、外部作用方式概括分类,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来分别予以定量描述。阐明量化作用机制部分以定量方式为主。首先,遵循论文第一部分构建的基本理论模型,将综合效率系统拆解为16个子系统,逐一提取作用要素、判断作用过程并赋予相应定量关系,最终形成以建筑属性为自变量、综合效率为因变量、其它系统要素为中间变量的综合效率系统定量模型。进而,利用广义的系统参数取值来反映外部因素作用下综合效率系统的适应、调整过程,并由此提出动态和静态2种参数取值方法:前者精确反映所有参数随各方面发展而变化的实时取值情况,需通过建立动态数据库来实现;后者是对前者的简化,可通过一般调研统计获得各参数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取值结果。最后,以静态取值的方式,结合本文通过现场观察计数、调取监控录像观察计数、调取医院运营数据、调取医院建设图纸、现场访谈、抽样问卷等方式获取的约110类(数千万条)相关原始数据(调研概况详见附录A),经大量统计测算后(具体调研过程详见附录B),逐一给出了32组系统参数的取值方法和参考取值。为了验证上述“综合效率理论”,论文最后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展开了应用探索:依托综合效率理论,将设计优化方法归纳为测算初始综合效率并判定优化对象、选择优化措施、调整优化并检验分析3个步骤;同时重新梳理了3类共72项常见优化措施,利用“量化作用机制”逐一分析它们的“系统反馈”(对各系统要素指标取值的影响效果)情况,将结果汇集为“对象-措施”集。由此形成的设计优化方法可依托“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来探查目标建筑的性能短板,并利用“对象-措施”集来筛选有针对性且综合兼顾的优化措施,以此达到提升综合效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引入实际案例对该“设计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而初步验证了综合效率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在理论层面,构建了一套能够“从原理上解释”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面对的“综合兼顾”的“效率问题”的理论体系——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有助于突破目前的理论研究瓶颈。在方法层面,提供了一种“注重原理/作用机制”的建筑学研究模式,建立了一种“专门针对建筑综合效率问题”的系统定量方法,并通过应用实践进行了初步验证。在应用层面,通过“设计优化”方面的综合效率理论应用,发展了一种综合兼顾的、可重复批量操作的、模式化设计优化方法。在数据层面,采集、统计了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运营相关的大量深度数据,在服务于本研究的同时也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张倩[6](2018)在《临床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及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不断加强。作为医疗服务的供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医院的医疗质量评估与提升方面。医疗质量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医疗质量主要指临床直接相关的诊断、治疗、技术、效率等给患者治疗带来的效果。广义的医疗质量不仅包括临床医疗质量,还包括病人的满意度、医院的软硬件环境、系统性和安全性等。国际上对医院医疗质量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主要的体系有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标准(JCI)、国际医疗质量体系(IQIP)、医院质量改进的绩效评价工具(PATH)、英国星级评审制度、临床服务质量指标项目(CIP)、美国百佳医院评价体系等。国内主要的医疗质量体系有中国医疗质量指标体系(CHQIS)、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等。以上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角度及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主要都遵循了质量评价三层次理论,即结构、过程、结果,将医疗质量分解为基础条件质量、工作环节质量和服务终末质量三个部分。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又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临床诊疗的进步,医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医用金属材料、医用生物复合物和医用生物衍生材料在医疗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改变着传统的医学模式与临床手段。西南医院近年来提出“生物强院”战略,不仅催生了诸如生物干细胞治疗、3D打印、组织工程等医疗高新生物材料技术来提升临床医疗水平,还推动了基础与临床研究,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力的SCI论文,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目前关于生物材料是否影响临床医疗质量,如何影响临床医疗质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在分析生物材料对临床医疗质量提升作用的理论基础上,力图阐明生物材料的投入与临床医疗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以西南医院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生物材料在医院的发展情况以及通过分析相关数据,综合评价其对构成临床医疗质量关键要素的影响,探讨生物材料对临床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为医院在生物科技时代的创立新型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焦点组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用于建立医院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西南医院的实证研究数据对指标体系及生物材料对临床医疗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评估。采用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α(Cronbach’s alPha)系数计算进行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评估,采用GLM模型和Logistic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生物材料对临床医疗质量的区分度。最后采用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探讨了使用了生物材料之后,西南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得分的变化趋势及其合理性。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以西南医院为研究对象,从第三方的角度对临床医疗质量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将该指标体系与生物材料的使用联系在一起。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临床医疗质量的评价理论,确立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结构。(2)通过焦点组访谈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一步筛选指标体系。(3)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4)利用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α系数等统计方法计算指标体系的信效度。(5)利用西南医院妇产科、骨科、神经外科和胸外科四个科室使用生物材料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生物材料使用对临床诊疗过程的影响。(6)采用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评价西南医院四个科室使用生物材料后临床医疗质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本研究最终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构建了以质量基础、质量效果和质量发展三大类指标为结构的具有层次性的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24个。其中质量基础包括人力资源、学科建设2个二级指标,质量效果包括诊疗强度、诊疗质量和诊疗效率3个二级指标,质量发展包括诊疗创新1个二级指标。(2)确定了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其中质量基础权重0.293,诊疗效果权重0.499,质量发展权重0.208,人力资源权重0.126,学科建设权重0.167,诊疗强度权重0.125,诊疗质量权重0.166,诊疗效率权重0.208,诊疗创新0.208。(3)因子分析显示,按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共有6个公因子被提取,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4%。其中第一因子主要反应临床服务的强度及结果,第二因子主要反应科研创新能力,第三因子主要反应临床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因子主要反应科研相关的人力资源,第五因子主要反应科研成果的产出,第六因子主要反应诊疗过程的效率。因子分析结果与二级指标的构建基本一致,反应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效度。(4)通过计算克朗巴赫α系数,一级指标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质量基础”0.732、“质量效果”0.807、“质量发展”0.863,二级指标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人力资源0.426、学科建设0.667、诊疗强度0.884、诊疗质量0.964、诊疗效率0.748、诊疗创新0.863,三级指标的克朗巴赫a系数为0.879,说明内部一致性较高。总体而言,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较好,指标体系设计较为合理。(5)研究西南医院四个科室的患者数据,结果显示生物材料的使用主要降低病人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长。妇科子宫悬吊术病例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05天,手术时长1.57小时,未使用生物材料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51天,手术时长1.75小时。骨科病例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1.75天,手术时长3.67小时,未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2.66天,手术时长3.99小时。神经外科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8.85天,未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30.35天。胸外科病例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3.59天,手术时长1.83小时,未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4.53天,手术时长1.82小时。(6)评价四个科室的医疗质量得分。妇产科2008-2013年的医疗质量得分为4.939、5.260、5.795、7.003、6.858、7.066。骨科2014-2016年医疗质量得分为5.752、4.958、5.270。胸外科2009-2011年医疗质量得分为2.406、3.008、2.938。神经外科2011-2013年医疗质量得分为3.429、3.532、3.557。(7)科室水平临床医疗质量总得分与生物材料使用数量的相关系数r=0.55(P=0.065),提示二者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但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论及建议:(1)建立的临床医疗质量指标体系覆盖全面,信度、效度良好;(2)评估指标的筛选方法是合理的;(3)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的方法是科学的,结果是相对准确的;(4)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得分与生物材料的使用有一定的相关性。(5)生物材料促进临床医疗质量的主要机制是缩短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和诊疗强度,从而提升医疗质量。(6)总体来看,生物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虽然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65接近0.05),但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沈曲[7](2018)在《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当下,高素质大学护理教师严重不足,整体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师培养缺少整体系统规划等等问题,教师的水平严重影响高等护理教育质量。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仅仅由某项护理教师培训制度不当所致,而是由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缺乏整体性、系统化设置所引发。因此,要较好地解决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激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热情,有必要从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发展入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大学护理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教师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38名大学护理教师进行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教师发展的测评;其次,构建并验证了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的作用机制理论逻辑模型;再次,通过对大学护理教师进行访谈来进一步探究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又次,采用文献研究和对美国大学护理教师进行访谈来描绘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实践,为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最后,综合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院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和对策。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属于中等水平,管理政策、发展机会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二是大学护理教师的离职倾向处于较低水平,相对较为稳定。管理政策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护理教师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三是总体上大学护理教师们的参与教师发展项目还远远不够,且效果不太理想。培训是大学护理教师主要参与的教师发展模式,大部分大学护理教师发展还是自学为主。四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该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模型的有效性。五是我国大学护理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大学护理教师对“教师发展”没有清晰认识,主动发展能力不强。教学和科研发展方面,缺少护理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整体系统规划。组织发展方面缺乏护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平台和组织环境支持。六是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主要包括准教师发展、新入职教师发展和职业中后期教师发展三部分。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主要依托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卓越护理教育教学中心和专业护理教育学会等机构来实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具体项目主要包括激励项目、能力提升项目、支持项目。主要维度为教学和科研发展,在教学发展方面合作教学、同伴支持和教学指导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发展方式;学术发展方面强调通过组建研究团队,进行合作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最后以案例研究的形式系统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和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护士教育学者资助项目。七是从多个理论的视角进行反思,为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在综合已有调研发现和理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本研究的概念框架,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和对策:一是在国家层面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新体系和新机制;二是在社会层面建立院校(师范院校或教育学院/医疗机构/护理学院/系)合作、工学结合的大学教师发展新模式;三是在院校层面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构建全程化的大学护理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和发展内容,实现个人发展(态度)、教学发展(过程)、专业发展(过程)和组织发展(结构)四个维度的动态循环;四是教师层面要充分调动大学护理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国家支持、社会参与,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全程、全面开展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活动,高质量的教师发展项目势必会增加大学护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幸福感,减少离职率。本研究所具有的可能创新之处包括: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对大学护理教师发展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从而弥补了相关研究视角相对单一之不足。其次,尝试性地对大学护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教师发展的运行机制构建理论逻辑模型,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验证了该理论逻辑模型的有效性。再次,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借鉴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经验,构建了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院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层面适合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逻辑体系。本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方面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胡文[8](2018)在《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管理研究 ——以武汉市W口腔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我国医疗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深化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卫计委于2011年颁布了医院等级评审的新标准。医院等级评审是当今社会各界对于医院管理、服务和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估,不仅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也为患者选择医院提供了明确的指向。第二轮医院等级评审制度经历了7年的实践,逐步促进医疗保健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源的利用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加规范,我国的医疗水平也趋于稳定上升趋势。然而在评审中也暴露了目前存在的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如,医院评审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评审专家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评审过程的监督机制等等。因此,本文通过以武汉市W口腔医院为个案的研究,聚焦我国现行医院等级评审制度,重点总结和分析医院等级评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第二轮医院等级评审制度的完善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不同于既有的规范研究,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来从现实角度了解医院等级评审制度的实践困境。其次,本文关注“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理念,重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的数据调查分析,从该角度来分析医院等级制度管理工作的运行。本篇论文由四章组成,分别是:第一章,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介绍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对我国现行医院等级评审制度的含义、特点和标准进行介绍,引入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的理论基础和管理工具。第三章,以武汉市W口腔医院为例进行个案分析,通过介绍实际过程中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的内容与过程,了解评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第四章,鉴于上述三章的论文内容对医院等级评审制度进行深刻分析,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及改进办法,以促进实施过程中评审管理发挥更好的长效作用。

朱林,侯向华,王忠云,徐丽[9](2017)在《卫生部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启示》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对护理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影响及改变。[方法]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评价细则》导入护理管理工作中,包含修订、补充完善工作规章制度文件,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并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病人及系统追踪,指导开展迎评工作。[结果]护理工作标准及流程更规范、一致,工作动线合理和符合要求,护理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性及先进性,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结论]《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评价细则》带给护理管理者新的护理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护理管理者只有不断应用这些新的理念及管理工具来完善护理垂直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护理管理的最佳效能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10](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提出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二、从医院评审探讨护理管理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医院评审探讨护理管理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医院管理视野下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XX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情况
        (二) 国外研究情况
        (三) 研究评述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方法
        (二) 个案研究法
        (三) 访谈法
        (四) 比较研究法
        (五) 归纳总结法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图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路线图
    六、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基本概念
        (一) 现代医院管理
        (二) 民营医院
        (三) 民营综合医院
        (四) 医院评审
        (五) 医院评价
    二、理论工具
        (一) 现代医院管理理论
        (二)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三) 政府规制理论
第二章 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现状
    一、我国民营医院评审评价发展概述
        (一) 国家制度出台
        (二) 各地实践状况
    二、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开展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必要性
        (二) 开展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重要性
    三、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进展状况分析
        (一) 民营医院数量增长快,评审评价参与度上升
        (二) 未评审评价比重略有下降,绝对数额仍增长
        (三) 民营综合医院数量占比多,达到等级级别低
        (四) 民营医院基础较薄弱,自评能力不足
    四、我国公立与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对比分析
        (一) 相同点分析
        (二) 不同点比较
第三章 苏州市XX医院评审评价状况分析研究
    一、XX医院内部评审评价状况分析
        (一) 医院概况
        (二) 实施的具体措施
        (三) 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XX医院外部评审评价状况分析
        (一) 政府机构现场评审
        (二) 社会组织日常评价
        (三)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XX医院内外部评审评价状况小结
第四章 完善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对策分析
    一、组建医院评审评价工作部门,专人专项负责
    二、学习各地省市医院评审方法,借鉴成熟经验
    三、咨询医院评审管理专家顾问,提供指导评价
    四、定期召开各级各类评审会议,组织内容更新
    五、完善医院评审评价绩效考核,激发内生动力
    六、实施高质量人才引进政策,发展医院学科
    七、注重医患双方看诊就医体验,增强获得感
第五章 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现代发展方向
    一、评审主体多方参与,管理方式规范化
    二、组建评审团队系统,评价执行专门化
    三、医院评价综合统一,实施细则同质化
    四、标准设置更加全面,评审内容科学化
    五、条款分布细化至点,评价方式精细化
    六、紧密结合医改动向,彰显评审特色化
    七、运用网络数据技术,融入评审信息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
后记

(2)中小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研究 ——以广西N市Q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中小型公立医院
        二、医疗质量
        三、医疗质量管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霍恩-米特模型
        二、PDCA循环
第二章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运行现状分析
    第一节 N市Q医院作为研究个案的代表性分析
        一、选取Q医院作为个案的原因分析
        二、数据的来源、抽样方法和样本介绍
    第二节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现状
        一、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与标准分析
        二、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的资源配置分析
        三、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的方式分析
        四、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机构特性分析
        五、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系统环境分析
        六、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的管理者价值取向分析
第三章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质量管理效果未达预期管理目标
        (一)医疗质量评价结果与管理目标差距大
        (二)运用PDCA循环改进后的医疗质量问题仍反复出现
        二、医疗质量管理资源配置的不充分不合理
        (一)人力资源配置不充分
        (二)资金投入不合理
        三、医疗质量管理运行方式未能实现有效运用
        (一)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选择性执行现象
        (二)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评价反馈工作不扎实
        (三)科级质量管理中应付式管理现象严重
        四、医疗质量管理机构与横向、纵向部门之间缺乏协作
        (一)横向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合作
        (二)纵向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
        五、系统环境中的目标群体满意度不高
        六、价值取向分析中管理者的工作幸福感偏低
    第二节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标准设置脱离中小型医院实际
        (一)目标和标准过多且分布较为零散
        (二)目标和标准设置中“轻基础管理”
        二、医疗质量管理运行资源增配困难
        三、管理运行方式中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和监督机制
        (一)培训和解释力度不够
        (二)内在激励机制缺乏
        (三)考核监督机制不全
        四、医疗质量管理机构层级设置偏低
        五、中小型公立医院所处系统环境的客观影响
        (一)中小型公立医院生存发展困境的制约
        (二)目标群体自身水平和质量意识不高的影响
        六、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出现偏离
        (一)管理者对管理模式的认知度不够
        (二)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普遍不高且缺乏管理知识
第四章 完善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标准
        一、对管理控制目标和标准进行系统归纳分类
        二、细化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基础质量环节控制标准
    第二节 整合优化医疗质量管理资源配置
        一、打造“小综合、大专科”夯实医疗质量管理资源基础
        二、构建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人才建设方式
        三、平衡医院内部行政预算投入
    第三节 改良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的方式
        一、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培训机制以提高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配套奖惩机制以激发组织活力
    第四节 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机构的执行力
        一、完善管理机构层级设置以提高机构权威性
        二、优化绩效分配方案以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
        三、建立执行监督机制以提高考核的准确性
    第五节 营造良好的外部系统环境
        一、定期开展公立医院内部系统性质量文化培训
        二、搭建医疗集团内人才、管理、技术资源互通共享机制
        三、拓宽医疗质量管理机构与横向、纵向部门的沟通协调渠道
结语
附录一 :访谈调研提纲
附录二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3)国家干预下的双重控制与行为策略 ——对G医院X科室护士劳动过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问题
    (二) 文献回顾
        1. 经典劳动过程理论研究中的控制与抗争
        2. 对劳动过程中国家角色的研究
        3. 国内劳动过程的实证研究
        4. 关于护士群体的研究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公立医院
        2. 编制内临床护士
    (四)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国家干预下的两种逻辑
    (一) 公立医院改革
        1. 公立医院改革下的效率逻辑
        2. 科室追求经济效益
    (二) 国家推动护理事业发展
        1.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2. 推动护理管理科学化
        3. 优化护理服务质量
三、G医院的结构与垂直管理制度
    (一) G医院的结构
    (二) 垂直管理制度
        1. 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制度
        2. 垂直管理中的人事管理
        3. 垂直管理中的薪酬管理
四、对护士劳动过程的双重控制及具体控制方式
    (一) 科层制管理下的质量控制
        1. 多层次的培训
        2. 自上而下的考核
    (二) 效率控制下的分而治之
    (三) 全景式的监控
        1. 时间与空间监控
        2. 监控权向患者转移
        3. 医护合作中的医生监控
五、护士的行为策略
    (一) “吐槽”和“安慰”等同伴互助
    (二) 寻求与医生的合作
    (三) 主动建构自我认同
        1. 对医院的认同
        2. 对职业的认同
六、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二)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护理服务工作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三级医院
        2.1.2 护理服务工作
        2.1.3 知晓度和满意度
    2.2 理论依据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精细化管理理论
        2.2.3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第3章 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现状
    3.1 住院患者知晓度与满意度
        3.1.1 病房环境评价
        3.1.2 护理服务评价
        3.1.3 护理技能评价
        3.1.4 人文关怀评价
    3.2 护理人员知晓度与满意度
        3.2.1 基本情况
        3.2.2 工作量认知
        3.2.3 薪酬待遇认同情况
        3.2.4 护理管理
        3.2.5 工作环境
        3.2.6 福利待遇期望
第4章 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护理服务内涵质量不够
        4.1.2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4.1.3 护理服务流程优化不足
        4.1.4 就诊环境管理不到位
    4.2 原因分析
        4.2.1 护理服务理念落实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
        4.2.2 护理专业技能培训不足,成长需要时间
        4.2.3 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稳定性不强
        4.2.4 护理人员待遇相对较低,工作压力大
        4.2.5 执行工作流程机械化,缺乏主动思考
        4.2.6 部分干部管理经验不足,缺乏专业培训
        4.2.7 创新性不足,激励机制不够
        4.2.8 就诊环境满意度低,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大
第5章 国内外护理服务工作经验借鉴
    5.1 国外经验借鉴
    5.2 国内经验借鉴
第6章 完善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6.1 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理念
    6.2 强化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6.3 强化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6.4 以人性化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
    6.5 优化护理服务工作流程
    6.6 创新思维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6.7 创造更加安全、温馨的护理服务环境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目的
        1.1.3 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效率系统研究
        1.2.2 单一效率研究
        1.2.3 现有研究不足
    1.3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图
2 综合效率理论构建的基础:概念、内涵与基本问题
    2.1 基本界定:概念、内涵、系统
        2.1.1 对“综合效率”概念的界定
        2.1.2 “综合效率”概念内涵辨析
        2.1.3 对“综合效率系统”的界定
    2.2 逻辑基础:系统组织结构
        2.2.1 综合效率系统的宏观构成关系
        2.2.2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的结构层级
    2.3 需求基础:主要现状问题
        2.3.1 实践问题归纳
        2.3.2 理论研究梳理
        2.3.3 现状问题总结
    2.4 本章小结
3 综合效率理论模型的确立:系统框架与定量规则
    3.1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作用要素
        3.1.1 第一层级:综合效率
        3.1.2 第二层级:效率单元
        3.1.3 第三层级:基础性能
        3.1.4 第四层级:建筑属性
    3.2 综合效率系统外部影响因素
        3.2.1 服务规模——总床位数
        3.2.2 活动类型——空间类型
        3.2.3 活动流程——流线类型
        3.2.4 使用年限
        3.2.5 其它外部支持
    3.3 综合效率系统作用的基本类型
        3.3.1 系统内部作用
        3.3.2 系统外部作用
    3.4 综合效率系统定量的基本规则
        3.4.1 系统要素的“取值规则”
        3.4.2 系统作用的“作用规则”
    3.5 本章小结
4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作规则:系统作用与定量模型
    4.1 定量模型的构成方式
    4.2 子系统微观作用与定量模型
        4.2.1 三级子系统-面积配置类(4个)
        4.2.2 三级子系统-使用效用类(6个)
        4.2.3 三级子系统-资源负荷类(2个)
        4.2.4 二级与一级子系统(4个)
    4.3 取值处理与参数析出
        4.3.1 各指标的最终取值
        4.3.2 模型中的参数析出
    4.4 本章小结
5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行参数:取值方法与参考结果
    5.1 综合效率系统参数类型及其取值途径
        5.1.1 参数类型
        5.1.2 取值途径
    5.2 客观建设使用特征类参数
        5.2.1 交通性能特征(5组)
        5.2.2 抗扰性能特征(2组)
        5.2.3 资源负荷及其它特征(3组)
    5.3 主观使用感受需求类参数
        5.3.1 不利影响(干扰)程度类(2组)
        5.3.2 相对重要性程度类(4组)
    5.4 一般性能水平(参照取值)
        5.4.1 面积配置类(4组)
        5.4.2 使用效用类(10组)
        5.4.3 资源负荷类(2组)
    5.5 本章小结
6 综合效率理论的实践应用:设计优化方法与案例
    6.1 设计优化的基本原理
        6.1.1 优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6.1.2 优化措施的反馈原理
    6.2 优化措施的系统反馈
        6.2.1 总平面措施的系统反馈
        6.2.2 建筑单体措施的系统反馈
        6.2.3 平面及细节措施的系统反馈
        6.2.4 “对象-措施”集汇总
    6.3 实际案例的优化应用
        6.3.1 案例基本情况
        6.3.2 测算初始综合效率
        6.3.3 选择优化对象及措施
        6.3.4 优化调整结果及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之处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实地调研概况
    附录 B 调研统计过程
    附录 C 部分定量关系的推导过程
    附录 D 部分中间过程取值的估算速查表
    附录 E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 F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临床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及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医院医疗质量
    1.2 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情况
    1.3 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的关系
第二章 医院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1 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生物医用材料的使用对临床医疗质量的改善
    3.1 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与前景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医疗质量管理及常用工具的概述
    参考文献
附件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7)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问题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文献述评与概念框架
        一、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三、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设计
        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之维: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
        一、大学教师发展概念
        二、大学教师发展理论模型
    第二节 多维学术观
        一、多维学术观的内涵
        二、多维学术大学教师发展框架
    第三节 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
        二、期望理论
    第四节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一、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二、国内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一、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第六节 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
        一、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要素
        二、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内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问卷调查: 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教师发展现况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 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离职倾向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模式及效果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
        一、调查研究目的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质性访谈: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第一节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对概念的理解
        一、对“教师发展”的理解
        二、选择大学护理教师原因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状况
        一、大学护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状况
        二、大学护理教师个人发展状况
        三、大学护理教师教学发展状况
        三、大学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四、大学护理教师组织发展状况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护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二、个人发展: 教师发展意识淡薄,主动发展能力不强
        三、教学和专业发展: 缺少护理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整体系统规划
        四、组织发展:教师发展缺乏有利的组织环境支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参照: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第一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发展类型
        一、美国准护理教师发展
        二、美国新入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三、美国职业中后期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第二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组织机构
        一、护理教师发展的校内组织
        二、护理专业发展协会
    第三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具体项目
        一、护理教育研究院院士项目
        二、护理教师资格认证项目
        三、护士教师贷款计划
        四、护理教育研究生证书
        五、新入职教师发展项目
        六、教学奖学金项目
        七、护理教师资助项目
    第四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维度和方法
        一、教学发展
        二、学术发展
        三、个人发展
        四、社会服务
    第五节 案例研究: 教师导师制和资助项目
        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
        二、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护士教育学者计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论反思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反思
        一、基于多维学术观视角反思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特殊性
        二、基于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视角的内容设计
        三、基于工作满意度理论视角的激励机制设置
        四、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视角的体系完善
        五、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视角的项目设计
    第三节 对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构建大学护理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新体系和新机制
        二、社会层面: 建立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新模式
        三、院校层面: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全程、全面开展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四、教师层面: 充分发挥大学护理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三、后续相关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附录Ⅴ
    附录Ⅵ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8)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管理研究 ——以武汉市W口腔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第一轮医院等级评审
        (二) 第二轮医院等级评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梳理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与评价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之处
        (一)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二) 本文的写作框架及内容
        (三)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的内涵界定及理论阐述
    一、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的内涵、特点及标准
        (一) 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的内涵
        (二) 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的标准
        (三) 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的特点
    二、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的理论基础
        (一) 质量管理理论
        (二) 系统论
    三、我国医院等级评审的意义
        (一) 管理方面
        (二) 服务方面
    四、现代化的行政和管理方案
        (一) 医院评价DRGs的设计与应用
        (二) PDCA概念及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应用
        (三) 追踪法在评审中的应用
        (四) 患者满意度评价的应用
第三章 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的内容和过程——以武汉市W口腔医院为个案
    一、武汉市W口腔医院等级评审管理工作流程简介
        (一) 个案情况介绍
        (二) 评审工作流程简介
    二、武汉市W口腔医院等级评审管理工作内容
        (一) 评审准备工作
        (二) 评审检查工作
        (三) 整改工作内容
    三、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四、个案实施等级医院评审管理机制的成绩和问题分析
        (一) 评审管理取得的成绩分析
        (二) 评审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完善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管理的措施探讨
    一、明确评审标准功能及定位,促进评审管理的规范性
    二、科学引入第三方评价,促进评审管理的客观性
    三、完善评审监督的流程和方式,保证评审管理的公正性
    四、促进评审专家的职业化,提高评审管理的效能性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卫生部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医院概况
2 准备工作
    2.1 领导重视,宣传动员
    2.2 解读标准,准确指挥
    2.3 严格自评,寻找差距
    2.4 调整护理各委员会及护理工作组,完善护理垂直管理体系
    2.5 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2.6 加强目标管理,使计划落到实处
    2.7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2.8 完善资料,规范记录
        2.8.1 完善科室资料
        2.8.2 规范护理部资料
    2.9 树立法律意识,强化安全理念
    2.1 0 加强培训考核力度,提高护理水平
    2.1 1 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建立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
    2.1 2 实现电子化信息管理
3 工作成效
    3.1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3.3 增强依法治院和医疗护理安全意识
    3.4 进一步提高危重病人护理质量
    3.5 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服务技能
4 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四、从医院评审探讨护理管理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医院管理视野下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XX医院为例[D]. 朱旭钰. 苏州大学, 2020(03)
  • [2]中小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研究 ——以广西N市Q医院为例[D]. 黄婷.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3]国家干预下的双重控制与行为策略 ——对G医院X科室护士劳动过程的分析[D]. 陈玉堃.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可. 西南大学, 2020(01)
  • [5]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D]. 张玛璐. 重庆大学, 2019(01)
  • [6]临床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及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的关系[D]. 张倩.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7]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D]. 沈曲. 厦门大学, 2018(06)
  • [8]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管理研究 ——以武汉市W口腔医院为例[D]. 胡文. 华中师范大学, 2018(12)
  • [9]卫生部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启示[J]. 朱林,侯向华,王忠云,徐丽. 全科护理, 2017(03)
  • [10]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标签:;  ;  ;  ;  ;  

从医院评价谈护理管理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