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垄断市场易腐产品收益管理博弈分析

寡头垄断市场易腐产品收益管理博弈分析

一、寡占市场易逝性产品收入管理的博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贤浩,王倩,曾款,彭红霞[1](2021)在《延迟支付条件下易逝品的最优订货决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考虑延期支付的情况下构建了二级供应链关于易逝品的最优订货决策模型,其中供应链由单个供应商和多个面临资金约束的零售商组成。在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供应商为零售商提供延迟支付来缓解零售商的资金压力,同时零售商对产品的定价将随易逝品的价值变质而变化。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同时对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延迟支付能够提高供应链总利润并降低风险,从而有利于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高。在延期支付条件下,供应链各成员获得的收益增量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供应商能够获得更多收益。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我们还发现产量及易逝品保质期的变动会对供应链整体利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李停[2](2012)在《市场结构、产权和中国工业市场绩效:理论与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对转轨经济研究中,学者们发现许多很难应用标准理论解释的产业经济现象,如产业逆集中化、集中度利润率关系弱化、集中度与流动性的正相关性等。这些产业经济现象一方面揭示了哈佛学派传统的SCP产业研究范式在发展中国家直接应用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决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轨经济国家市场绩效因素的复杂性。本文将转型期中国工业市场绩效差异放在由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组成的二维空间中,市场结构看成是决定产业绩效的一个坐标,而把产权结构看成是决定产业绩效的另一个坐标,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全面考察转型期中国工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第二章对中国工业市场的集中度和利润率关系静态视角的研究发现,在市场化初期,高集中度行业组的盈利性显着高于低集中度组,但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深入,集中度与盈利性之间不存在简单线性正相关关系,高低集中度组的盈利性仍然存在差异,但统计上并不显着。这说明转型期工业行业利润率的决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现象,受诸多因素影响,集中度仅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耐人寻味的是,如果把样本按照国有化程度分为三个子组有效分解出产权结构对于行业盈利性的影响后,研究发现高集中度组的平均利润率显着高于低集中度组。企业层面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市场份额与盈利性之间表现出多层次关系,某些行业存在显着正向关系,而另一些行业正向关系不明显甚至出现负向关系。因此,不能过分强调企业规模对市场控制力的决定作用的结构主义观点。或许在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相对规模水平与企业对于市场价格、产量的控制力直接相关,市场操纵力总是掌握在行业内的大企业手中。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的竞争特点与传统产业有着本质不同,在位小企业或者潜在进入厂商可以通过创新导致行业技术范式的转变颠覆在位主导性厂商的支配地位,行业的操纵能力与企业规模水平并不成比例。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新特点对传统产业组织政策,尤其是结构主义“结构操纵”思想提出了挑战。第三章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工业部门集中度的变化和市场份额的流动性,从动态视角为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竞争程度提供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法。尽管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工业集中度保持相对稳定,但通过市场份额流动性的经验研究发现,稳定的背后影藏着巨大的流动性。对在位企业市场份额变动模式的研究也得到相同结论。进一步考察工业集中度与流动性关系,集中度与流动性显着正相关。集中度并不能预测流动性,对行业竞争程度的衡量上,集中度指标与流动性指标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论文对简单“结构操纵”产业组织政策提出质疑,政府需要关注那些高度集中的市场,但高度集中并不是反垄断的充分条件,高度集中的背后或许影藏着巨大的流动性。针对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对集中度-利润率关系解释存在巨大分歧,第四章应用两种思路,检验中国工业经济利润率与集中度正向关系背后是反映大企业经营效率还是垄断势力。基本结论是:基于Martin的研究方法更多支持芝加哥的效率规范,组平均劳动生产率对于组价格-成本加成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基于Clarke的研究方法更多支持哈佛学派的合谋规范,对于那些推测变量值大于零的行业,市场集中度对行业推测弹性或合谋程度有显着地正向影响。这说明在中国工业市场上,市场集中和利润率的市场势力和效率解释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同时也给反垄断法的制定敲响警钟,在政策制定上切忌一刀切,应针对行业不同的特征实施不同的产业组织政策。国企低效率通常被认为是先天性制度缺陷,变革产权也被顺理成章地认可为解决国企低效率的唯一方式。第五章的经验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国有经济成分比较私人经济成分的低效率不仅表现在糟糕的财务绩效上,其技术进步率也相对比较缓慢。将国有企业依照行业国有产权集中度划分成不同竞争类型行业时,我们惊讶地发现,竞争程度的提高不仅提高各种非公有制类型企业效率,国有企业效率也得到提升。通过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多层次的博弈分析,模型比较了不同情形下各种所有制企业间的效率差异和社会福利含义,论证国有企业过高的社会负担的确是其与私人企业利润差距的根本原因。私有化并不是解决国企低效率的充分条件,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应该放在如何给国有企业“松绑”,培育成真正市场主体。在改善国企经营绩效上,竞争比产权更重要。第六章适当假定后,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对于行为的影响便可以在统一的委托-代理模型中进行。研究得出,无论在完全垄断市场还是在竞争市场上,国有企业管理者管理松懈度都不高于私人企业,并且管理松懈度随着国有化程度上升而下降。对于垄断市场和竞争市场委托-代理模型均衡结果的比较,竞争市场下的国企经理比垄断市场的国企经理有更高的管理努力程度,再一次证实国企改革思路中培育竞争环境的重要性。围绕着“熊彼特假说”关于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的争论,第七章经验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倒U型”假说成立。但企业规模与研发产出的关系比较模糊,表现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差异。通过自由进入、进入障碍博弈模型与社会最优情形的比较,得出行业技术机会是影响集中度的关键变量。本文论证自由进入的均衡企业数超过社会最优数,并导致动态福利损失。在制定行业竞争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行业特点,对于技术机会低的行业应降低进入标准,在不损失太多动态效率下提高静态效率;对技术机会高的行业比如高科技行业应适当提高进入标准,提高市场集中度获得更多的动态效率。第八章结合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强调我国未来竞争政策需反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并举、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和实现从维护竞争向促进创新的反垄断思想的转变,并对尚未出台的并购指南提出建言。

胡梦超[3](2011)在《考虑顾客行为的易逝品定价问题》文中研究表明易逝品具有销售周期短、期末残值低、且需求不确定性大等特征,普通的定价方式不适用于易逝品的定价,厂商需要采取灵活的定价方法。顾客的策略行为,尤其是等待购买行为往往会对厂商获利产生负面影响。面对顾客可能存在的策略行为,厂商应使用合理的定价方式来减少这种行为对获利产生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以易逝品和顾客策略行为这两个方面为背景的定价问题。论文首先研究需求函数确定的情况下考虑顾客策略行为的易逝品两阶段定价问题,厂商将会在整个销售周期内变动一次价格,用这个降价时点将销售期分为两个阶段,最终目标为获得整个销售期内总获利的最大化。把顾客群体划分为策略型和非策略型两类,非策略型顾客的购买决策取决于保留价格,而策略型顾客除保留价格这个考虑因素外,还可能会在第一阶段采取等待行为而将购买延迟到第二阶段进行。首先建立模型并推导,再通过数值计算得出结果,分析随着策略型顾客比例的变化,各阶段定价、各阶段需求及利润的变化情况,并推测可能的原因。论文接着通过引入随机干扰项使得需求具有不确定性,且添加了含有随机干扰项的成本函数,研究不确定需求下的定价问题。分别推导随机干扰项对函数产生加性影响和乘性影响时的最优定价,并与需求确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且通过把随机干扰项引入确定需求下考虑顾客行为的易逝品两阶段定价问题当中,分析在此种情况下策略型顾客比例对各阶段定价、各阶段需求以及最高期望利润的影响,并推测产生各种情况的原因。

刘体斌[4](2011)在《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企业运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创新能力,使得整个家电行业的外部不确定性风险持续增大。加之近年来受铜、钢及主要原材料大幅涨价的影响,家电行业利润持续下滑,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陷入了困境,家电业面临重要转折。与此同时,全球“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超过产品制造所创造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讲,服务转型不仅聚合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化精益制造实力以及品牌营销力等各种资源和力量,而且成为集中体现和展示行业综合实力的最佳载体。而三网融合则承载着整个家电业实施制造优势战略升级的重任,成为提升家电品牌价值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服务转型下制造业运营管理问题。但以服务转型为背景的家电运营管理研究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考虑三网融合下家电企业市场策略研究成果非常零散且不系统。所以,通过分析家电企业服务增值机会与服务业务模式,研究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运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这一背景,从收益管理与市场策略角度研究了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运营管理问题。论文首先研究了服务转型下彩电产品价值递减规律和服务转型下家电产品易逝性特征。基于收益管理提出了微利时代家电市场营销策略,并基于收益管理考虑无形变质与订单式生产模式研究了家电产品最优生产决策问题;针对三网融合主体企业之间利益冲突,研究了三网融合下主体企业利益分配机制;基于双向进入非对称性成本研究了三网融合下主体企业双向进入策略。最后,基于古诺模型研究了三网融合下n个服务提供商之间内容资源最优配置方法,运用Stackelberg模型对三网融合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之间内容资源垂直配置进行了研究。引入松弛变量,应用库恩-塔克条件对三网融合多个服务提供商之间内容资源合理分配进行了研究。

欧海鹰[5](2011)在《互联网环境下在线广告位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媒体,互联网作为信息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具有跨时空、交互性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互联网中;而且,现在更多的设备能够与互联网联通,这使得消费者能更加方便地使用互联网。在线广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在线广告自从诞生以来,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新的商业模式不但引起了企业界的关注,更引起了学术界的思考。由于在线广告这个研究领域与其他研究领域相比,仍然是一个年轻的方向,所以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仍然需要不断得到补充,尤其是定量化的研究更需要不断拓展;其中,从在线广告平台提供商的角度考虑,如何管理他们所拥有的“广告位置”这种资源,合理分配这些广告位置,进而优化他们的收益这类的相关研究目前仍然是方兴未艾。由于在线广告的广告位置所具有的易逝性,当在线广告平台提供商没有将某个播放时段的广告位置成功销售给广告商时,那么这个广告位置在此播放时段为在线广告平台提供商带来的收益为零,广告位置得到了浪费。因此,如何优化管理在线广告的“广告位置”是所有在线广告平台提供商需要做出的重要决策,本论文正是在此研究背景下进行了选题并展开深入研究。本论文选取的研究重点-------“在线广告的广告位置管理”是一个新的研究切入点,在论文的研究中既考虑到在线广告实际运营中的一些特点又对一些现实中尚不成熟的方面进行了理论假设,通过建立不同在线广告平台提供商的最优收益的数学模型,为广告发布商与搜索引擎提供商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为未来的在线广告的研究与应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论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从第二章到第七章都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八章是对论文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各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综合性阐述了论文的研究主题。第一节介绍了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第二节介绍了研究思路;第三节阐述了论文的创新点;第四节是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图。第二章基于客户体验的在线广告平台服务。本章从客户体验的视角分析了在线广告的平台提供商,即:网站发布商与搜索引擎提供商如何通过改进服务实现利润提升。主要内容共两个小节,第一节是对客户体验概念的介绍;第二节分析在线广告的平台提供商如何改进服务实现利润提升。第三章研究综述。本章是对论文研究涉及的理论与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主要内容共三个小节,第一节是对在线展示广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节是对在线关键词广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三节是对研究所使用到的收益理论进行介绍,并着重对收益理论中的容量控制、动态定价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综述。第四章在线广告的发展及经济分析。本章在对在线广告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的基础上,对两种占主导地位的在线广告形式进行了经济分析。主要内容共五个小节,第一节介绍了在线广告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在线广告的特征;第二节对目前的在线广告的主要类型进行了介绍,并对在线广告的现状进行了总结;第三节对在线广告现有的几种定价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比;第四节对在线展示广告的平台经济性质进行了探讨;第五节对在线关键词广告的平台经济性质进行了探讨。第五章在线展示广告单个广告位置的时段分配。基于收益管理理论的思想,从数学建模角度对在线展示广告单个广告位置的时段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共四个小节,第一节对建模的出发点与思路进行了描述;第二节在对模型的假设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站发布商的收益最大化模型:第三节从四个角度对模型的最优值进行了证明与分析;第四节同样从四个角度通过算例对模型做了深入解释,并使用Matlab数学软件进行仿真,得到计算结果与仿真图。第六章在线展示广告多个广告位置的收益研究。基于收益管理理论的思想,介绍了在线展示广告多个广告位置的收益最优问题,并针对该问题的几个重要性质进行了数值验证与分析。主要内容共两个小节,第一节对在线展示广告多个广告位置的收益最优问题进行了简单描述;第二节使用Matlab数学软件对该问题的几个重要性质进行了数值验证与分析。第七章考虑广告商投资收益率的在线关键词广告位置管理。本章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了广告商具有最低投资收益率要求情况下在线关键词广告的位置管理。主要内容共四个小节。第一节介绍了拍卖理论的基础知识;第二节对在线关键词广告位置拍卖管理的基本模型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在线关键词广告拍卖中普遍使用的广义第二价格(GSP)机制下的无嫉妒均衡进行了分析;第四节将不考虑广告商最低投资收益率与考虑最低投资收益率两种情况下的搜索引擎提供商的最优收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算例解释。第八章总结与展望。本章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全面总结,包括论文的研究成果、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本研究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李伟[6](2010)在《基于收益管理的足球职业联赛门票动态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足球改革的逐步进行,特别是1999年初的足球工作会议明确了所有俱乐部必须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普遍实现了公司化,以及2004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推出,各俱乐部开始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实现俱乐部的商业价值的主要渠道包括:门票收入、出售比赛电视转播权、征收赛场内外各种形式的广告费等,作为主要收入之一的门票收入就变成了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比赛门票产品是一种典型的易逝性产品,其拥有的不可存储,容量固定,可预售,固定成本高边际销售成本低,需求波动大等特点,符合收益管理的实施条件,因此可以用收益管理的理念和关键技术来指导比赛门票销售。常用的比赛门票定价方法有很多种,如成本导向定价法、市场需求导向定价法和市场竞争导向定价法等。本文借鉴航空等行业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些适合足球职业联赛的门票销售方法,提出了赛场魅力的概念,构建赛场魅力评价模型,对比赛实施了赛场魅力评价,并根据赛场魅力值的大小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分别对不同等级赛场魅力值的比赛进行门票定价策略研究。在低赛场魅力等级时,提出全程折扣策略,从门票销售期初开始打折,建立模型,求出最佳折扣。在中赛场魅力等级时,进行时点折扣的动态定价方法,在期初全价销售,到一定的时间开始进行打折销售,建立模型,求出降价时点。在高赛场魅力等级时,针对俱乐部是否提价做出俱乐部与球迷的博弈模型并求解,找出影响俱乐部提价的因素做出分析,最后给出对策。文章最后以河南建业足球队与浙江杭州绿城的比赛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最后进行总结。

林瑛[7](2010)在《基于提前订货折扣模式的易逝品双寡头市场定价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逐渐缩短,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易逝品。近年来,收益管理成为一种新兴的易逝品管理技术,定价问题作为收益管理三大主要分支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论文应用了收益管理的思想,结合市场实践背景,在双寡头市场环境下,实施提前订货折扣(Advanced Booking Discount ABD)模式的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由简入繁整理了定价以及收益管理方面的文献,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作为下文研究的理论背景。然后研究某易逝品的双寡头市场,将易逝品的销售期分为提前折扣期和正常销售期,正常销售期的定价和提前折扣期的折扣率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论文分别讨论了双寡头实施ABD销售模式的四种情况:零售商都不实施ABD项目;仅零售商A实施ABD销售模式;仅零售商B实施ABD销售模式;两个零售商都实施ABD销售模式。四种情况下各个零售商的利润怎样变化,如何制定合理的折扣率都是本论文讨论的内容。在上述四种情况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情况下的纳什平衡。接着,给出了当两个供应商共谋时,所获得利润以及最优折扣率。接着,通过具体的例子讨论了最优折扣率与各个参数的关系。在上面模型的基础上,论文最后对单个供应商两个零售商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给出零售商的最佳订货时期,以及供应商的最佳折扣因子。本论文的分析思路以及结论对于其他关于预定模式下的定价研究也有参考价值,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可以帮助相关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决策。

谢小良[8](2010)在《易逝品库存运输整合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顾客需求的快速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原先一些生命周期较长的耐用消费品,逐渐变成了易逝品,易逝品在现代产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易逝品库存运输整合优化问题,已成为了一个新的运筹学和物流系统优化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根据易逝品的定义、易逝性以及库存运输整合优化问题的研究特征,通过比较归纳、合理假设、数据处理和算法设计等方法,提出了易逝品库存控制、运输决策以及库存运输整合优化问题的有关模型和算法,并通过相应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易逝品普遍具有生产提前期长、销售周期短、期末未售出产品残值低、需求不确定性大等明显特征。因此,研究易逝品库存运输整合优化问题,比一般物品更为困难。从需求情况来看,易逝品需求波动性大、随机性与模糊性强,缺乏可靠的历史数据,对其定量预测非常困难;其次,易逝品生命周期普遍较短,变质情况复杂,其变质率与变质成本难以准确计算。为此,本文第三章对易逝品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电脑”型产品和“苹果”型产品的需求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长沙市居民电脑和手机需求情况进行定量预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这些预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易逝品库存运输整合优化问题提供了依据。传统的库存控制很少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变质现象,使得其相应方法,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第四章通过引入变质率与变质成本,在假定需求率与库存水平存在线性关系的条件下,建立了允许缺货、不允许缺货和存在生产补充率的易逝品库存模型。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中秋月饼”型产品和“苹果”型产品的库存模型。算例说明,这些模型与算法是实施易逝品库存控制的有效方法。易逝品与一般品在运输决策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运输时间的优化。本文第五章从易逝品运输决策优化的特征入手,研究易逝品企业选址对运输成本的影响。同时利用Hopfield神经网络,建立了大型运输问题的智能优化算法。最后,通过对一般车辆路径问题与易逝品车辆路径问题的比较,将易逝品车辆路径问题转化为带时间窗的车辆径路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运算效果。单纯的库存控制与运输决策是运筹学长期研究的经典问题。对般产品而言,已有相应的模型与较理想的算法。由于库存、运输存在“效益悖反”现象,所以研究库存运输整合优化问题尤为重要。但国内外学者,对库存运输整合优化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还没有得解决。至于易逝品库存运输整合优化问题,因其产品的易逝性,使得相应研究更加复杂,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更少。本文第六章,通过引入变质率与变质成本,提出了确定需求与随机需求条件下易逝品库存运输整合优化模型与算法,并结合算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孟丽君[9](2009)在《易逝品逆向物流的库存控制及车辆路径问题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过去的20年里,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受到商界的重视,同样也受到学者的关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所关注的是材料从供应商向终端客户的流动及转化的过程。相比而言,从终端客户向供应商的产品逆向流动过程所得到的关注则相对较少。而随着环境的恶化,资源的匮乏,政府相关法规的颁布,以及逆向物流本身的经济性等诸多原因的存在,使得逆向物流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多,其研究重要性也日益增加。到目前为止,逆向物流的定量研究主要可分为库存控制、部件和原材料的再利用下的生产计划、网络规划、存在产品回收的车辆路径问题等四大主题。尽管学术界对逆向物流背景下的定量研究已经相当多,成果也很丰富,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存在退货情况下的单一产品系统的研究,且忽视产品具有易逝性这一重要特征。而国内外许多着名学者的研究(Manna & Chaudhuri,2006;Chern et al,2008)均指出产品易逝性特征的普遍存在。因此,将产品易逝性这一特征引入到逆向物流的研究框架中显得十分有必要。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针对易逝品逆向物流的运作管理问题展开相应的研究。1.本文所研究的易逝品为易过时产品(Obsolescence product)和报童产品。由于易变质产品的逆向物流价值相对较低,因此,本研究所讨论对象——易逝品仅针对Goyal & Giri(2001)所讨论的易过时的(Obsolescence)产品和报童产品,而不包含易变质产品。2.本文仅针对易逝品逆向物流的两个阶段所涉及到的决策问题,即产品收集阶段的运输问题(即车辆路径问题)和再处理阶段的库存控制问题展开相应的研究。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易逝品逆向物流的库存控制问题、以及同时送取货的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完成了下列研究工作,并取得相应的成果:1.本文采用仿真方法,对存在退货的易逝品库存控制模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易逝性会对存在退货的产品库存控制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利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技术、建模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未满足需求(所谓的未满足需求是指客户需求中无法通过当期产品库存获得满足的部分)处理方式的不同,分别构建了存在产品退货的由订至点库存控制策略控制的存在紧急订货方案的易逝品库存控制的连续检查模型、缺货立即损失掉的易逝品库存控制的连续检查模型、需求可延期满足的易逝品库存控制的连续检查模型。并利用内德—米德的单纯形法来加速寻求特定参数背景下的系统最佳订至点水平。通过大量的仿真曲线和数据的比较研究,研究了不同参数变化的情况下,系统每周期可服务产品库存水平及系统运行总收入的变化方式。并将存在退货的易逝品库存控制模型与存在退货的不考虑产品易逝品的库存控制模型进行对比,证明产品易逝性会对系统最佳订至点水平的确定及系统运行产生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若产品退货波动较大,即使是在需求均值高于退货均值的情况下,产品过期量有所增大。存在退货的易逝品库存控制系统的总收入要高于不考虑产品易逝性因素的存在退货的产品库存控制系统的总收入。而存在退货的易逝品库存控制系统的最优订至点值要低于不考虑产品易逝性因素的存在退货的产品库存控制系统的最优订至点值。2.考虑二次订货,扩展退货可重复销售的报童产品模型,构建销售商利润函数,并通过对利润函数的分析得出最佳订货量。利用数值试验的方式,证明二次订货的有效性。在存在退货产品可重复销售的报童产品(一类特殊易逝品)的最优订货量研究中,引入紧急订货方案,从销售商角度,构建存在二次订货(正常订货和紧急订货)情况下的退货产品可重复销售的报童问题的系统利润函数。同时,构建仅存在一次订货机会(正常订货)的退货产品可重复销售的报童问题的系统利润函数。通过对两利润函数的分析,给出两模型的最优解。通过数值实验的方式,将两个模型的利润值进行了对比。数值实验结果证明了考虑二次订货模式的有效性,即存在二次订货的系统利润要高于仅存在一次订货机会的系统利润,且二次订货系统的订货总量也要少于仅存在一次订货机会的订货量。3.基于高科技易逝品所表现出的产品单向替代特征,以及产品替代现象的普遍存在,本文对存在产品退货和产品替代的两产品联合库存控制模型进行建模。利用Markov理论,分析系统性质,得到系统随机最优控制算法。首先对两产品的需求和退货均为常量的两产品库存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两产品的最优订至点以及产品之间替代具有经济有效性的参数关系。并以此参数关系为基础,利用马尔可夫链决策理论对产品需求量固定,退货服从随机离散分布的存在产品替代的两产品联合库存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得到随机最优控制算法。4.本文对同时送货和取货的车辆路径问题(VRPSPD)的算法进行扩展。同时将时间窗口约束引入到基本VRPSPD模型当中,设计算法对扩展模型进行求解。数值试验验证了求解算法的有效性。本研究对VRPSPD问题所设计的启发式算法中,其获得初始解的方法利用基本旅程分割算法的思想,但对该算法进行了修正。利用客户净配送量的排序、及最少车辆数(最少车辆数由客户配送需求总量和客户回收需求总量两者之间的最大值和车辆最大装载能力两者所确定),来确定旅程分割方法所需要的基本路径,从而替代原旅程分割方法需要对相应的旅行商问题的求解来获得基本路径。对所获得的多条基本路径进行旅程分割直到获得一可行解。在解的优化过程中,将响应性禁忌搜索算法和可变领域搜索算法思想相结合。通过大规模的计算实验,与已有研究(Nicola & Giovanni,2007)的对比,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数值实验的结果表明,当车辆最大装载能力较小时,本算法可以找到的最优解的车辆数和车辆行驶总距离都是要少于Nicola & Giovanni(2007)的算法所得到的最优解的车辆数和车辆行驶总距离;当车辆装载能力较大时,本算法可以找到的最优解的车辆数要少于Nicola & Giovanni(2007)算法所得到的最优解的车辆数,而本算法可以得到的最优解的车辆行驶总距离,要大于Nicola & Giovanni(2007)算法所得到的最优解的车辆行驶总距离。易逝品的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因而对物流运作的时效性要求会非常高。同时,每个客户所要求退回的易逝品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并不相同(产品过期风险不同),导致企业对其所要求退回的易逝品快速回收以进行有效再利用的迫切程度有所不同。此外,客户通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了节省人力资源和节约库存成本,或提高对自身生产经营过程的可控性,会要求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其开始进行服务。基于以上考虑,用时间窗口约束来反映这一迫切程度、时效性要求和客户自身对服务时间的要求,将这一时间窗口约束(要求企业在指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服务,即配送新产品,回收客户所退回的产品)加入到基本VRPSPD模型当中。并针对车辆是否存在停留时间的不同,建立不同的扩展模型。将无时间窗口约束的VRPSPD问题的求解算法进行修正,用于存在时间窗口约束的VRPSPD问题的求解。本文的相关研究及其结论,进一步丰富且推动了逆向物流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汪琴[10](2009)在《高科技产品更新决策分析》文中认为高科技产品是指用于商业目的并且采用高科技和高科技手段生产的知识密集,技术含量大的高附加值创新产品。与传统产品厂商一致,高科技产品厂商必须科学地制定价格与生产数量以使自身收益最大。所不同的是,高科技产品与传统产品相比具有完全向下替代性,新旧产品价值差大的特点,因而,更新换代过程中时机与定价这些更新过程中的决策对厂商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尤其是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高科技产品的创新步伐日趋加快,生命周期日趋缩短,高科技产品已表现出易逝性的特点,由于更新换代期在其产品家族的生命周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企业对新产品的投入已经发生,那么科学的解决更新换代的决策问题将是企业直接的利润来源,有的学者甚至将对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决策行动视为企业的第四利润源。本论文首先结合收益管理中的存量控制方法及其博弈理论,分别探讨了在垄断与寡头竞争环境下,高科技产品厂商对于推出新产品的时机的分析。得出在垄断环境下,有限生产能力中,企业不愿意更新产品,而供大于求的环境下,企业才会考虑推出新产品。而竞争环境下,厂商均会推出新产品,对手的决策行为也会对自身造成一定影响。接着,在垄断厂商不进行更新换代产品而寡头厂商会推出新产品,同时旧有产品退出市场的情况下,再结合消费者针对高科技产品的购买决策的某些行为,即对高科技产品的性能了解需要一段时间过程,并且力求自身剩余最大。在这种情况下,对垄断厂商和寡头厂商的需求,定价及收益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发现在垄断情况下,企业定价仅仅与性能效用,非性能效用,和产品推出时间相关,而在寡头环境下,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性能效用,非性能效用,和产品推出时间等因素,还要考虑对手的性能效用,非性能效用,和产品推出时间等因素。对于在市场上占领先地位的企业而言,最优定价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关,而处于追随者的产商,他的最优定价策略则不用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一切只需依照自身及对手的价格,性能效用及非性能效用及时做出调整即可。同时,通过厂商的最优定价公式也可得出现实生活中为何厂商往往会在产品推出之前变为开始宣传,促销的原因。最后,对论文所作研究做出总结及未来研究方向。

二、寡占市场易逝性产品收入管理的博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寡占市场易逝性产品收入管理的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延迟支付条件下易逝品的最优订货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问题描述及模型假设
    2.1 问题描述
    2.2 基本假设及符号说明
3 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基准决策模型
    3.1 供应商的利润模型
    3.2 零售商的利润模型分析
        3.2.1 延迟支付期限超过订货周期(M≥T)
4 数值实验
    4.1 算例分析
    4.2 敏感性分析
        4.2.1 产量对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
        4.2.2 保质期对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
5 结语

(2)市场结构、产权和中国工业市场绩效:理论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现实和理论研究背景
        二、 论文研究意义
        三、 中国工业经济产权结构的变化
        四、 中国工业经济产业组织的变化
    第二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拟突破的关键问题
        一、 论文研究方法
        二、 论文研究思路
        三、 拟突破的关键问题
        四、 论文写作特色和创新点
        五、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中国工业集中度和利润率:静态研究视角
    第一节 集中度-利润率关系相关文献综述
        一、 贝恩的开创性研究
        二、 对贝恩研究方法的批判和发展
        三、 国内学者对集中度与利润率关系研究
        四、 集中度和利润率关系文献评述
    第二节 市场集中和集中度测定指标
        一、 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
        二、 市场集中度和集中度的测定指标
        三、 市场集中度指标的比较
        四、 市场集中度指标的选择
        五、 市场集中度指标的共同存在问题
    第三节 中国工业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的描述性统计研究
        一、 中国工业集中度和利润率的相关性检验:1995 年样本
        二、 中国工业集中度和利润率的相关性检验:2004 年样本
    第四节 中国工业企业市场份额与利润率关系研究
        一、 企业市场份额和价格-成本差额关系的理论模型—寡占依赖模型
        二、 计量模型建立及相关指标说明
        三、 模型回归结论及解释
    第五节 中国工业经济产权结构、集中度和利润率关系经验研究:产业层面
        一、 计量模型建立及相关指标说明
        二、 模型回归结论和解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工业集中度:动态研究视角
    第一节 集中度和集中度变化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
        一、 集中度决定的理论基础
        二、 集中度变化的理论基础
        三、 集中度和集中度变化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与中国工业集中度的变化模式比较
        一、 发达国家工业集中度变化模式
        二、 中国工业集中度变化模式
        三、 中国工业集中度、集中度变化影响因素的经验检验
    第三节 中国工业经济集中度与流动性
        一、 竞争被描述成一种状态
        二、 竞争被描述成一种过程
        三、 集中度能够预测流动性吗
        四、 市场份额变化的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中度和利润率关系:市场势力还是效率
    第一节 市场势力效率争论主要观点
        一、 哈佛学派的合谋规范
        二、 芝加哥学派的效率规范
        三、 合谋规范和效率规范争论的启示
    第二节 垄断还是效率:中国工业市场集中度和利润率关系
        一、 PCM 与平均劳动生产率—基于 Martin 方法
        二、 古诺模型扩展:引入推测变量的经验研究—基于 Clarke 方法
    第三节 集中度和市场势力:一个新观点
        一、 集中度和市场势力关系:结构主义的本质
        二、 集中度和市场势力:一个新观点
        三、 市场绩效适宜集中度指标的具体实施
        四、 集中度和市场势力两种观点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工业经济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成分
    第一节 国有经济成分效率综述
        一、 国有产权和私人产权效率
        二、 超产权理论
        三、 国有经济成分存在的理论和经验研究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私有化
        一、 发展中国家私有化进程、分布和特点
        二、 发展中国家私有化目标和计划设计
        三、 发展中国家私有化运动绩效
    第三节 竞争重要还是产权重要争论:国有经济存在理由新证据
        一、 模型基本假设
        二、 国有企业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双寡头模型
        三、 国有经济追求部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双寡头模型
        四、 存在成本差异情形下国有经济和私人企业的效率比较
    第四节 竞争比产权更重要:国有经济效率经验研究
        一、 企业效率研究经验方法的说明
        二、 不同类型企业经济效率的经验研究
        三、 不同类型企业技术进步率差异原因的经验研究
        四、 国有产权集中度与国有企业效率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权结构、市场结构和企业经营行为
    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产权结构与企业经营行为
        一、 对模型中企业经营行为、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假定
        二、 完全垄断市场产权结构对经理努力程度的影响:一个委托-代理模型
    第二节 竞争市场产权结构与企业经营行为
        一、 竞争市场产权结构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一个委托-代理模型
        二、 模型结论和解释
    第三节 市场结构与产品差别化行为
        一、 垄断市场的广告行为
        二、 寡占市场的广告行为
        三、 中国工业市场结构、产权结构和广告投入关系经验检验
    本章小结
    附录:本章相关证明
第七章 中国工业经济的研发行为
    第一节 熊彼特-阿罗争论文献综述
        一、 问题起源
        二、 熊彼特假说一:企业规模与研究开发的相关性
        三、 熊彼特假说二:市场结构与研究开发的相关性
        四、 国外熊彼特假说的其它研究
        五、 国内相关研究
    第二节 中国工业经济研发活动及其影响因素
        一、 计量模型、变量释义及描述性统计特征
        二、 R&D 投入影响因素面板模型
        三、 R&D 产出影响因素面板模型
        四、 模型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三节 最优研发市场结构的内生决定
        一、 模型的简单说明
        二、 社会最优情形
        三、 自由进入寡占模型
        四、 进入障碍寡占模型
        五、 社会最优、自由进入、进入障碍模型均衡社会福利比较
    本章小结
    附录:本章相关证明
第八章 我国未来竞争政策展望
    第一节 我国竞争政策回顾
        一、 1949 年—1978 年竞争政策的冰冻期
        二、 1978 年—1992 年竞争政策的初探期
        三、 1992 年—至今竞争政策逐步成熟期
    第二节 时代贡献与未来挑战:中国反垄断法及其含义
        一、 主要条款
        二、 反垄断法执法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反垄断经济学思想演变
        一、 结构主义时期
        二、 效率主义时期
        三、 策略主义时期
        四、 反垄断经济学最新发展
    第四节 未来我国竞争政策展望
        一、 当前竞争政策演变趋势
        二、 我国竞争政策实施环境和未来竞争政策调整
        三、 我国尚未出台的并购指南建言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附表

(3)考虑顾客行为的易逝品定价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1.3 论文拟解决的问题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易逝品定价研究现状
    2.2 收益管理研究现状
    2.3 顾客行为研究现状
3 确定需求下考虑顾客行为的易逝品两阶段定价
    3.1 问题描述
    3.2 模型建立
    3.3 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
    3.4 提出建议
4 需求不确定情况下的定价问题
    4.1 需求不确定定价理论
    4.2 问题描述
    4.3 模型建立
5 不确定需求下考虑顾客行为的易逝品两阶段定价
    5.1 问题描述
    5.2 模型建立
    5.3 数值计算
6 结论及展望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企业运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2.1 对服务转型下制造业运营管理理论与实践价值的研究
        1.2.2 对服务转型下家电企业市场渠道变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2.3 对易逝性产品收益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2.4 有关三网融合业务和产业链以及商业模式的研究
    1.3 论文研究关键问题和研究目标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服务转型下家电产品的易逝性特征及其收益管理研究
    2.1 引言
    2.2 服务转型下家电产品的易逝性特征研究
        2.2.1 产品的易逝性特征及易逝性产品
        2.2.2 服务转型下彩电价值递减分析
        2.2.3 服务转型下家电产品的易逝性研究
    2.3 服务转型下家电产品收益管理研究
        2.3.1 确定性需求下家电产品收益管理研究
        2.3.2 需求不确定条件下家电产品收益管理研究
    2.4 基于收益管理的家电产品的生产决策研究
        2.4.1 考虑订单式生产模式的家电产品生产决策研究
        2.4.2 考虑无形变质与订单式生产模式的家电产品生产决策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收益管理的家电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家电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管理相关性分析
    3.3 基于收益管理的家电市场价格决策研究
    3.4 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网融合下主体企业市场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三网融合下主体企业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4.2.1 基于不完全合作博弈的三网融合主体企业经济分析
        4.2.2 三网融合主体企业利益分配方法研究
    4.3 三网融合主体企业双向进入策略研究
        4.3.1 三网融合下双向阶段性进入策略研究
        4.3.2 三网融合下n 个运营商双向进入策略研究
    4.4 三网融合下内容资源合理配置策略研究
        4.4.1 三网融合下服务提供商内容资源配置研究
        4.4.2 三网融合下服务提供商内容资源配置的Stackelberg 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长虹运营管理研究
    5.1 引言
    5.2 服务转型下长虹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5.3 从“三坐标”到“三转型”的长虹服务转型哲学
    5.4 基于智能“生态树”的长虹三网融合一体化集成策略研究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5)互联网环境下在线广告位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创新点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
        1.4.1 论文内容
        1.4.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于客户体验的在线广告平台服务
    2.1 客户体验的定义
    2.2 在线广告平台服务
        2.2.1 广告理论的AIDMA模型
        2.2.2 基于客户体验的在线广告平台服务
第三章 研究综述
    3.1 在线展示广告研究综述
        3.1.1 国外研究现状
        3.1.2 国内研究现状
    3.2 在线关键词广告研究综述
        3.2.1 在线关键词广告的拍卖机制研究
        3.2.2 在线关键词广告的广告商策略性行为研究
        3.2.3 在线关键词广告的"点击欺诈"研究
        3.2.4 国内研究现状
    3.3 收益管理研究综述
        3.3.1 易逝性产品的含义
        3.3.2 什么是收益管理
        3.3.3 收益管理的容量控制研究
        3.3.4 收益管理的动态定价研究
        3.3.5 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章 在线广告的发展及经济分析
    4.1 在线广告的发展及特征
        4.1.1 在线广告的发展
        4.1.2 在线广告的特征
    4.2 在线广告分类及现状
        4.2.1 在线广告的分类
        4.2.2 在线广告的发展现状
    4.3 在线广告的定价模式
        4.3.1 在线展示广告的定价模式
        4.3.2 在线关键词广告的定价模式
        4.3.2.1 广义第一价格机制
        4.3.2.2 广义第二价格机制
        4.3.2.3 GFP与GSP基本关系的数学表述
    4.4 在线展示广告的平台经济分析
        4.4.1 在线展示广告的基本形式
        4.4.2 在线展示广告的平台经济分析
    4.5 在线关键词广告的平台经济分析
        4.5.1 在线关键词广告的基本形式与运转元素
        4.5.2 在线关键词广告的平台经济分析
第五章 在线展示广告单个广告位置的时段分配
    5.1 模型描述
    5.2 模型及假设
    5.3 模型分析
0,φL>0时'>5.3.1 当φ>0,φL>0时
0,φL=0时'>5.3.2 当φH>0,φL=0时
        5.3.3 当φH=φL=0时
0,φH=0时'>5.3.4 当φL>0,φH=0时
    5.4 算例仿真与分析
0,φL>0时'>5.4.1 当φH>0,φL>0时
0,φL=0时'>5.4.2 当φH>0,φL=0时
        5.4.3 当φH=0,φL=0时
0,φH=0时'>5.4.4 当φL>0,φH=0时
第六章 在线展示广告多个广告位置的收益研究
    6.1 问题描述
    6.2 算例仿真与分析
        6.2.1 对于广告位置数量的分析
        6.2.2 对于广告显示次数的分析
第七章 考虑广告商投资收益率的在线关键词广告位置管理
    7.1 基本理论
        7.1.1 独立私人估价模型
        7.1.2 竞价者的报价策略
        7.1.3 收益等价性定理
    7.2 在线关键词广告位置拍卖的基本假设
    7.3 GSP机制下的无嫉妒均衡
        7.3.1 局部无嫉妒均衡
        7.3.2 全局无嫉妒均衡
    7.4 GSP机制下考虑广告商投资收益率的在线关键词广告位置管理
        7.4.1 选择投资收益率指标的背景
        7.4.2 模型假设
        7.4.3 模型及分析
        7.4.4 算例分析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8.2.1 研究不足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基于收益管理的足球职业联赛门票动态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其评价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内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收益管理概述
        2.1.1 收益管理的产生
        2.1.2 收益管理的定义
    2.2 动态定价
        2.2.1 动态定价的含义和作用
        2.2.2 动态定价的要素
3 足球职业联赛实施收益管理的系统分析
    3.1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概况
        3.1.1 中国足球联赛职业化改革的历程
        3.1.2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理模式
    3.2 足球职业联赛实施收益管理可行性分析
    3.3 足球职业联赛收益管理系统结构
    3.4 足球职业联赛门票定价现状及销售问题分析
4 足球职业联赛赛场魅力评价模型
    4.1 赛场魅力定义
    4.2 足球赛场魅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4.2.1 评价方法选择
        4.2.2 赛场魅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3 足球赛场魅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5 基于赛场魅力等级的门票动态定价策略
    5.1 赛场魅力值等级划分及模型假设
        5.1.1 赛场魅力值等级划分
        5.1.2 模型假设
    5.2 低赛场魅力等级门票定价策略
        5.2.1 低赛场魅力等级模型构建与求解
        5.2.2 低赛场魅力等级策略研究
    5.3 中赛场魅力等级门票定价策略
        5.3.1 中赛场魅力等级模型构建
        5.3.2 中赛场魅力等级对策研究
    5.4 高赛场魅力等级门票定价策略
        5.4.1 俱乐部与球迷博弈模型
        5.4.2 高赛场魅力等级对策研究
6 实证研究
    6.1 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简介
    6.2 河南建业主场对阵杭州绿城赛场魅力评价及其分析
    6.3 河南建业主场对阵杭州绿城赛场门票定价策略及其选择
    6.4 河南建业俱乐部发展策略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提前订货折扣模式的易逝品双寡头市场定价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问题
        1.3.1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2 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收益管理
        2.1.1 收益管理的基本内涵
        2.1.2 收益管理的决策目标
        2.1.3 收益管理的三层体系结构
        2.1.4 收益管理的应用特点
        2.1.5 收益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2.2 ABD 销售模式概论
    2.3 动态定价理论基础
    2.4 影响定价的因素
        2.4.1 价格敏感度和对比价格敏感度
        2.4.2 市场份额
        2.4.3 顾客的风险厌恶度
        2.4.4 顾客品牌的忠诚度
第三章 双寡头实施ABD 模式易逝品定价分析
    3.1 模型假设
    3.2 符号说明
    3.3 ABD 模型
        3.3.1 情况Ⅰ:两个供应商都不实施ABD 项目
        3.3.2 情景Ⅱ仅仅零售商A 实施ABD 项目
        3.3.3 情况Ⅲ:仅零售商B 实施ABD 项目
        3.3.4 情况Ⅳ:零售商A、B 都是ABD 项目
    3.4 ABD 博弈
第四章 供应商对零售商实施ABD 销售模式
    4.1 模型假设
    4.2 模型符号
    4.3 订货决策过程
        4.3.1 零售商的订货决策
        4.3.2 供应商的订货决策
    4.4 提前订货折扣的博弈分析
        4.4.1 零售商提前订货的最优时段
        4.4.2 供应商提供的提前订货最优折扣
第五章 结论展望
    5.1 本论文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易逝品库存运输整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易逝品及库存运输问题概述
    2.1 易逝品概述
        2.1.1 易逝品的概念
        2.1.2 易逝品产生的原因
        2.1.3 易逝品生命周期原理
        2.1.4 易逝品的市场特征
        2.1.5 易逝品的营销策略
    2.2 易逝品库存控制概述
        2.2.1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
        2.2.2 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
        2.2.3 易逝品库存控制方法
    2.3 易逝品运输决策
        2.3.1 运输的概念和地位
        2.3.2 运输决策合理化
        2.3.3 车辆路径问题
        2.3.4 易逝品运输决策
    2.4 易逝品ITIO问题概述
        2.4.1 ITIO问题的一般描述
        2.4.2 ITIO问题与VRP问题的区别
        2.4.3 ITIO问题的分类
        2.4.4 ITIO问题的数学描述
        2.4.5 易逝品ITIO问题描述
        2.4.6 ITIO问题算法复杂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易逝品需求预测
    3.1 易逝品需求预测的难点
    3.2 易逝品需求预测方法
        3.2.1 "电脑"型产品需求预测方法
        3.2.2 "苹果"型产品需求预测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易逝品库存控制
    4.1 两个重要命题
    4.2 存货影响销售率的易逝品库存模型
        4.2.1 存货影响销售率现象
        4.2.2 不允许缺货的易逝品库存模型
        4.2.3 允许缺货的易逝品库存模型
        4.2.4 补充率有限的易逝品库存模型
    4.3 两类典型易逝品的库存模型
        4.3.1 "中秋月饼"型产品的三种库存模型
        4.3.2 "苹果"型产品的库存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易逝品运输决策
    5.1 易逝品运输概述
        5.1.1 运输的意义
        5.1.2 易逝品运输的特点
        5.1.3 易逝品运输的功能与作用
        5.1.4 易逝品运输的分类
    5.2 易逝品生产企业选址与运输决策
        5.2.1 企业选址对易逝品运输成本的影响
        5.2.2 考虑运输成本和变质费用的企业选址优化
    5.3 易逝品运输问题的Hopfield模型
    5.4 易逝品VRP问题
        5.4.1 VRP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5.4.2 VRPFD问题的禁忌搜索算法
        5.4.3 易逝品VRP问题的并行遗传算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易逝品库存运输整合优化
    6.1 VMI下随机需求ITIO问题研究
    6.2 确定需求下易腐物品ITIO问题的两种模型
    6.3 存货影响销售率的无形性变质产品ITIO模型与算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本文主要工作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7.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易逝品逆向物流的库存控制及车辆路径问题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逆向物流的快速发展
        1.1.2 易逝现象的普遍存在
        1.1.3 易逝品逆向物流的出现
    1.2 基础理论与概念
        1.2.1 逆向物流的定义
        1.2.2 退货产品分类
        1.2.3 逆向物流的基本活动
        1.2.4 再处理方式
    1.3 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问题
        1.3.1 研究对象——易逝品
        1.3.2 本研究的基本库存模型
        1.3.3 研究范围
        1.3.4 研究问题
    1.4 逆向物流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1.5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流程
    1.7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8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1.9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库存控制模型综述
        2.1.1 确定性模型
        2.1.2 随机模型
        2.1.3 需求和退货是否相关的讨论
        2.1.4 抛弃处理方案的讨论
        2.1.5 批量问题的相关研究
        2.1.6 对原有库存假设的扩展
        2.1.7 有关易逝品问题的研究
    2.2 VRPSPD问题的综述
        2.2.1 基于插入的启发式算法
        2.2.2 先安排线路后分组的算法
        2.2.3 先分组后安排路径的算法
    2.3 研究评述
        2.3.1 研究现状
        2.3.2 以往研究的不足
    2.4 本章小结
3 存在退货的易逝品的库存控制问题研究
    3.1 存在产品退货的易逝品库存控制系统的描述
    3.2 建模与仿真
    3.3 紧急订货模式的系统1
        3.3.1 情景1的分析
        3.3.2 情景2的分析
        3.3.3 情景3的分析
        3.3.4 情景4的分析
        3.3.5 与不考虑产品易逝性的系统的对比
    3.4 未满足的需求将会立即损失掉的系统2
        3.4.1 情景1的分析
        3.4.2 情景2的分析
        3.4.3 情景3的分析
        3.4.4 情景4的分析
        3.4.5 与不考虑产品易逝性的系统的对比
    3.5 未满足需求允许延期满足的系统3
        3.5.1 情景1的分析
        3.5.2 情景2的分析
        3.5.3 情景3的分析
        3.5.4 情景4的分析
        3.5.5 与不考虑产品易逝性的系统的对比
    3.6 本章小结
4 存在二次订货机会的退货产品可再销售的报童问题的库存控制研究
    4.1 问题描述
    4.2 对单位产品的期望收益的讨论
    4.3 对实际可用量和期望回收成本的讨论
    4.4 系统分析
        4.4.1 仅存在一次订货机会的系统分析
        4.4.2 存在二次订货机会的系统分析
    4.5 数值实验及其结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存在产品退货和产品替代的两产品联合库存控制系统研究
    5.1 产品替代
    5.2 存在退货和产品替代的两产品库存控制系统描述
    5.3 需求确定,退货确定的存在产品替代的两产品库存控制系统
        5.3.1 区间1内的最优订至点值讨论
        5.3.2 区间2内的最优订至点值讨论
        5.3.3 区间3内的最优订至点值讨论
        5.3.4 区间4内的最优订至点值讨论
    5.4 需求确定,退货随机的存在产品替代的两产品库存控制系统
        5.4.1 系统不允许缺货的系统1的讨论
        5.4.2 系统允许缺货的系统2的讨论
        5.4.3 系统允许缺货的系统3的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VRPSPD及其扩展模型的研究
    6.1 禁忌搜索算法及可变领域搜索算法简介
    6.2 无时间窗口约束的VRPSPD问题研究
        6.2.1 无时间窗口约束的VRPSPD问题的描述以及模型的建立
        6.2.2 启发式算法设计
        6.2.3 算法的结构
        6.2.4 实验分析
    6.3 具有软时间窗口约束的VRPSPD问题研究
        6.3.1 具有软时间窗口约束的VRPSPD问题的描述以及模型的建立
        6.3.2 启发式算法设计
        6.3.3 实验分析
    6.4 具有硬时间窗口约束的VRPSPD问题研究
        6.4.1 具有硬时间窗口约束的VRPSPD问题的描述以及模型的建立
        6.4.2 启发式算法设计
        6.4.3 时间的可行性判断
        6.4.4 车辆负载的可行性判断
        6.4.5 获得初始解的一个算例
        6.4.6 实验分析1
        6.4.7 实验分析2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贡献
        7.2.1 理论贡献
        7.2.2 实务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科技产品更新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介绍
        1.2.1 高科技产品定义
        1.2.2 高科技产品特征分析
        1.2.3 高科技产品消费者决策过程分析
        1.2.4 高科技产品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1.2.5 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方法分析
        1.2.6 更新换代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过程相关文献综述
    2.2 收益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2.2.1 动态定价相关研究
        2.2.2 存量控制相关研究
    2.3 产品生命周期相关文献综述
    2.4 博弈理论相关研究
        2.4.1 博弈论的发展及分类
        2.4.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2.5 文献综述总结
第3章 高科技产品更新时机分析
    3.1 模型基本假定
    3.2 一家厂商垄断时的利润分析
        3.2.1 供大于求的情况
        3.2.2 有限生产能力
    3.3 两家寡头厂商竞争时的利润分析
        3.3.1 两家厂商产品性能一致时
        3.3.2 两家厂商产品不一致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科技产品更新过程中定价策略分析
    4.1 模型基本假定
    4.2 垄断环境下厂商产品定价策略分析
        4.2.1 建立模型
        4.2.2 讨论分析
    4.3 寡头环境中厂商产品定价策略分析
        4.3.1 建立模型
        4.3.2 讨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寡占市场易逝性产品收入管理的博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延迟支付条件下易逝品的最优订货决策研究[J]. 徐贤浩,王倩,曾款,彭红霞. 中国管理科学, 2021(02)
  • [2]市场结构、产权和中国工业市场绩效:理论与经验研究[D]. 李停.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2(03)
  • [3]考虑顾客行为的易逝品定价问题[D]. 胡梦超.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4]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企业运营管理研究[D]. 刘体斌.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5]互联网环境下在线广告位置管理研究[D]. 欧海鹰. 北京邮电大学, 2011(12)
  • [6]基于收益管理的足球职业联赛门票动态定价研究[D]. 李伟. 河南理工大学, 2010(07)
  • [7]基于提前订货折扣模式的易逝品双寡头市场定价策略研究[D]. 林瑛. 天津大学, 2010(02)
  • [8]易逝品库存运输整合优化[D]. 谢小良. 中南大学, 2010(11)
  • [9]易逝品逆向物流的库存控制及车辆路径问题的优化研究[D]. 孟丽君. 浙江大学, 2009(11)
  • [10]高科技产品更新决策分析[D]. 汪琴.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寡头垄断市场易腐产品收益管理博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