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4100Q柴油机低排放研究

Y4100Q柴油机低排放研究

一、Y4100Q型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仲达[1](2016)在《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排放控制的模拟及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柴油机具有动力性强、经济性好、热效率高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伴随环境保护的愈加重要,世界各界对排放法规的要求都愈加严厉。柴油机的主要排放物是NOX和PM,其中PM是造成现在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给柴油机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柴油机的主要污染物,是各国都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对减少柴油机的排放进行研究对走自主开发路线和振兴我国柴油机品牌的竞争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柴油机主要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和相应的危害,并对国内外控制柴油机排放物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综述。文章以国产某型号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和试验对该柴油机的排放控制进行研究,并做出排放的优化改进。本文论述了缸内数值模拟的三维计算模型以及数值计算方法,对湍流模型、喷雾模型、着火和燃烧模型、排放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选择。根据柴油机实际参数进行相关参数和边界条件的设置。模型所得气缸压力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运用计算软件对气体流动和燃烧等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喷油正时、喷孔直径、油嘴伸出量对燃烧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缸内燃油蒸发率、燃空当量比的分布特点以及缸内平均温度、平均压力和放热率的变化情况,并对排放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减小喷油提前角,混合气的滞燃期缩短,燃油蒸发率降低,着火时刻混合气分布范围较小,缸内最高燃烧温度和最高燃烧压力减小;随着喷油器孔径的减小,缸内混合气混合的更加均匀,过浓混合气区域减少,混合气燃烧的更加充分,放热率曲线向前平移,整个燃烧过程相对提前,与此同时,缸内的最高燃烧温度和最高燃烧压力都相对提高。搭建排放试验台架,根据排放试验的相关要求进行排放对比试验。通过对柴油机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排放对比试验,研究压缩比、喷油正时、喷油器压力室、喷孔直径、油嘴伸出量和喷油器开启压力对柴油机排放特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为样机优化提供参考方案。试验表明:压缩比由16.7增加到17.7,柴油机的NOX生成量增大,其在低转速时这种变化最明显,压缩比为16.7时,碳烟生成量最高,压缩比升高到17.2时,各工况下碳烟的生成量都降低,压缩比继续升高到17.7时,碳烟的生成量没有继续下降而是有所上升;NOX生成量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减少有明显的降低,但是烟度值和燃油消耗率有一定的增加;无压力室喷油器碳烟的生成量减小,但NOX的生成量会增加,燃油消耗率变化很小;除了2850r/min转速的中高负荷情况,柴油机的NOX生成量随着喷孔直径的减小而增大,碳烟的生成量和燃油消耗率则随着孔径的减小而减小,但是转速为2850r/min时,喷孔直径最小喷油器的碳烟生成量最大,与其他转速下呈现相反的趋势;随着油嘴伸出量的增加,柴油机的NOX生成量逐渐增大,碳烟的生成量逐渐减小,燃油消耗率略有减小;喷油器的开启压力的增加导致柴油机的NOX生成量变大,但是碳烟生成量有所减少,并且转速越低,负荷越小时这种影响更明显。试验最终选取了压缩比为17.2的燃烧室,喷油器选用7×0.155mm无压力室喷油器,开启压力设为25MPa,通过垫片调节油嘴伸出量为3.67mm。

夏骅[2](2016)在《非道路增压四缸柴油机的排放控制研究》文中指出较汽油机而言,柴油机具有优越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较高的热效率和较低的CO、HC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用途十分广泛,但是柴油机高的氮氧化物(NOx)和颗粒(PM)排放是柴油机的一大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柴油机排放,满足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一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优化改进,使其满足更为严格排放法规的要求,首先深入分析了国内外柴油机排放法规和排放控制技术,结合该非道路柴油机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内外的排放控制技术路线,选定了适合非道路柴油机的排放路线为EGR路线;其次,收集了关于非道路柴油机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将复杂的发动机分解成若干容易处理的子系统,对非道路柴油机工作过程进行AVL BOOST软件建模,并进行相关参数及边界条件的设置,在验证模型准确的基础上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分析了喷油正时和喷油压力对柴油机整机性能的影响,然后结合模拟计算分析的结果以及非道路柴油机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改进的方案措施,主要包括:喷油器的优化、喷油泵的优化、喷油提前角的优化、EGR阀开度的优化;搭建了试验台架,对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台架试验,测量分析了喷油器、喷油泵、EGR冷却器等对发动机主要性能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模拟计算结果确定出具有综合排放性能的优化方案措施,台架试验之后最终确定了非道路柴油机的油嘴伸出量为1mm,启喷压力为26MPa,选择合适的喷油泵,并且确定了各工况下具有综合排放性能的最佳喷油提前角和EGR阀开度;对整体优化改进后的非道路柴油机进行稳态循环八工况排放试验研究,试验后,测得各排放物最终的试验结果为:NOx:3.577g/(kW·h)、PM:0.175g/(kW·h)、CO:1.625g/(kW·h)、HC:0.175g/(kW·h)。

张龙[3](2009)在《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及其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品的小型化和精密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具有电极制造简单、电极与工件间宏观作用力小、可控性好等优点,它已经成为微机械制造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入90年代后,由于制造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柴油机在车用动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中、重型汽车动力领域,柴油机保持了其独占地位;在轻型车动力领域内,柴油机的应用也不断扩大;在轿车领域,低油耗、低污染的柴油轿车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喷油嘴是柴油机的核心部件之一,而喷油孔又是喷油嘴上的精密结构,因此加工高质量的喷油孔是柴油机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对微细电火花加工原理特点和国内外多种微细电火花伺服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微细电火花宏微复合伺服进给系统。对微细电火花加工机床进行三维结构的仿真生成,控制系统采用以PC机控制下的运动控制器为核心,利用交流伺服电机作为宏驱动,采用步进电机做为微进给,进给精度为1μm,使系统在提高加工精度的同时保证了加工速度。对微细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电气部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该机床数控程序的开发,数控程序实现了电极振动式进给的控制方法,提高了加工效率。数控程序主要包括上位机操作管理编辑模块和运动控制卡的实时控制模块。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通过加工实验和查阅大量的文献对微细电火花加工机床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微细电极夹持机构,电火花间隙状态的控制方法,数控系统的编译方法以及数控系统的抗干扰的研究。最后在该微细电火花加工机床上进行了加工实验。该机床可稳定的加工Φ0. 1Φ0.3mm的微细孔,加工出的喷油嘴满足直径、角度、流量的要求。

周华祥,宁朝阳[4](2008)在《低排放高热效率长寿命气缸套的改进》文中研究指明气缸套是汽车发动机中影响性能的重要零部件。为了实现发动机低性能排放,达到欧洲联盟4号汽车排放标准,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延长气缸套使用寿命使在发动机报废期内免修理。本文通过研究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微粒(PM)等污染物的成因和气缸套主要失效形式等,从缸套的结构、工作温度、使用材料、表面粗糙度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案。

周华祥,宁朝阳[5](2008)在《低排放高热效率长寿命气缸套的改进》文中认为气缸套是影响汽车发动机性能的重要零件。为了实现发动机低排放性能,达到欧洲联盟4号汽车排放标准,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延长气缸套使用寿命使其在发动机报废前免修理。本文通过研究CO、HC、PM等污染物的成因和气缸套主要失效形式等,从缸套的结构、工作温度、使用材料、表面粗糙度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案。

申伟[6](2007)在《进气加氢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困扰,使得氢能的研究极具意义。氢作为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能源,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机构也都致力于其内燃机燃用及双燃料的研究。柴油机有着较好的经济性和较低的未燃碳氧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排放,而氢气作为清洁能源,燃烧产物只有水,研究把氢气作为柴油机的燃料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题目为进气加氢柴油机的燃烧及排放特性研究,研究对象为进气加氢柴油机,研究方法为试验研究和模拟分析相结合,创新之处在于将氢气作为柴油机的燃料,利用柴油来点燃氢气。首先,实验室设计并开发了柴油机进气加氢系统。包括氢气减压阀、氢气流量计和氢气喷射阀的选型及安装,氢气喷嘴的设计制造及安装。其次,通过台架试验研究进气加氢柴油机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整理试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进气加氢柴油机加入氢气后当量有效燃油消耗率高于燃用纯柴油时的有效燃油消耗率。(2)通过进气道喷射氢气可以有效地减少柴油机的碳烟和一氧化碳CO的排放量。(3)加入氢气后,在低负荷区域,进气加氢柴油机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减小,缸内压力降低。在高负荷区域,进气加氢柴油机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增大,缸内压力升高。最后,利用GT-power软件对进气加氢柴油机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改变喷油提前角和进气增压比,分析进气加氢柴油机的燃烧及排放特性,并得出结论。模拟分析为今后的试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王守美[7](2006)在《Y4100Q柴油机排放控制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世界各国对排放法规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我国2004年前后达到欧Ⅱ排放控制水平;到2008年,力争达到欧Ⅲ排放控制水平;2010年之后争取与国际排放水平接轨。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国产机型和进口机型满足这一要求,尤其是农用柴油车,大部分是自然吸气柴油机,排放质量更差。研究柴油机的排放控制对于走自主研发道路,振兴国产机型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柴油机排放污染物产生机理及其危害。结合国内外柴油机各生产厂家在排放控制方面的技术措施,对柴油机的排放控制进行了综合性的论述。 作者以江苏扬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Y4100Q型柴油机(自然吸气)为试验样机,分析柴油机喷油规律对排放的影响。在喷油泵试验台上测定了Y4100Q柴油机喷油压力和喷油规律。针对缸内气流运动特点以及混合气形成需要设计了新型的燃烧室。对不同的喷油泵,供油提前角、喷油嘴、启喷压力、油嘴凸出高度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找出优化匹配燃烧室降低排放的最佳措施。用自行试制的微粒过滤器和带NOx催化还原的微粒过滤器进行后处理试验,并阐述试验过程和结果。 本文从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的不同角度论述Y4100Q柴油机排放控制的方法。通过分析台架试验结果,即各参数对排放的影响,总结该机型匹配不同的燃油系统、燃烧室的优化匹配方案。试用后处理装置探索控制该机型污染物排放的措施,为农用柴油车设计经济型款式拓宽思路。为该机型的进一步研发,使其满足排放标准奠定基础。

王武林,钱汉生,王锦鹏[8](2004)在《Y4100Q柴油机排放控制及欧Ⅱ阶段技术方案》文中指出柴油机排放控制的重点是微粒和NOx,Y4100Q型柴油机通过对配气、喷油和燃烧系统优化设计后,排放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并满足欧Ⅰ标准要求。该机上还进行了安装微粒捕集器的试验,说明排气后处理是达到更严格的欧Ⅱ排放限值的主要技术措施。

王武林,王锦鹏,钱汉生,李进[9](2004)在《Y4100Q型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内净化技术是降低柴油机微粒与NOx排放的主要技术措施。自然吸气式Y4100Q型柴油机通过对配气、喷油系统和燃烧室结构等进行若干技术改进和优化设计后,可使其排放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并满足欧—I标准要求。该技术具有经济成本较低,使用维护方便的特点。

王武林,钱汉生,王锦鹏,李进[10](2003)在《直喷式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内净化技术是降低柴油机微粒与NOx排放的主要技术措施。自然吸气式Y4100Q型柴油机通过对配气、喷油系统和燃烧室结构等进行若干技术改进和优化设计后,可使其排放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并满足欧-l标准要求。该技术具有经济成本较低,使用维护方便的特点。

二、Y4100Q型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Y4100Q型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排放控制的模拟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柴油机主要排放物的危害
    1.3 柴油机主要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1.3.1 柴油机排放物NOX的生成机理
        1.3.2 柴油机排放物PM的生成机理
        1.3.3 柴油机排放物CO的生成机理
        1.3.4 柴油机排放物HC的生成机理
    1.4 柴油机的排放法规
    1.5 改善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技术措施
        1.5.1 机前处理(燃料处理)
        1.5.2 机内净化技术
        1.5.3 后处理技术
    1.6 课题的提出
    1.7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柴油机燃烧模拟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2.1 计算对象
    2.2 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的建立
    2.3 仿真模型的选择
        2.3.1 湍流模型
        2.3.2 喷雾模型
        2.3.3 着火和燃烧模型
        2.3.4 排放模型
    2.4 边界和初始条件的设置
    2.5 模型的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拟计算结果和分析
    3.1 喷油正时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3.1.1 喷油正时对滞燃期的影响
        3.1.2 喷油正时对燃烧的影响
        3.1.3 喷油正时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3.2 喷孔直径对油气混合以及燃烧的影响
        3.2.1 喷孔直径对油气混合的影响
        3.2.2 喷孔直径对燃烧的影响
    3.3 油嘴伸出量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3.3.1 油嘴伸出量对油气混合的影响
        3.3.2 油嘴伸出量对燃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柴油机排放对比试验
    4.1 试验发动机主要参数
    4.2 试验台架布置和仪器名称
    4.3 试验条件
    4.4 试验方法
    4.5 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
        4.5.1 压缩比对比
        4.5.2 喷油正时对比
        4.5.3 有无压力室喷油器比较
        4.5.4 喷油器孔径对比
        4.5.5 开启压力
        4.5.6 油嘴伸出量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2)非道路增压四缸柴油机的排放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非道路柴油机在我国的现状
    1.2 我国非道路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与国Ⅲ标准
    1.3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实现国Ⅲ排放的技术路线
        1.3.1 机前处理净化
        1.3.2 机内净化
        1.3.3 排气后处理净化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非道路柴油机国Ⅲ排放技术路线选择
    2.1 试验柴油机简介
    2.2 国外柴油机排放技术路线
        2.2.1 欧洲路线(SCR路线)
        2.2.2 美国路线(EGR路线)
        2.2.3 两条技术路线对比
    2.3 试验柴油机排放控制路线选择
    2.4 本章内容小结
第三章 非道路柴油机的建模和模拟计算
    3.1 AVL BOOST软件简介
    3.2 非道路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的建立
        3.2.1 建立模型
        3.2.2 参数设置
        3.2.3 模型验证
        3.2.4 柴油机喷油提前角的优化计算
        3.2.5 柴油机喷油压力的优化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道路柴油机的优化方向
    4.1 供油系统的优化方向
        4.1.1 喷油器的优化
        4.1.2 喷油泵的优化
    4.2 喷油提前角的优化
    4.3 EGR开度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道路柴油机的排放试验准备
    5.1 试验仪器设备
    5.2 试验仪器的布置
    5.3 试验条件和方法
        5.3.1 试验方法
        5.3.2 工况点的选择
        5.3.3 试验数据处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非道路柴油机排放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6.1 油嘴伸出量对排放的影响
    6.2 启喷压力对排放的影响
    6.3 喷油泵参数对排放的影响
    6.4 喷油提前角对排放的影响
    6.5 EGR阀开度优化
    6.6 非道路柴油机优化选型后概况
    6.7 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优化改进后排放试验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附录:
    非道路柴油机通过国三排放型式核准证书
    小论文录用通知书

(3)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及其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概述
    1.3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微细孔加工技术的研究
        1.3.2 线电极电火花磨削(WEDG) 技术
        1.3.3 国内外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现状
    1.4 柴油机概况及电加工在喷油孔加工中的应用
        1.4.1 柴油机发展及燃油雾化概况
        1.4.2 喷油孔尺寸参数对柴油性能的影响
        1.4.3 电火花加工在喷油孔加工上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硬件结构及仿真分析
    2.1 微细电火花加工机床硬件结构设计
        2.1.1 基座部分
        2.1.2 Z向进给部分
        2.1.3 摆臂部分
    2.2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控制系统软件的开发
    3.1 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控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3.1.1 操作系统的选择
        3.1.2 运动控制卡的选择
        3.1.3 编程环境介绍
        3.1.4 Baldor NextMove ES下的MintMT控件库函数介绍
        3.1.5 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2 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
        3.2.1 控制卡内数控程序的开发
        3.2.2 工控机内程序的开发
        3.2.3 自动加工模块
        3.2.4 手动操作模块
        3.2.5 程序编辑模块
        3.2.6 参数设置模块
        3.2.7 其他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关键技术研究
    4.1 电极夹持技术研究
    4.2 微细电火花加工控制技术研究
    4.3 数控程序编译技术研究
    4.4 数控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4.4.1 硬件抗干扰措施
        4.4.2 软件抗干扰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应用情况及加工实验
    5.1 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应用情况概述
    5.2 伺服系统的可靠性实验
    5.3 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加工实验
        5.3.1 加工效率、电极损耗与电极旋转速度、电极振动之间的关系
        5.3.2 电参数及工作液对加工效率的影响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进气加氢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环境问题
        1.1.2 能源问题
    1.2 氢内燃机发展概况
        1.2.1 燃氢发动机
        1.2.2 氢气作为添加燃料的应用
    1.3 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柴油机进气加氢系统开发
    2.1 进气加氢系统的方案论证
        2.1.1 氢气和空气外部混合
        2.1.2 氢气和空气内部混合
        2.1.3 最终方案的选择
    2.2 进气加氢系统的设计与改装
        2.2.1 进气加氢系统的总体设计
        2.2.2 进气加氢组件的选型
    2.3 进气加氢柴油机电控系统的设计
        2.3.1 进气加氢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硬件选型与设计
        2.3.2 进气加氢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控制策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进气加氢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研究
    3.1 进气加氢柴油机的台架试验测试系统
        3.1.1 试验设备
        3.1.2 进气加氢柴油机主要参数
        3.1.3 试验方案
    3.2 进气加氢柴油机的经济性研究
    3.3 进气加氢柴油机的排放特性研究
        3.3.1 进气加氢柴油机碳烟的排放特性
        3.3.2 进气加氢柴油机一氧化碳 CO的排放特性
        3.3.3 进气加氢柴油机氮氧化物 NO_x的排放特性
    3.4 进气加氢柴油机的燃烧特性研究
        3.4.1 氢气对柴油着火过程的影响
        3.4.2 进气加氢柴油机的缸内压力
        3.4.3 进气加氢柴油机的放热率
        3.4.4 进气加氢柴油机的排气温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燃机模拟计算理论及 GT-POWER软件结构分析
    4.1 内燃机模拟计算理论简介
        4.1.1 内燃机模拟计算概述
        4.1.2 内燃机模拟计算的发展及分类
    4.2 内燃机工作过程
        4.2.1 热力过程及工质的假设条件
        4.2.2 工质的热力性质
        4.2.3 气缸内热力过程的基本微分方程
        4.2.4 气缸内各阶段的热力过程分析
        4.2.5 气缸的工作容积
        4.2.6 气缸周壁的传热
        4.2.7 计算燃烧放热率
        4.2.8 平均机械损失压力
        4.2.9 发动机性能参数的计算
    4.3 进气加氢柴油机的模拟分析
        4.3.1 GT-POWER软件构成及分析
        4.3.2 进气加氢柴油机计算模型的建立
        4.3.3 进气加氢柴油机计算模型的验证
    4.4 进气加氢柴油机的模拟分析
        4.4.1 喷油提前角对进气加氢柴油机的影响
        4.4.2 增压对进气加氢柴油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Y4100Q柴油机排放控制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柴油机的发展
    1.2 柴油机排放物的危害
    1.3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生成机理
        1.3.1 柴油机NOx的生成机理
        1.3.2 柴油机HC的生成机理
        1.3.3 柴油机CO的生成机理
        1.3.4 柴油机颗粒物的生成机理
    1.4 柴油机的排放法规
    1.5 柴油机排放控制措施
    1.6 课题的来源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供油系统参数对喷油过程的影响
    2.1 供油系统优化方向
    2.2 供系统对喷油过程的影响
        2.2.1 柱塞直径对喷油过程的影响
        2.2.2 凸轮升程对喷油过程的影响
        2.2.3 喷嘴孔径对喷油过程的影响
3 Y4100Q柴油机燃烧室改进设计
    3.1 燃烧方式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3.2 压缩比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3.3 燃烧室的设计参数对排放的影响
        3.3.1 燃烧室容积比
        3.3.2 燃烧室的口径比
        3.3.3 燃烧室的形状
    3.4 改进燃烧室设计方案
4 试验条件及方法
    4.1 试验用柴油发动机主要参数
    4.2 试验用仪器设备
    4.3 试验用油
    4.4 试验台布置
    4.5 试验方法
    4.6 试验的技术思路
    4.7 试验数据处理
5 燃烧系统与供油系统匹配试验结果与分析
    5.1 燃烧室对排放影响
    5.2 喷油嘴参数对排放的影响
        5.2.1 喷油嘴孔数、孔径对排放的影响
        5.2.2 喷油嘴喷孔夹角对排放的影响
        5.2.3 喷油器启喷压力对排放的影响
        5.2.4 油嘴凸出高度对排放的影响
    5.3 喷油泵参数对排放的影响
    5.4 供油提前角对排放的影响
6 后处理试验结果与分析
    6.1 微粒过滤器捕集机理
    6.2 微粒过滤器结构设计
    6.3 过滤器的再生技术
    6.4 再生方法的选择
    6.5 壁流陶瓷过滤器的台架试验
        6.5.1 衡量过滤器过滤性能的指标
        6.5.2 再生的时机、方法及效率
        6.5.3 微粒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背压
    6.6 NOx催化还原技术与台架试验
        6.6.1 NOx催化还原技术
        6.6.2 NOx催化还原台架试验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0)直喷式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
    1.1 柴油机排放特点
    1.2 柴油机排放控制的技术难点
2 Y4100Q型柴油机低排放的研制
    2.1 Y4100Q型柴油机低排放设计
    2.2 排放性能试验及测试结果
    2.3 动力性能试验结果和分析
    2.4 Y4100Q型柴油机排放性能分析
3 结论

四、Y4100Q型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排放控制的模拟及试验研究[D]. 仲达. 江苏大学, 2016(11)
  • [2]非道路增压四缸柴油机的排放控制研究[D]. 夏骅. 江苏大学, 2016(11)
  • [3]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 张龙. 中国石油大学, 2009(03)
  • [4]低排放高热效率长寿命气缸套的改进[J]. 周华祥,宁朝阳. 内燃机配件, 2008(06)
  • [5]低排放高热效率长寿命气缸套的改进[J]. 周华祥,宁朝阳.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2008(03)
  • [6]进气加氢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研究[D]. 申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9)
  • [7]Y4100Q柴油机排放控制试验研究[D]. 王守美.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4)
  • [8]Y4100Q柴油机排放控制及欧Ⅱ阶段技术方案[J]. 王武林,钱汉生,王锦鹏. 中国农机化, 2004(05)
  • [9]Y4100Q型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J]. 王武林,王锦鹏,钱汉生,李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 [10]直喷式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J]. 王武林,钱汉生,王锦鹏,李进.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3(05)

标签:;  ;  ;  ;  ;  

Y4100Q柴油机低排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