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100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1000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1000例(论文文献综述)

杜惠兰,宋亚静,陈静[1](2021)在《苦参凝胶联合抗真菌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苦参凝胶联合抗真菌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5月31日,收集苦参凝胶联合抗真菌药治疗VV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原则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篇文献,共计32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抗真菌药相比,苦参凝胶联用抗真菌药能显着提高VVC患者假丝酵母菌的转阴率[RR=1.20,95% CI (1.17,1.24),P<0.000 01],降低 VVC 的复发率[RR=0.25,95% CI (0.17,0.35),P<0.000 01],且在改善阴道瘙痒[MD=-3.34,95%CI (-3.54,-3.15),P<0.000 01]、阴道疼痛[MD=-2.66,95% CI (-3.16,-2.17),P<0.000 01]、白带异常[MD=-2.87,95% CI (-3.13,-2.67),P<0.000 01]、阴道黏膜充血[MD=-3.60,95% CI (-4.02,-3.18),P<0.000 01]等症状方面优于单用抗真菌药治疗。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 CI (0.29,2.49),P=0.78]。结论苦参凝胶联合抗真菌药治疗VVC能有效提高致病菌转阴率、降低复发率、加快缓解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用抗真菌药治疗,且临床用药安全。

吴妙丽[2](2021)在《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1.系统评价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药内服在本病的应用提供证据支持。2.观察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本病的应用提供临床经验。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的文献资料,按照纳排标准,收集中药内服治疗VVC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手册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频数统计分析常用内服中药治疗VVC的用药特点。2.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克霉唑阴道片外用,1片/次,单次用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扶正抗菌汤。记录治疗前后相关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评分、阴道微生态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利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患者真菌转阴率、阴道微生态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三个月复发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Meta分析:纳入33个研究,共3922例受试者。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单纯西药相比,在真菌转阴率、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症候积分、阴道瘙痒、白带异常、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阴道分泌物改善时间、IFN-γ水平、IL-6水平、IL-8水平、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一/二/三/六个月复发率方面优势更明显(P<0.05);在显效率/好转率、症状体征总积分、外阴瘙痒改善时间、TNF-ɑ水平和IL-4水平方面疗效相当(P>0.05)。纳入文献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中药使用以补气健脾药、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较为常见,疏肝、凉血、活血单药出现频率亦较高。2.疗效观察:(1)转阴率:试验组转阴率为74.19%,对照组转阴率为82.76%,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阴道微生态:治疗后阴道微生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一定改善(P<0.05),试验组“阴部瘙痒”、“倦怠嗜睡”、“纳少便溏”、“中医次症”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带下质地”、“中医主症”、“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中医次症”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疗效:治疗后,试验组“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主症”疗效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中医主症”、“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5)总有效率:治疗后试验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面色(?)白或萎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6)复发:三个月后,试验组复发4.8%,对照组复发17.4%,差异不明显(P>0.05)。(7)安全性: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Meta分析提示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比常规西药,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炎性因子水平恢复,降低远期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规范化应用,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支持;临床VVC常用中药以健脾、清热、祛湿为主,多配伍疏肝理气药、活血凉血药。2.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取得较高的真菌转阴率和较低的远期复发率,能明显改善早期及远期的中医证候。3.相比克霉唑阴道片,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在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早期/远期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远期中医主症疗效方面更有优势。4.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确切,较为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王盼盼[3](2021)在《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口服加味止带方联合局部外用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本病中药口服联合西药局部外用的治疗方式提供临床用药依据,并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VVC的优势所在,也为本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一定的中医辨证思路。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妇产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VVC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制霉素阴道栓,每晚临睡前1枚放入阴道深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加味止带方,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于治疗完成后1周后采集乳酸杆菌定量、阴道清洁度、VVC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念珠菌检查结果,治疗后3个月后采集复发情况,评价疗效。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乳酸杆菌定量、阴道清洁度、VVC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念珠菌检查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后均能改善患者乳酸杆菌定量、阴道清洁度、VVC评分、中医证候及念珠菌检查结果。2.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81.08%,有统计学差异(P=0.015),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各单项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带下色质、口苦口黏、小腹痛单项改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中医症候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带下色质、口苦口黏、小腹痛三方面疗效不显着,其余单项症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念珠菌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阴性率89.2%,阳性率10.8%;对照组阴性率86.5%,阳性率13.5%,两组的念珠菌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在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上效果相当。4.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1.89%、86.49%,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湿热下注型VVC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5.对两组VVC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复发情况评价,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1.77%、34.38%,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降低复发率方面更为有效。6.在治疗过程中,74例患者均未发生和治疗所用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且各项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未见异常变化。结论:1.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VVC的总疗效优于单一制霉素阴道栓治疗。2.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与单一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VVC,二者在念珠菌转阴率上无明显差异。3.加味止带方可以改善湿热下注型VVC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并降低其复发率。

姚比分[4](2021)在《苦参洗剂联合奥硝唑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主要采用苦参洗剂联合奥硝唑阴道栓外用治疗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局部体征、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它的复发率,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苦参洗剂及奥硝唑阴道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作用机理,为苦参洗剂的临床的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妇科门诊病人中符合纳入标准患者80人,按随机对照原则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苦参洗剂+奥硝唑阴道栓;对照组:奥硝唑阴道栓。2组患者均治疗1周,停药后3天来院复诊,由同一医生重新评估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局部体征、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指标等,并对治愈患者治疗后1月、2月、3月复发率进行随访,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选入研究对象80例,并以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脱落6例,最终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7%,77.78%,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4.局部体征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局部体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局部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5.相关实验室指标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相关实验室指标积分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实验室相关指标积分上优于对照组。6.相关实验室指标转阴率比较:治疗组对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白细胞酯酶转阴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阴道PH值、乳酸杆菌、H2O2、线索细胞、胺试验、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转阴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7.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为81.58%,对照组痊愈率为63.89%,两组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临床治疗无明显差异。8.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1月和2月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降低复发率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苦参洗剂联合奥硝唑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BV优于单纯使用奥硝唑阴道栓;2.苦参洗剂联合奥硝唑阴道栓能明显降低湿热下注型BV患者中医症候积分、阴道局部体征积分、阴道分泌物相关实验室指标积分;提高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提高白细胞酯酶的转阴率;3.苦参洗剂联合奥硝唑阴道栓可以降低湿热下注型BV的复发率;4.苦参洗剂联合奥硝唑阴道栓治疗BV未出现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高。

王浩,程玲,丁永芬,赖娟,庄威,徐先敏,朱旭华,史梅莹,魏萌,邓博雅[5](2020)在《中医药治疗外阴及阴道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阴道炎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属于中医学"阴痒"、"带下病"的范畴。其具有临床发病率高、甚则影响工作生活的特点,主要症状表现为带下量多、颜色异常、伴有异味、阴道黏膜充血、外阴灼热感、外阴及阴道瘙痒、甚或痒痛难忍,坐卧不宁,少数会伴有全身症状[1]。有研究表明,阴道炎与生活、卫生习惯关系密切,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共用浴盆、浴巾、嗜食辛辣油腻、常游泳、泡

王晓平[6](2020)在《细菌性阴道炎优势菌筛选及灭活疫苗的制备》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通过分离并鉴定引起阴道感染的病原菌,筛选出细菌性阴道炎的优势菌;在此基础上制备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为细菌性阴道炎的主动免疫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且临床初步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年龄平均为(35.01±9.96)岁。排除月经期、性生活、阴道冲洗、用药等影响因素。用无菌棉拭子采集两管阴道分泌物,30min内送检。1样本进行常规镜检和阴道五联检测试剂盒联合检测,根据其联合检测结果筛选出细菌性阴道炎标本,同时排除滴虫、霉菌等其他类型的阴道感染。2细菌培养及鉴定将符合要求的阳性标本进行细菌接种培养,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并分纯培养,根据生化反应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初步鉴定;选择相应引物应用q RT-PCR进一步基因鉴定。3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q RT-PCR结果,绘制直方图描述细菌性阴道炎病原菌频数分布,根据病原菌频数分布,筛选细菌性阴道炎的优势菌。4灭活疫苗制备将筛选的制备灭活疫苗的种子菌复苏并进行纯检,采用细菌平板计数,绘制细菌生长曲线。根据设定的不同甲醛浓度、不同时间对细菌的灭活效果研究,探讨最适甲醛灭活浓度及灭活时间。将灭活纯检后的种子菌等体积混合制备成联合疫苗,并进行理化性状及无菌性检验。结果1 187例临床初步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的标本中,经常规镜检和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联合检测,符合要求的标本共168例。2标本接种培养后,经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生化反应鉴定出144例菌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5株,在细菌性阴道炎中的分离率为31.2%;大肠埃希菌38株,分离率26.3%;肺炎克雷伯菌27株,分离率18.8%;肠球菌14株,分离率9.7%;B群链球菌8株,分离率5.6%;阴沟肠杆菌7株,分离率4.9%;加德纳菌3株,分离率2.0%;棒状杆菌2株,分离率1.5%。PCR基因鉴定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株,在细菌性阴道炎中的分离率为30.5%;大肠埃希菌38株,分离率为26.4%;肺炎克雷伯菌26株,分离率为18.1%;肠球菌12株,分离率为8.3%;B群链球菌6株,分离率为4.1%;阴沟肠杆菌7株,分离率为4.9%;加德纳菌1株,分离率为0.7%;棒状杆菌2株,分离率为1.4%。3根据q RT-PCR鉴定结果绘制频数分布图,根据其频数分布情况,筛选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的优势菌,将这三种菌作为制备灭活疫苗的候选种子菌。4根据细菌生长曲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菌液浓度在12h时达高峰,大肠埃希菌在10h达到高峰,肺炎克雷伯在18h达高峰,此时均为细菌处于稳定期的种子菌。37℃条件下,甲醛浓度为0.3%,灭活36h时对这3种菌的灭活效果最佳,对甲醛灭活后制备的联合疫苗进行接种培养后无细菌生长且稳定性良好。结论1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因此这三种细菌可作为制备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的候选种子菌。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培养12h、大肠埃希菌10h、肺炎克雷伯菌18h时收获细菌最佳。37℃条件下甲醛灭活的最佳条件组合为:浓度0.3%,灭活时间36h,制备的灭活疫苗接种培养后无细菌生长且稳定性良好。图6幅;表9个;参92篇。

常琦[7](2020)在《小儿止痒外洗方治疗女童外阴阴道炎湿热蕴积湿虫滋生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儿止痒外洗方治疗女童外阴阴道炎湿热蕴积湿虫滋生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患儿带下量、色、带下气味及外阴阴道瘙痒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定符合纳入标准的女童外阴阴道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熏洗小儿止痒外洗方,对照组给予川百止痒洗剂。观察周期为1周。1周后记录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检测比较治疗前后患儿带下量、色、带下气味及外阴阴道瘙痒程度。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痊愈患儿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1.临床总疗效: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0%,二者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带下量、色、味、外阴瘙痒和小便短少涩痛、烦躁易怒、眠差方面积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带下量和外阴瘙痒治疗后,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上述症候,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口渴咽干、呃逆、口苦症状的积分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无显着性差异。3.远期疗效比较:对两组治愈的患儿随访3个月,可见试验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1例。试验组的复发率为6.2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9.09%,两组复发率无显着差异(P=1.00>0.05),两组远期疗效相当。结论:1.小儿止痒外洗方治疗女童外阴阴道炎临床有效,且优于川百止痒洗剂,两者远期疗效相当。2.小儿止痒外洗方可改善女童外阴阴道炎主症和烦躁易怒、小便短少、眠差的次症水平;但对口渴咽干、呃逆、口苦次症方面,无显着改善。3.小儿止痒外洗方治疗女童外阴阴道炎安全、有效。

黄坤艳[8](2020)在《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利用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对比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并归纳总结纳入文献的证型及中药用药,为临床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提供理论支撑及用药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Cochrane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将检索后的全部文献加载入EndnoteX9软件查重,后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利用Excel2019软件提取纳入文献数据,利用Cochrane协作评估偏倚风险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最后采用Revman5.3.5软件对文献疗效指标进行异质性、敏感性分析,合并出效应值后比较,当疗效指标纳入文献≥10篇时作漏斗图分析其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9篇随机对照试验,2777例研究对象,均无显着发表偏倚,中医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1)假丝酵母菌转阴率[OR(95%CI)=3.15(2.60,3.82),P<0.0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4.42(3.32,5.87),P<0.0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热下注证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4.39(3.04,6.34),P<0.00001]、热毒蕴结证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5.29(2.87,9.74),P<0.00001]及脾虚证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3.56(1.81,7.00),P=0.0002]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3月后中医药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OR(95%CI)=0.22(0.16,0.31),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优于西药组[SMD(95%CI)=﹣1.23(﹣1.64,﹣0.8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VVC症状总积分降低优于西药组[SMD(95%CI)=﹣1.00(﹣1.72,﹣0.27),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中医药降低IL-4[SMD(95%CI)=﹣4.03(﹣5.64,﹣2.95),P<0.00001]、IL-6[SMD(95%CI)=﹣2.98(﹣4.02,﹣1.94),P<0.00001]水平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意义。(7)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OR(95%CI)=0.66(0.35,1.24),P=0.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纳入文献证型以湿热下注证为主;常用药物前三类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补益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多选用清热、补虚、利水渗湿,配伍解表、收涩、理气、化湿、活血化瘀、杀虫止痒及开窍药。总结:Meta分析结果发现中医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中医药能提高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能够降低VVC复发率、中医证候积分和VVC症状体征积分,降低IL-4、IL-6水平。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着优势。通过归纳本组研究全部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中药用药,发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证型是湿热下注证,常用药物前三类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补益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多选用清热、补虚、利水渗湿,配伍解表、收涩、理气、化湿、活血化瘀、杀虫止痒及开窍药。

唐砚彩[9](2020)在《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后患者Nugent评分、阴道微生态变化、中医证候疗效指数、中医单项症状消失率、安全性等指标,以评价红核妇洁洗液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8.092019.06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BV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双盲法设计、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按临床试验1:1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红核妇洁洗液清洗外阴+阴道冲洗治疗,对照组给予温水清洗外阴+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用法:试验组(红核妇洁洗液),用药前,用水清洗阴部后擦干,取10ml(10ml/袋)药液于稀释瓶中,加温开水至100ml,摇匀,用稀释后的药液冲洗外阴和阴道,每日2次,连用7天;对照组(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每日1次,于睡前清洗外阴后,放置1枚(0.5g)于阴道后穹隆处,连用7天。停药3天、28天后门诊复诊,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阴道微生态等的变化,比较两种药物治疗BV后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研究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比较两组停药后3天Nugent评分<7患者百分比。试验组Nugent评分<7百分比为66.67%,对照组Nugent评分<7百分比为62.50%。非劣效值下限小于界值(-0.2939<-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次要疗效指标:2.1 Nugent评分变化值:停药后3天与治疗前Nugent评分对比,试验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20±2.71,对照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38±2.4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0.05)。停药后28天与治疗前Nugent评分对比,试验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4.53±2.90,对照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56±2.9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05)。2.2形态学检测指标:停药后3天,比较两组形态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菌群密集度(P=1.00)、菌群多样性(P=0.89)、优势菌(P=0.51)、真菌感染(P=1.00)、滴虫感染(P=1.00)、乳杆菌分级(P=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天,比较两组形态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菌群密集度(P=1.00)、菌群多样性(P=0.67)、优势菌(P=0.36)、菌丝(P=0.16)、滴虫感染(P=0.86)、乳杆菌分级(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芽孢(P=0.04)、孢子(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功能学检测指标:停药后3天,比较两组功能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p H值(P=0.68)、H2O2浓度(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天,比较两组功能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p H值(P=0.25)、H2O2浓度(P=0.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中医证候评分:停药后3天与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对比,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为-4.47±2.50,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为-3.94±2.5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05)。结论:1.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总有效率高,明显改善Nugent评分;2.红核妇洁洗液通过影响阴道菌群形态学及功能学,有效改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主要局部症状,恢复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平衡;3.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出现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葛桂枝[10](2019)在《参黄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参黄洗剂是基于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多年的经验方,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开发参黄洗剂用于阴道炎的预防及治疗,对处方中的君药苦参及黄柏有效成分提取,筛选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进行研究,为洗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实验对提取次数、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料液比等四个单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用两种指标性成分苦参碱、盐酸小檗碱含量及干膏得率为检测指标,综合评分筛选出参黄洗剂提取的最佳工艺。在醇沉工艺中以浓缩后所提药液量、醇沉浓度、醇沉温度、沉淀时间4个单因素进行考察,得到洗剂的最佳配制工艺条件。2用薄层色谱法对参黄洗剂中的苦参中的苦参碱、黄柏中的小檗碱、大黄中的大黄酚等成分鉴别。3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洗剂项下的要求,分别检查洗剂的pH值、微生物限量及装量等项目。4用高效液相法来测定参黄洗剂中指标性成分苦参碱及小檗碱的含量,用以确定制剂的质量标准。5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考察参黄洗剂的初步稳定性,三批样品进行9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及6个月加速试验考察,检查该品种性状、鉴别、pH值、微生物限度及含量。结果1正交试验筛选的工艺条件为提取2次,浸泡温度40℃,浸泡时间2h,料液比1:10(g·mL-1),煎煮两次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将2次提取后的提取液浓缩至1000mL,醇沉浓度60%,室温条件下醇沉,时间24小时。2在薄层色谱鉴别对主要药材进行了考察,结果苦参、小檗碱、大黄酚均找到合适方法,鉴别方法得当,结果准确且阴性无干扰。3 pH值、微生物限量、装量等均符合2015版药典通则洗剂项下的规定。4建立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经实验验证两种指标性成分在色谱柱:EclipseXOB-C18(5μm,4.6×150mm),柱温:30℃;流动相:乙腈--1%磷酸溶液(pH6.8,80:20);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0.8mL/min,分离度良好,方法可靠。5初步稳定性考察中三批样品在模拟上市包装下,分别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75%±5%下放置6月、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10%条件下放置9月,各项结果与0月对比,其外观性状、pH值、样品含量等均无明显变化,表明稳定性实验合格。结论本实验完成了对参黄洗剂制备工艺提取及制备,其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患者使用方便,为参黄洗剂在临床进一步开发研究及制剂的规范化生产做好铺垫。另外,本实验完善了质量标准,建立了洗剂的TLC定性鉴别及HPLC定量鉴别,确定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简便、稳定可靠,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但由于时间及资源问题,未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及临床试验,本结果可作为后续研究依据。图28幅;表21个;参83篇。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10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10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苦参凝胶联合抗真菌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1.4 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纳入情况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假丝酵母菌转阴率
        2.4.2 复发率
        2.4.3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2.4.4 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2)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
        1.5 数据提取
        1.6 文献质量评估
        1.7 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安全性评价
        2.5 Meta分析结果
        2.6 纳入文献用药特点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讨论
        3.2 纳入文献质量讨论
        3.3 Meta分析结果讨论
        3.4 异质性讨论
        3.5 发表偏倚讨论
        3.6 敏感性讨论
        3.7 用药特点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VVC的疗效观察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立项依据
        4.2 祖国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4.3 对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探讨
        4.4 对扶正抗菌汤的方药分析
        4.5 西医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4.6 结果分析与探讨
        4.7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带下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收集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标本采集方法
        2.2 标本检测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内容
        2.5 疗效判定标准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临床疗效比较
        4.3 安全性观察
第二部分 讨论
    1 理论依据
    2 组方分析
    3 中药药理研究
    4 制霉素阴道栓药理分析
    5 临床疗效分析
        5.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5.2 念珠菌转阴疗效分析
        5.3 综合疗效分析
        5.4 复发率分析
        5.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湿热下注型VVC患者临床观察调查问卷
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概述
    1 中医学对VVC的认识
        1.1 病名历史沿革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药治疗
    2 现代医学对VVC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1 VVC的分类
        2.2 阴道微生态环境与VVC
        2.3 现代医学对VVC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4 VVC的诊断方法
        2.5 VVC的西医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4)苦参洗剂联合奥硝唑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词缩略词表
前言
一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1.1 病历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历选择标准
    2 试验方案
        2.1 病例分组方法
        2.2 主要试验材料、仪器、试剂
        2.3 标本采集与检测
        2.4 治疗用药品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4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图
二 研究结果
    1 试验病例完成情况
    2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2.1 年龄与病程的比较
        2.2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治疗前局部体征积分比较
        2.4 治疗前相关实验室指标积分比较
    3 临床疗效比较
        3.1 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局部体征积分比较
        3.4 治疗前后阴道分泌物实验室相关指标积分比较
        3.5 相关实验室指标转阴率比较
        3.6 临床疗效的比较
        3.7 两组三个月复发率比较
    4 安全性指标
三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依据
        2.1 中医理论依据
        2.2 西医病因病机分析
        2.3 苦参洗剂药物探讨及现代药理分析
        2.4 奥硝唑栓阴道栓的药物探讨及作用机制
        2.5 实验室疗效指标的选择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中医证候评价
        3.2 局部体征评价
        3.3 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
        3.4 临床疗效分析
        3.5 复发情况分析
        3.6 安全性分析
四 结论
五 结语
    1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菌性阴道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西医对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
        1.1 细菌性阴道病的认识及病因病机
        1.2 BV的诊断
        1.3 BV的治疗
    2 细菌性阴道病的中医学研究
        2.1 BV病因病机研究
        2.2 细菌性阴道病中药的治法方药
        2.3 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5)中医药治疗外阴及阴道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1.1 湿邪为患
    1.2 肝经蕴热
    1.3 肝肾亏虚
    1.4 心肾不交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法
        2.1.1 补肾利湿法:
        2.1.2 健脾祛湿法:
        2.1.3 调肝化湿法:
    2.2 外治法
        2.2.1 外洗法:
        2.2.2栓剂:
        2.2.3 外用散剂、膏剂:
    2.3 内服联合外治法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2.5 针灸治疗
3 小结

(6)细菌性阴道炎优势菌筛选及灭活疫苗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细菌性阴道炎优势菌筛选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一般资料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主要试剂耗材
    1.2 实验方法
        1.2.1 标本采集
        1.2.2 分泌物常规镜检及阴道五联检测试剂盒检测
        1.2.3 细菌培养及鉴定
        1.2.4 统计分析
    1.3 结果
        1.3.1 常规镜检及阴道五联检测结果
        1.3.2 细菌菌落特征及镜下革兰染色结果
        1.3.3 细菌生化反应初步鉴定及q RT-PCR鉴定结果
        1.3.4 细菌性阴道炎病原菌频数分布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的制备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必需试剂配制
        2.1.3 菌种的复苏
        2.1.4 细菌菌落计数
        2.1.5 甲醛灭活浓度及时间的选择
        2.1.6 灭活疫苗的制备与保存
        2.1.7 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理化性状及无菌性检验
    2.2 结果
        2.2.1 细菌复苏结果
        2.2.2 绘制细菌生长曲线
        2.2.3 甲醛灭活浓度和时间筛选结果
        2.2.4 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无菌性检验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细菌性阴道炎研究现状
    3.1 细菌性阴道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3.2 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2.1 细菌性阴道炎诊断方法
        3.2.2 细菌性阴道炎鉴别诊断
    3.3 细菌性阴道炎治疗现状
        3.3.1 抗生素治疗
        3.3.2 益生菌制剂
        3.3.3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3.4 细菌性阴道炎的预防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7)小儿止痒外洗方治疗女童外阴阴道炎湿热蕴积湿虫滋生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西医对于女童外阴阴道炎的认识
        1.1 女童外阴阴道炎认知进展
        1.2 西医对女童外阴阴道炎病因病理的认识
        1.3 西医对女童外阴阴道炎的治疗
    2.中医学对外阴阴道炎的认识
        2.1 中医对女童外阴阴道炎的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对外阴阴道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女童外阴阴道炎的中医治疗
临床研究
    1.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安全性分级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指标
        2.5 安全性评估
        2.6 疗效评价标准
        2.7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完成情况
    2.观察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2.3 复发率随访
        2.4 临床安全性观察
讨论
    1.立题依据
    2.对病因病机的讨论
    3.组方与用药分析
    4.现代药理研究
    5.研究结果分析
        5.1 临床疗效对比
        5.2 临床症状总积分对比
        5.3 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5.4 远期疗效对比
    6.女童外阴阴道炎的预防与调护
    7.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8)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选择及检索方案
    1.2 各数据库检索方案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1.5 资料提取
    1.6 文献的质量评价
    1.7 结局指标
    1.8 统计分析
        1.8.1 确定效应量
        1.8.2 异质性检验
        1.8.3 敏感性分析
        1.8.4 亚组分析
        1.8.5 森林图
        1.8.6 发表偏倚检验
2.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情况与纳入情况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2.2.1 样本量
        2.2.2 诊断标准
        2.2.3 干预方案
        2.2.4 疗效标准
        2.2.5 疗程、随访及不良反应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有效性评价/Meta分析结果
        2.4.1 假丝酵母菌转阴率
        2.4.2 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
        2.4.3 不同证型中医证候总有效率
        2.4.4 治疗3 个月后复发率
        2.4.5 中医证候积分
        2.4.6 VVC症状体征积分
        2.4.7 细胞因子水平
        2.4.8 不良反应
    2.5 纳入文献的证型及中药规律
3.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VVC的认识
        3.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3.1.2 症状及体征
        3.1.3 诊断方法
        3.1.4 不同类型VVC的治疗
    3.2 纳入研究的特点分析
    3.3 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析
    3.4 总结Meta分析结果
    3.5 部分研究结局异质性来源的分析
    3.6 敏感性分析
    3.7 发表偏倚检验
    3.8 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中药规律分析
    3.9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3.9.1 优点
        3.9.2 不足
4.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阴道微生态研究概述
        1.1 正常阴道微生态
        1.2 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因素
        1.2.1 雌激素水平的生理性变化
        1.2.2 免疫调节机制
        1.2.3 性行为及避孕方式
        1.2.4 药物及物理治疗
        1.2.5 种族及其他差异
    2 阴道炎症研究概述
        2.1 阴道微生态与需氧菌性阴道炎
        2.2 阴道微生态与细菌性阴道病
        2.3 阴道微生态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2.4 阴道微生态与滴虫性阴道炎
        2.5 阴道微生态与细胞溶解性阴道病
        2.6 阴道微生态与萎缩性阴道炎
    3 微生态疗法治疗阴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
    4 中医对阴道微生态失衡的认识
        4.1 中医病名
        4.2 病因病机
        4.3 临床治疗
        4.3.1 中药外治法
        4.3.2 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
        4.3.3 针灸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或退出试验的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受试者替换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用法用量
        2.2 疗效评价指标
        2.2.1 主要疗效指标
        2.2.2 次要疗效指标
        2.3 安全性评价
        2.3.1 不良事件
        2.3.2 安全性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2.4.1 统计分析集的定义
        2.4.2 统计方法的选择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和完成情况
        3.2 患者一般情况
        3.2.1 年龄情况
        3.2.2 妊娠、生产及流产情况
        3.2.3 病程情况
        3.2.4 疗效指标基线分析
        3.3 疗效评价
        3.3.1 主要疗效指标
        3.3.2 次要疗效指标
        3.4 安全性评价
        3.4.1 一般生命体征
        3.4.2 实验室检查
        3.4.3 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外洗法的中医认识
        4.1.1 中药外洗的理论依据
        4.1.2 中药外洗的作用机制
        4.1.3 中药阴道外洗的临床应用
        4.2 红核妇洁洗液的作用机理
        4.2.1 组方与制备
        4.2.2 抗炎作用
        4.2.3 抑菌作用
        4.3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4.3.1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菌群形态学的影响
        4.3.2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菌群功能学的影响
    5 结论
    6 主要工作与创新
        6.1 主要工作
        6.2 创新点
    7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三: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10)参黄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参黄洗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提取工艺单因素分析实验结果
        1.2.2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1.2.3 提取工艺验证实验结果
        1.2.4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单因素分析实验
        1.2.5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正交试验
        1.2.6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验证实验
    1.3 讨论
        1.3.1 提取工艺中单因素的选择
        1.3.2 正交试验的选择
    1.4 小结
第2章 参黄洗剂的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薄层色谱实验结果
        2.2.2 成品检查项目结果
        2.2.3 含量测定结果
        2.2.4 稳定性试验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参黄洗剂的质量标准(草案)
    3.1 原料及辅料的质量标准(草案)
    3.2 药品质量标准(草案)
    参考文献
第4章 综述临床常见阴道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4.1 临床阴道炎的分类、诊断标准
        4.1.1 临床常见阴道炎的类型
        4.1.2 西医诊断标准
        4.1.3 中医诊断标准
    4.2 阴道炎的治疗方法
        4.2.1 细菌性阴道炎
        4.2.2 老年性阴道炎
        4.2.3 念珠菌性阴道炎
        4.2.4 滴虫性阴道炎
    4.3 参黄洗剂的组方设计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10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苦参凝胶联合抗真菌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J]. 杜惠兰,宋亚静,陈静. 中草药, 2021(16)
  • [2]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D]. 吴妙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D]. 王盼盼.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苦参洗剂联合奥硝唑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D]. 姚比分.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中医药治疗外阴及阴道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王浩,程玲,丁永芬,赖娟,庄威,徐先敏,朱旭华,史梅莹,魏萌,邓博雅. 湖北中医杂志, 2020(09)
  • [6]细菌性阴道炎优势菌筛选及灭活疫苗的制备[D]. 王晓平.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小儿止痒外洗方治疗女童外阴阴道炎湿热蕴积湿虫滋生证的临床观察[D]. 常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D]. 黄坤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9]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D]. 唐砚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参黄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葛桂枝.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100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