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波热凝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

经皮微波热凝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

一、经皮微波热凝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李杰[1](2021)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肿瘤对肾脏功能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肿瘤后肾脏等器官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2)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优化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的相关措施,减少微波消融术后对肾脏等脏器的损害。方法:搜集2014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住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行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病例,我们首先对2014年-2019年收录的病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2019年10以后收录的病历进行了验证性的研究,病例收录截止2020年10月。通过查阅患者病案信息系统,采集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术前实验室化验指标,整理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统计软件进行一般临床资料的基本分析,然后分析了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基本特征及其出现的危险因素,重点关注病人的肾脏功能情况,探索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化验结果有无差异。然后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引起严重并发症及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不同指标进行诊断价值分析。最后对危险因素的诊断价值进行验证。结果:1.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探索性研究(1)在本次研究中,共1142例病人于我科行微波消融治疗,我们对2019年10月之前的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8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病人624例,占74.0%,女性223例占26.0%;年龄>65岁180例,占21.0%,年龄≤65岁667例,占79.0%,最小患者年龄23岁,最大患者年龄83岁;原发性肝癌819例,占96.7%,转移性肝癌26例,占3.1%,良性肿瘤2例,占0.2%;微波消融患者逐年大体呈增加趋势:2014年治疗患者19例,2015年56例,2016年120例,2017年150例,2018年282例,2019年220例。(2)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57例,发生率为6.73%(57/847),主要为急性肾损伤的有30例(3.5%),出血15例(1.8%),感染7例(0.8%),邻近脏器的损伤1例(0.1%),其他并发症4例(0.5%),分别为肝性脑病1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2例。(3)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有57例,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性45例,女性12例;年龄多在65岁以下,其中年龄≤65岁有41例,年龄>65岁有16例;肿瘤多为单发病灶,其中单发肿瘤病灶36例,多发肿瘤病灶21例;在肝癌的类型方面,原发性肝癌最多,其中原发性肝癌54例,转移性肝癌2例,良性肝肿瘤1例;肿瘤最大直径多在30mm以下,其中34例肿瘤最大直径≤30mm,20例介于30与50mm之间,3例>50mm;Child-Pugh分级多为A级,A级35例,B级22例。(4)根据纳入标准,即微波消融术后有无严重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纳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化验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个数、消融能量、消融时间、Child-pugh分级、术前实验室指标(AFP、AST、ALT、ALB、TBil、K+、Na+、WBC、RBC、Hb、PLT、PT、INR、PTA、FBG);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提示两组之间肿瘤性质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肿瘤最大直径、消融能量、消融时间明显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术前实验室指标分析结果提示并发症组Na+水平显着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5)进一步探究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上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性质、肿瘤最大直径、消融时间、消融能量、血清钠对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使用向后法估计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表明消融时间、血清钠水平是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即消融时间长,血清钠水平低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高。(6)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微波消融术后死亡,死亡率为0.24%(2/847)。2.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探索性研究(1)在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841例病人中,对有完整肾脏功能检测的病人进行了急性肾损伤分析。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486例纳入本研究。其中包括男性354例(72.8%),女性132例(27.2%);年龄≤65岁376例(77.4%),年龄>65岁110例(22.6%),年龄最小23岁,最大87岁;肿瘤个数单发330例(67.9%),多发157例(32.1%);原发性肝癌463例(95.3%),转移性肝癌21例(4.3%),良性肿瘤2例(0.4%);肿瘤最大直径≤30mm 36例(74.7%),介于30mm与50mm之间110例(22.6%),>50mm 13例(2.7%);Child-up A级309例(63.6%),B级177例(36.4%)。(2)微波消融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有30人,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6.17%(30/486)。(3)对纳入患者消融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组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急性肾损伤组与非急性肾损伤组在肿瘤性质、肿瘤最大直径方面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损伤组比非急性肾损伤组消融能量更高、消融时间更长。在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中,急性肾损伤组RBC、Hb、PTA水平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4)进一步探究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先进行以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最大直径、消融时间(lg)、消融能量(lg)、术前红细胞、血红蛋白对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着采用向后法,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消融能量高、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是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消融能量与术前血红蛋白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消融能量(lg)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1和0.661,消融能量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3.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验证性研究(1)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消融能量(lg)的截断值为4.927,本研究中选取整数5作为分组依据,将纳入患者分为消融能量(lg)≤5组与消融能量(lg)>5组两组;观察在2019.10-2020.10期间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的肝肿瘤的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急性肾损伤;本研究共纳入294例病人,男性219例,女性75例,年龄≤65岁227例,>65岁76例,单发肿瘤病灶211例,多发肿瘤病灶83例;Child-Pugh分级A级189例,B级105例;原发性肝癌272例,转移性肝癌18例,良性结节3例;肿瘤最大直径≤30mm 222例,介于30与50mm之间69例,>50mm3例。(2)对纳入的294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示两组之间肿瘤个数、糖尿病史、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类型、消融时间存在差异,消融能量(lg)>5组中单发的肿瘤个数明显低于消融能量(lg)≤5组;消融能量(lg)>5组与消融能量(lg)≤5组相比糖尿病史少,肿瘤最大直径偏大、消融时间长(P<0.05)。(3)消融能量(lg)>5组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比例(10.0%)明显高于消融能量(lg)≤5组(1.5%);进行统计分析,P=0.025,说明消融能量(lg)可以用来预测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风险。(4)消融能量(lg)作为诊断标准的灵敏度为0.429,特异度为0.906。结论:研究发现肝肿瘤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相对安全,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个别严重者会危及生命;消融时间长、低Na水平是微波消融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较高,消融能量增加、术前血红蛋白升高是急性肾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消融能量(lg)对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优于术前血红蛋白。

张伟民[2](2018)在《经皮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长期生存率及其复发与死亡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肝细胞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长期生存率,死亡及复发风险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规范化经皮超声引导下HCC根治性射频消融治疗后大样本长期随访生存率以及影响生存率及死亡与复发风险因素。方法:2005年6月-2016年6月,4个中心1000例HCC经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525例HCC根治性射频消融病例入组,研究HCC根治性RFA术后1-10年总体生存率,其中,射频消融前,高AFP浓度410例HCC患者入组,分析AFP及AFP治疗后反应是否影响生存率及复发率;临床及生化指标作为变量,分析生存及复发影响因子,术前410例高AFP浓度HCC患者分复发组(n=348)及非复发组(n=62)分析两组间中位生存时间。结果:1,2,3,4,5,6,7,8,9,10年生存率分别是97%,86%,72%,61%,52%,46%,40%,35%,29%,23%。肿瘤最大直径(HR=1.305,95%CI:1.042-1.634),肿瘤边界((HR=1.812,95%CI:1.224-2.683),凝血酶原时间PT(HR=2.467,95%CI:1.697-3.585),抗乙肝病毒治疗(HR=0.766,95%CI:0.579-1.013),AFP治疗后应答(HR=1.789,95%CI:1.320-2.424)为HCC根治性射频消融术后独立死亡风险因子。结节最大直径(HR=1.141,95%CI:1.007-1.293),HBVDNA拷贝数(HR=3.364,95%CI:1.296-8.638),AFP浓度(HR=2.271,95%CI:1.026-5.030),AFP治疗后应答(HR=588.96,95%CI:39.376-999)为HCC根治性RFA后独立复发风险因子。HCC根治性射频消融后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54月(95%CI:45-58)和62月(95%CI:48-80),(log-rank,P=0.04).结论:肿瘤大小,边界,凝血酶原时间,抗乙肝病毒治疗,AFP治疗应答是HCC经皮超声引导下根治性射频消融术后独立死亡风险因子;肿瘤大小,HBVDNA拷贝数,AFP浓度,AFP应答是HCC经皮超声引导下根治性射频消融术后独立复发风险因子。HCC根治性RFA后复发相对于未复发有比较差的中位生存时间。

伍松,杨志明,张君莉,马明坤,罗道蕴,莫程陈[3](2017)在《超声引导PMCT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肝癌损毁术(PMCT)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转移性肝癌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PMCT治疗,观察组接受PMCT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检测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VEGF和MMP-9的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疾病控制率以及术后3和6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PMCT治疗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联合阿帕替尼可能在控制疾病进程及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帕替尼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王延明[4](2017)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后肝脓肿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微波消融是肝癌局部消融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多项肝癌治疗指南中,微波和射频消融一样,被推荐为肝癌根治性疗法。对于早期肝癌,微波消融能够取得与外科手术切除相类似的疗效,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6(0.7–11.8)%,消融相关的死亡率为0.23(0.1–0.58)%。虽然肝癌微波消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但却会对患者生存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消融术后并发肝脓肿的患者,常因治疗不佳而引起死亡,故而需要对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防及早期治疗干预。目前关于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严重并发症研究报道不多,且样本量较少,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同时因在研究设计、入选标准及人口特质等方面的差异性,不同研究报道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有效的可比性。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明确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探讨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微波消融术后肝脓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为提高肝癌微波消融质量,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为进一步优化肝癌微波消融程序提供指导。研究方法利用电子病历系统、门诊以及科室保留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的肝癌病例,记录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进一步分析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然后通过构建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肝癌微波消融术后肝脓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相应指标预测肝脓肿发生的价值。结果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7403例患者(12558人次消融)纳入研究,肝癌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96/7403),微波消融相关死亡率为0.07%(5/7403);2、严重并发症中有34例(0.46%)为肝脓肿,20例(0.27%)为胸腔积液,15例(0.2%)为胆道损伤,6例(0.08%)为出血,肝功能衰竭、邻近器官损伤、腹壁肿瘤种植等其他严重并发症较为少见;3、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最常发生于消融术后24小时至1月内,肝脓肿患者细菌主要来源于胃肠道;4、肿瘤类型及微波消融治疗年份可能是影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2和0.003);5、糖尿病和胆道手术史是微波消融术后肝脓肿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6.3[95%CI(1.1-35.8),P=0.037]及19.0[95%CI(1.5-237.9),P=0.022];6、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肝脓肿发生的预测指标,OR=1.3,95%CI(1.0,1.6),P=0.019;7、ROC曲线法分析表明,当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取最佳临界值75.4时,AUC=0.8,95%CI(0.7145-0.8869),特异度为60.29%,敏感度为88.2%。按照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临界值分组,两组间肝脓肿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值=21.653,P<0.001)。结论1、肝癌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不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癌局部消融治疗方法;2、肝脓肿是最常见的术后严重并发症,其次为胸腔积液,胆道损伤、术后出血、临近脏器损伤、脉管栓塞、肿瘤播散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在微波消融术后较为少见;3、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于微波消融术后24h至1月,故而对于进行微波消融的患者而言,长期观察不能忽略,但需要重点密切随访术后1月内是否有严重并发症发生;4、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和操作者的经验、肿瘤类型有关,通过适当的措施可以有效规避部分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5、糖尿病和胆道手术病史是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6、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肝癌微波消融术后肝脓肿发生的风险;7、对于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过临界值75.4的患者,需要适当延长住院观察时间,及时进行辅助检查以求早期诊断,并尽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林辉[5](2017)在《尾状叶肝癌手术治疗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尾状叶肝癌手术治疗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居前,以肝细胞癌为主。在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总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均高居前四,尤其是在年龄小于60岁的男性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居第一位。肝癌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了手术治疗等6种方法。而手术是首选,由于国内肝源的匮乏,移植费用的昂贵、术后难以避免的移植排斥反应及终身免疫抑制剂的服用使得肝移植术的开展受到限制,故肝部分切除术是肝癌治疗的第一选择。尾状叶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周围毗邻的大血管及胆管较丰富,一般的辅助治疗效果往往欠佳,手术风险往往较大,一直以来是肝癌手术中的难点。医学的发展是飞速的,精准医学理念的成熟,尤其是肝脏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使得尾状叶肝癌的手术日趋成熟。本课题通过对10年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尾状叶肝癌行手术治疗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比尾状叶肝癌与非尾状叶肝癌的安全性及预后等情况,为进一步说明尾状叶肝癌手术的可行性提供临床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3-2014十年间的尾状叶肝癌病例414例作为研究组,以肿瘤位置、大小、患者年龄、性别、血HBsAg阳性率情况1:2匹配收集同时期非尾状叶肝癌病例82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统计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尾状叶组术中阻断时间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肝癌组(中位数29min比24min,P=0.0322),尾状叶肝癌组的术中输血百分比要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肝癌组(36.96%比27.42%,P=0.0006),术中输血量尾状叶肝癌组亦要明显多于其他部位肝癌组(中位数5U比4U,P=0.0013)。尾状叶肝癌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肝癌(47.58%比39.49%,P=0.0065),主要表现在术后胆漏(12.08%比8.33%,P=0.0346),可能原因为尾状叶解剖位置较深,周围胆管结构丰富,手术时容易损伤,以及尾状叶肝癌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总的住院时间和术后ICU时间,尾状叶肝癌亦要明显长于其他部位肝癌(1.3±0.7天比1.2±0.6天及10.6±4.4天比9.3±5.2天,P<0.0001),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死亡病例。尾状叶肝癌组的术后ALT在第3天及第7天要高于非尾状叶肝癌组的患者(436.8U/L比398.1U/L,P=0.0325及194.2U/L比162.5U/L,P<0.00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的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尾状叶肝癌和非尾状叶肝癌1、3、5年的生存率无论是无瘤还是总体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瘤生存率P=0.066,总体生存率P=0.053)。按照肿瘤位置分类比较,左尾状叶肿瘤和左半肝肿瘤比较(无瘤生存率P=0.872,总体生存率P=0.561),腔静脉旁部及尾状突肿瘤和右半肝肿瘤比较(无瘤生存率P=0.347,总体生存率P=0.463),相比两组患者的第1、3、5年生存率,两者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全尾状叶肿瘤和中肝叶IV、V、VIII段肿瘤的比较中,患者术后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全尾状叶肿瘤要明显低于中肝叶肿瘤(两者均是P<0.000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尽管尾状叶肝癌的手术风险和难度相对较大,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胆漏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总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相较非尾状叶肝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尾状叶肝癌的第一选择仍是手术治疗。第二部分肝脏CT三维成像在尾状叶肝癌诊疗中的应用背景与目的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位居前列,尤其是在年龄小于60岁的男性人群中,两者均高居第一位。手术治疗是目前国内肝癌治疗的第一选择。但是由于尾状叶的解剖位置特殊性,该部位的肿瘤常常会压迫或侵犯大血管,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一直以来是肝癌手术的难点。且尾状叶肝癌常常由于侵犯至周围的肝段,手术切除时往往需要联合其他肝段、肝叶甚至行半肝的切除。对于合并有肝硬化伴肝储备功能不足的患者,如果切除的肝脏较多,那么可能就会引起术后肝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肝脏CT三维成像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得到广泛地应用,使我们在术前就能清晰分辨肝尾状叶肿瘤与周围血管、胆管的关系,并能在术前的三维图像上进行模拟手术切割线,精确计算出手术切除的肝脏体积及保留的肝脏体积,从而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手术切除的范围达到更加精准,使尾状叶肝癌的手术能更加安全地进行。本研究通过对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三科从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行肝脏CT三维成像的75例尾状叶肝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地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尾状叶肝癌诊疗中肝脏CT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三科从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应用肝脏CT三维成像技术的尾状叶肝癌病例75例,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出血量中位数300ml(100-3600ml),阻断时间中位数25min(0-62min),手术时间中位数198min(116-388min),输血患者11例,中位输血量中位数600ml(200-3000ml)。其中行单独尾状叶肿瘤切除27例,左半肝+尾状叶切除6例,部分右肝(VI、VII段)+尾状叶切除14例,右半肝+尾状叶切除20例,中肝叶(IV、V、VIII段)+尾状叶切除8例。有29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1例是术后出现的无法药物控制的出血,手术探查后予以彻底止血,术后恢复顺利。肝功能衰竭1例,保肝治疗后好转。胆漏9例,腹腔积液8例,保留引流管或腹腔穿刺引流后痊愈。中等以上胸腔积液4例,经胸腔穿刺引流后好转。切口感染6例,经积极换药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病理报告结果:肝细胞癌67例,混合细胞癌3例,胆管细胞癌5例。结论术前行肝脏CT三维成像能从多角度多方位了解肿瘤与肝脏重要血管、胆管的毗邻关系,术前就能模拟切割,对剩余的肝脏体积有精确的评估,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对于尾状叶肝癌的诊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朱莉[6](2017)在《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分析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常见原发灶,并同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相比较,为早期诊断转移性肝癌和及时准确查找原发灶提供依据,进一步为转移性肝癌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整理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确诊的221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原发灶来源及临床特征,并与同期首次住院确诊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既往史、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肿瘤标志物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一般资料:221例转移性肝癌患者中,男性128例,女性93例,男女比例=1.37:1,年龄范围16-87岁,平均年龄62.13± 12.99岁;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性165例,女性35例,男女比例=4.71:1,年龄范围31-84岁,平均年龄58.87±9.34 岁。2.转移性肝癌肿瘤原发灶的构成:无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以消化系统来源恶性肿瘤多见,其中大肠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胃癌,第三是胰腺癌。除消化系统原发肿瘤病灶以外,男性患者以肺癌最多见,女性以乳腺癌、妇科肿瘤更多见。3.性别比较:转移性肝癌及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以男性多见,转移性肝癌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高于原发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年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均以老年患者为多。年龄在60-69岁者转移性肝癌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原发性肝癌组,而年龄在70-79岁、>80岁者高于原发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临床症状、体征、既往史的比较:转移性肝癌组患者中,被体检发现者、腰背痛者、消化道出血者、具有腹部包块者分别高于原发性肝癌组,而具有腹痛、乏力、纳差、肝大、蜘蛛痣及肝掌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低于原发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肝癌组患者中,有吸烟、饮酒史者,有乙肝、丙肝者,有肝硬化病史者均分别低于原发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肿瘤标志物比较:转移性肝癌组患者中AFP阳性率低于原发性肝癌组,CEA、CA125、CA199阳性率分别高于原发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FP、CEA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840,提示有较好的诊断性能。7.生化肝功比较:两组患者生化肝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发性肝癌组患者升高更明显。转移性肝癌组患者中ALP、GGT、CHE均高于原发性肝癌组,而ALT、AST、TBIL、DBIL、TBA、AFU均低于原发性肝癌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8.影像学特点比较:转移性肝癌组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左、右两叶者、肿瘤数目>3个者、直径<5cm者均高于原发性肝癌组,而位于肝右叶者、数目为单发者、直径>5cm者、有门静脉癌栓者均低于原发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性肝癌患者CT平扫多表现为类圆形或团片状低密度影或混杂密度影,边缘清楚或模糊,增强扫描多表现为门脉期环形强化,部分呈"牛眼征"。原发性肝癌组患者CT增强可见病灶迅速增强又迅速消退的特点,即"快进快出"。9.治疗方法:转移性肝癌组患者行保守治疗和化疗者最多,而原发性肝癌组行TACE、外科手术治疗者最多。结论:1.转移性肝癌患者中老年男性占绝大多数,原发灶多来源于消化系统。除消化道来源恶性肿瘤外,男性患者以肺癌多见,女性患者以乳腺及妇科肿瘤多见。2.转移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肝功能损伤程度较轻,血清ALP、GGT水平较高,肿瘤标志物以CEA、CA125、CA199升高为主,其中AFP、CEA的诊断性能较好。3.AFP、CEA对于转移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诊断性能。4.转移性肝癌患者中,肝转移癌灶以多发小结节为主,常散在分布于肝左右两叶,多无静脉癌栓,CT表现多样,平扫以不规则低密度灶为主,增强扫描部分显示"牛眼征"。5.针对转移性肝癌应积极采取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延长生存期。

房菲菲,张颖,林琦,袁苑,戴建建,徐瑞彩,耿宝成,韩明勇[7](2016)在《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应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2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植入计划,根据TPS计划在CT引导下行肝脏病灶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行CT检查,将CT图像的DICOM格式图片传送到TPS系统,并进行术后剂量验证。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行CT复查,进行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评价。结果 22例患者病灶总数为27个,中位肿瘤最长径3.4 cm(1.07.4 cm),病灶植入粒子数487颗,粒子活度1.85×1072.96×107Bq(0.50.8 m Ci)。术后1个月,CR 11例,PR 6例,SD 5例,PD 5例,局控率(CR+PR+SD)为81.5%。术后3、6、9、12个月局控率分别为78.9%、76.9%、77.8%、66.7%。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114个月),生存13例,死亡9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粒子植入术后疼痛缓解率91.7%。术中出血7例(31.8%),恶心/呕吐3例(13.6%),术后发热1例(4.5%),粒子移位2例(9.1%)。结论 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转移性肝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傅志强,周琪,侯克柱,陆正华[8](2016)在《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至2014年在我院普外科住院并接受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治疗的转移性肝癌患者86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肿瘤病灶局部热凝坏死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86例患者共337个转移瘤中,累积两次微波热凝治疗后完全消融率为90.8%(306/337),直径小于3 cm的转移瘤完全消融率为92.9%(209/225),直径大于3 cm的转移瘤完全消融率为86.6%(97/11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对于治疗转移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秦辉[9](2016)在《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原发性肝癌是指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组织分型:肝细胞癌;胆管上皮癌;混合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肝转移癌。如果人体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在疾病的早期或者疾病的进展中侵犯至肝脏的情况,人体全身的恶性肿瘤,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房等,都可随血液、淋巴液转移至肝脏,或直接浸润,形成继发性的肝癌,继发性肝癌为原发性肝癌的1.2倍,其中以继发于胃癌,肠癌的最多,其次为肺、胰等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为中晚期,临床上适合进行手术的患者仅占20%-25%。肝转移癌(metastatic liver cancer, MLC)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死因中也位居前列,据目前的相关文献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大约60%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会合并有肝脏转移的情况存在,只不过这种病情的程度因个体而异。这可能与肝脏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的独特解剖结构有关,一旦发生MLC,患者的生存期将明显缩短。虽然医疗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当前治疗肝转移癌的有效方式还是手术治疗,而且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手术后5年的生存率也同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在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或者患者身体无法耐受手术切除的,这时可以考虑其他的治疗方式,其中微创介入治疗在这个方面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微波消融作为常用的微创技术之一,因其治疗过程中瞬时升温速度较快、产生热量的效率相对比较高、产生的热场分布也比较的均匀、肿瘤消融形成的凝固区域坏死比较彻底等一系列优势而在临床实践当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和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7例(73个结节)行MWA治疗的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肠癌肝转移16例,直肠癌肝转移9例,胃癌肝转移14例,其他部位肿瘤肝转移8例。肿瘤直径1.5-13.0(6.2±3.5)cm。观察完全消融率(complete ablation, CA)、局部复发率、再发率及生存率。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显着性检验采用Log-rank test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判断局部疗效的完全消融(CA)率为89.0%(65/73),其中,结节直径D≤3.0 cm、3cm<D≤5 cm及D>5.0 cm组的CA率分别100.0%(22/22)92.0%(23/25)76.9%(20/26),直径D>5.0 cm组CA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节局部复发率15.4%(10/65),其中结节直径D≤3.0cm、3cm<D≤5cm及D>5.0 cm组的结节复发率分4.5%(1/22)、13.0%(3/23)和30.0%(6/20)。肝内新发部位出现新转移灶的再发率为42.5%(20/47)。随访时间为1-36(25.1±8.2)个月。1年、2年及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5%48.9.0%及27.7%,中位生存期20.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数目、直径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以及肿瘤的原发部位对术后生存周期长短的影响差异有独立的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有无肝外转移对术后患者生存周期长短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转移性肿瘤的数目的多少和原发肿瘤部位对患者术后生存周期的长短之间关系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WA在治疗由结肠或直肠所引起的的单个结节性的转移性肝癌时,疗效是肯定的;并且WMA可以反复治疗复发或再发肿瘤结节,达到提高生存周期及生存质量的目的。

杨帆[10](2015)在《自拟中药方剂在肝癌术后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肝癌已经成为了我国癌症高发类型,肝癌外科术后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非常普遍的综合治疗措施,但是介入术后常易出现栓塞综合征等不良后果,而中药以其自身特点,在肝癌介入术后的治疗中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肝癌外科术后的两组病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生活功能状态,探讨自拟中药方剂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疗效及患者获益程度,找寻相对有效能切实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法,从而对肝癌的临床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回顾性诊断为肝癌的患者96例,分别采用TACE和TACE+自拟中药方剂的方法治疗肝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KPS评分,随访2014年12月31日止。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平均KPS评分为66分,较治疗前提升13分;而对照组治疗后仅较治疗前仅提升6分,达58分,两组治疗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治疗短期可以明显提高患者KPS评分,改善患者TACE术后生活质量。

二、经皮微波热凝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皮微波热凝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肿瘤对肾脏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微波消融发展背景
    2.2 微波消融治疗的原理
    2.3 微波消融在肝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
        2.3.1 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
        2.3.2 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
        2.3.3 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
        2.3.4 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良性肿瘤
    2.4 微波消融治疗的并发症
    2.5 微波消融的联合治疗
        2.5.1 微波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2.5.2 微波消融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
        2.5.3 微波消融联合手术切除
        2.5.4 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
        2.5.5 微波消融联合靶向治疗
    2.6 微波消融治疗的新技术
        2.6.1 3D可视化技术
        2.6.2 微波增敏剂
        2.6.3 脂质体载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仪器与方法
        3.2.1 仪器
        3.2.2 微波消融的过程
        3.2.3 数据收集
    3.3 统计学原理
第4章 结果
    4.1 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探索性研究
        4.1.1 纳入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4.1.2 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4.1.3 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基本情况
        4.1.4 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
        4.1.5 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4.1.6 微波消融术后死亡率
    4.2 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探究性研究
        4.2.1 纳入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4.2.2 微波消融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实验室指标分析
        4.2.3 微波消融对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4.2.4 不同指标对术后急性肾损伤预测价值分析
    4.3 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验证性研究
        4.3.1 纳入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4.3.2 微波消融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实验室指标分析
        4.3.3 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诊断价值的验证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经皮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长期生存率及其复发与死亡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第一部分:肝癌的基础与临床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肝肿瘤射频消融术
发表论文和成果
缩略词表
作者简介
致谢

(3)超声引导PMCT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指标
        1.3.1 临床疗效
        1.3.2 肿瘤标记物和血管生成指标
        1.3.3 生存率
        1.3.4 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生成指标比较
    2.3 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
    2.4 两组生存率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4)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后肝脓肿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分析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一)病人选择
        (二)仪器及方法
        (三)术语定义
        (四)随访观察
        (五)统计方法
    三、结果
        (一)纳入患者信息
        (二)微波消融术后相关死亡率
        (三)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
        (四)严重并发症的特点
        (五)影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四、讨论
第二部分 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
    一、前 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数据收集
        (三)统计方法
    三、结果
        (一)纳入患者基本资料
        (二)患者肿瘤情况与肝脓肿的关系
        (三)患者术前血液检查与肝脓肿的关系
        (四)患者术后指标与肝脓肿的关系
        (五)微波消融术后肝脓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六)微波消融术后并发肝脓肿的预测指标
        (七)术后指标对肝脓肿发生的预测作用
    四、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微波消融在肝细胞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5)尾状叶肝癌手术治疗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尾状叶肝癌手术治疗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二) 手术方式
        (三) 术后检查
        (四) 术后随访
        (五)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特征
        (二)两组患者手术中情况
        (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四)两组患者术后检查结果
        (五)两组患者生存率
    三、讨论
        (一) 肝尾状叶的解剖特点
        (二) 尾状叶肝癌的CT影像学诊断
        (三) 尾状叶肝癌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四) 尾状叶肝癌切口的选择
        (五) 尾状叶肝癌手术入路的选择
        (六) 尾状叶肝癌手术的血流阻断
        (七) 绕肝提拉技术在尾状叶肝癌手术中的应用
        (八) 尾状叶切除术中的注意事项
        (九) 尾状叶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十) 尾状叶肝癌生存期的延长
    四、结论
第二部分 肝脏CT三维成像在尾状叶肝癌诊疗中的应用
    一、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二) 手术方法
    二、结果
        (一) 术中情况
        (二) 术后并发症
        (三) 术后病理
    三、讨论
        (一) CT三维重建技术的概念及图像处理方法
        (二) 尾状叶解剖位置及该部位肿瘤手术方式的特殊性
        (三) CT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于尾状叶肝癌诊疗中的优势
        (四) 病例讨论
    四、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前言
(二) 材料和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方法
        1.2.1 粒子植入流程
        1.2.2 术后剂量验证
        1.2.3 疗效评价
        1.2.4 疼痛评分及生存期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技术结果
    2.2 近期疗效
    2.3 疼痛缓解率
    2.4生存期
    2.5 并发症
3 讨论

(8)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微波消融
    三、术后随访
结果
    一、局部疗效(表1)
    二、并发症及安全性
讨论

(9)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 主要设备
    4 治疗方法
    5 疗效评价及随访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局部疗效及复发与再发率
    2 影响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
    3 影响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10)自拟中药方剂在肝癌术后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经皮微波热凝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肿瘤对肾脏功能影响[D]. 李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2]经皮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长期生存率及其复发与死亡影响因素分析[D]. 张伟民. 苏州大学, 2018(01)
  • [3]超声引导PMCT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评价[J]. 伍松,杨志明,张君莉,马明坤,罗道蕴,莫程陈. 西南国防医药, 2017(09)
  • [4]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后肝脓肿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 王延明.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1)
  • [5]尾状叶肝癌手术治疗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D]. 林辉.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6)
  • [6]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 朱莉.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1)
  • [7]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J]. 房菲菲,张颖,林琦,袁苑,戴建建,徐瑞彩,耿宝成,韩明勇.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12)
  • [8]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评价[J]. 傅志强,周琪,侯克柱,陆正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08)
  • [9]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相关性研究[D]. 秦辉. 安徽医科大学, 2016(01)
  • [10]自拟中药方剂在肝癌术后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疗效研究[D]. 杨帆. 新乡医学院, 2015(02)

标签:;  ;  ;  ;  ;  

经皮微波热凝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