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治疗近视会灼伤眼球吗?

激光治疗近视会灼伤眼球吗?

一、激光治疗近视会否烧伤眼球(论文文献综述)

宁玉贤[1](2019)在《儿童干眼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睑板腺与泪膜脂质层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调查天津市北辰区10-12岁儿童的干眼患病情况,提供10-12岁儿童的干眼患病率以及危险因素。2.通过调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儿童干眼发病情况,提供医院儿童干眼的患病率与年龄、季节、其它疾病对干眼发病的影响。3.非侵入性眼表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4.伴长时间视频终端干眼儿童的睑板腺及泪膜脂质层特点。5.过敏性结膜炎干眼儿童的睑板腺及泪膜脂质层特点。方法1.横断面研究。于天津市北辰区小学随机抽样1039名10-12岁儿童,完成调查问卷后进行裂隙灯、角膜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试验及泪液分泌试验(SIt)评估。分析干眼的患病率及其与性别,年龄,城市/农村,民族,身体质量指数,视频终端使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眼镜,感冒,父母吸烟的相关性。分析儿童视频终端使用时间与父母视频终端使用时间的相关性。2.回顾性研究,统计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0-16岁22268例初次就诊儿童记录,按照第一诊断统计各种疾病的构成比;按照性别,年龄,月份分组,分别统计各种疾病的患病率,并分析干眼的患病率及其与年龄、季节、其它相关疾病患病率的相关性。3.横断面观察,纳入2017年1—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初次诊断干眼6-14岁儿童患者98例,186眼,完成病史及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后进行裂隙灯、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查,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试验及泪液分泌试验评估干眼的体征。各项体征数据与OSDI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4.横断面病例对照观察,纳入2017年1—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的614岁长时间视频终端干眼儿童患者与短视频终端干眼儿童患者共84例149眼,分为长时间视频终端组患者29例56眼,短时间视频终端组患者55例93眼。完成病史及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后进行裂隙灯显微镜、非侵入式眼表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查,采用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检查干眼的体征。两组间进行对比并长时间视频终端组与短视频终端组组内OSDI与各监测指标分别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5.横断面观察,纳入2017年1—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初次确诊干眼伴的614岁伴过敏性结膜炎儿童患者共21例42眼,其中伴视频终端暴露的儿童7例14眼,完成病史及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后进行裂隙灯显微镜、非侵入式眼表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查,采用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检查干眼的体征。两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根据OSDI干眼诊断标准,儿童干眼的患病率为61.5%。根据我国干眼诊断标准,儿童干眼的患病率为5.58%;儿童干眼的特征表现为泪膜破裂时间的下降;通过二元logistic分析得出儿童干眼的危险因素:塑形镜的应用([OR]=12.373,95%[CI],1.995-76.735,p=0.005),户外活动时间([OR]=4.381,95%[CI],1.882-10.196,p=0.024),父母吸烟([OR]=2.323,95%[CI],1.076-5.015,p=0.036)。城市和农村患病病率无差别,年龄,性别,民族,视频终端(VDT)使用时间,框架眼镜,感冒均与儿童干眼的发生无相关性。父母的VDT使用时间与儿童的VDT使用时间无相关性(r=-0.014,p=0.677)。2.初次就诊0-16岁儿童22268名,年龄8.23±3.83岁,男孩12329名,女孩9939名。干眼就诊率(4.6%)是仅次于屈光不正(52.3%)与结膜炎(23.1%)的第三种疾病。医院儿童干眼的患病率7.6%,其与年龄呈正相关(r=0.671,p=0.004),睑板腺囊肿与年龄负相关(rs=-776,p=0.000),麦粒肿与年龄不相关(rs=-0.380,p=0.146),结膜炎与年龄负相关(rs=-0.919,p=0.000)干眼与睑板腺囊肿负相关(rs=-0.622,p=0.01);儿童干眼和麦粒肿的发病无明显季节趋势(χ2=6.254,5.664,p=0.1,0.129)。儿童睑板腺囊肿发病多见于秋季(χ2=18.328,p=0.000),儿童结膜炎多见于夏季(χ2=27.740,p=0.000)。3.BUT<5s者占85.5%,SIt<5mm/5min占16.1%。OSDI平均值13.6322,与BUT与SIt均不相关(rs=0.099,-0.119;P=0.354,0.259)。OSDI与睑板腺缺失指数(Meiboscore),泪河高度(TMH)不相关(rs=0.146,0.107,P=0.168,0.323),与第一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相关(rs=0.238,0.336,P=0.028,0.002);OSDI与泪膜脂质层厚度(LLT),眨眼频率(BR),不完全眨眼频率(PBR)均不相关(rs=0.048,0.022,-0.158,P=0.687,0.856,0.199)。BUT,NIBUTf,NIBUTav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49.242,P=0.000),经相关分析无相关性(rs=0.112,0.059,p=0.159,0.455)。NIBUTav与LLT、PBR相关(rs=0.288,-0.399,P=0.020,0.001)。LLT与Meiboscore不相关(rs=-0.083,P=0.494)。4.与短时间视频终端组相比,长时间视频终端组OSDI值较高,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2,P=0.009;Z=2.315,P=0.021);2个组不同睑板腺缺失评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9,P=0.008)。长时间视频终端组OSDI值与SIt呈负相关(rs=-0.598,P=0.050),与平均泪膜破裂时时间和睑板腺缺失指数均呈正相关(rs=0.597,P=0.011;rs=0.522,P=0.022);短时间视频终端组OSDI值与NIBUTf、NIBUTav和PBR均呈正相关(rs=0.372,P=0.030;rs=0.408,P=0.008;rs=0.426,P=0.050)。5.过敏性结膜炎伴干眼患者OSDI平均值13.8±5.6,眼痒2.85±2.22,泪膜破裂时间:3.06±1.78s,泪液分泌实验:18.38±7.53mm/5min,角膜染色:0.66+1.32,第一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8.31+6.79s,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8.80+6.57s,泪河高度:0.18±0.06mm,泪膜脂质层厚度:52.29±18.36nm,眨眼频率:17.23±7.42次/分,不完全眨眼频率:0.62±0.36。OSDI与眼痒,TBUT,SIt,FL,NIBUTf,NIBUT av,TMH,LLT,BR and PBR均不相关((rs=0.347,P=0.123,rs=0.240,p=0.634,rs=-0.120,p=0.634,rs=0.410,p=0.091,rs=-0.094,p=0.712,rs=-0.120,p=0.647,rs=0.075,p=0.775,rs=0.085,p=0.781,rs=0.464,p=0.110,rs=0.280,p=0.354)。过敏性结膜炎伴干眼与过敏性结膜炎伴VDT及干眼组间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10-12岁儿童干眼的患病率5.58%,儿童干眼的特征是泪膜破裂时间下降。塑形镜使用,父母吸烟,户外活动是儿童干眼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同性别间干眼的患病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儿童干眼是儿童眼科就诊疾病的第三个主要疾病,其医院患病率是7.6%,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睑板腺囊肿与结膜炎患病率随年龄减小,儿童干眼无明显的季节趋势,睑板腺囊肿多发生于秋冬季节。3.儿童干眼大多数属于短泪膜破裂时间型干眼,其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睑板腺缺失增大,泪膜脂质层变薄,其症状重于体征。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较传统的泪膜破裂时间更客观准确,泪膜脂质层较睑板腺缺失更有价值。非侵入眼表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器可以客观可靠的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4.长时间视频终端暴露儿童干眼的OSDI值更高,睑板腺缺失更严重;短时间视频终端暴露儿童的干眼严重程度与第一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及不完全瞬目指数之间存在相关性。5.儿童干眼伴过敏性结膜炎者大多数属于短泪膜破裂时间型干眼,其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睑板腺缺失增大,泪膜脂质层变薄。儿童干眼伴过敏性结膜炎与儿童干眼伴过敏性结膜炎及VDT病史组间无差异。

倪波,范应威,马琼,梁洁,方静,罗振坤,康宏向[2](2018)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弱相干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可以对生物组织活体断层成像,是继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和数字X射线摄影(DR)、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之后又一新的生物组织成像方法。OCT在眼科、皮肤科、心血管科、肿瘤科、骨科、口腔科、妇科等对组织病变的早期光学诊断和实时动态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及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OCT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主要的临床应用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相关的发展趋势。

吕伟林[3](2018)在《《中医疗眼疾》第四至第八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丰富的典籍材料和传统药方,向世界展示了其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对中医认识的提高将利于推动医学的发展。不管是中医文本英译还是国外中医研究成果的汉译,其质量和规范化水平直接影响中医学科的建设。本翻译实践报告基于Andy Rosenfarb所着的《中医疗眼疾》第四章至第八章的翻译过程所写。该书主要介绍了国外运用中医治疗眼疾的推介和临床试验,对中西疗法的相互借鉴有重大意义。此翻译材料为科普英语文本,因此“内容准确”和“语言清晰”是此翻译的基本要求。在报告中,笔者通过对语言特征和文体特征的分析,指出该翻译材料语法结构严密,中医词汇和医学专业术语多,句型多呈被动句、长难句、定语从句和含有无灵主语的句子,语篇上逻辑性强,行文脉络清晰。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将卡特福德的翻译等值和转换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在此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从词汇、句法以及篇章三个层面探讨该文本的翻译,并采用音译、词性转换、增添、转态和拆分等多种翻译技巧,以期用最切近原文信息的对等译语,准确传达原文信息。总之,翻译此类中医材料,译者需要对翻译原文进行全面的理解,广泛阅读专业领域相关的英汉科技文本,熟悉中医领域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专业术语,重视翻译过程和实施的环节,尽力做到原文意义再现和照顾目标读者的感受。笔者希望此类文本的翻译处理和报告中一些经验总结能给中医翻译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王天佐[4](2015)在《三年来住院患者盲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我院1854例住院盲目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根据不同致盲眼病的治疗效果,探讨防盲治盲的策略和方向,并针对1854只盲眼进行治疗后仍未脱盲的410只盲眼进行病因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眼科住院病人5473例,其中盲目患者共计1854例,占住院患者的33.88%,按照国际WHO制定的最佳矫正视力<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者为盲,并排除小于3岁不能配合视力检查的患儿为纳入标准,对盲目患者的眼别、年龄、性别、职业和致盲病因进行分析,统计各年龄段的主要致盲眼病,记录各盲目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视力;并计算出各致盲眼病的脱盲率,对各致盲眼病经过治疗后未脱盲的病因进行分析,对治疗后仍未脱盲的410只眼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盲目患者中,右眼盲728人,左眼盲767人,双眼盲359人,共计盲眼2213只,盲目患者年龄以6080岁居多,男性盲眼1068只,女性盲眼1145只,患者职业多为退休及离休人员,在2213只盲眼中,进行治疗有2172只眼,其中1762眼(81.12%)脱盲,410眼(18.88%)未脱盲,致盲眼病的前3位依次为: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在所有未脱盲眼病中,前3位依次为:糖尿病视网膜病、青光眼和视网膜脱离。410只未脱盲眼中,<40岁组(93只眼)与>40岁组(317只眼)病因均为13种,其中<40岁组均值为7.1538,标准差为8.18379,均值标准误为2.26977,≥40岁组均值为24.3846,标准差为30.75315,均值的标准误为8.52939;对于不同年龄组来说,F值为5.435,相伴概率为0.028,小于显着水平0.05,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可以认为<40岁和≥40岁的未脱盲患者有显着差异。结论:近年来,致盲眼病的病因构成已发生了变化。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及青光眼仍是致盲眼病的高发病因,虽然白内障的脱盲成功率较高,由于其致盲率较高,所以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青光眼及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的治疗是今后防盲治盲的重点。经过治疗后未脱盲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与年龄、自身的眼部解剖因素、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及社会和医疗等多种因素相关。

郑浩[5](2014)在《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睑缘与睑板腺形态、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年龄在50岁以上患者的睑缘与睑板腺形态、结构及功能,并进行相关眼前节检查,对MGD患者及非MGD患者其相关检查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归纳MGD的临床诊断思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干预性、前瞻性设计的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就诊120例(240眼)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MGD患者组和非MGD患者组),记录其基本信息及问卷调查,检查项目包括眼部症状、眼前节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睑板腺结构与功能、睑缘结构与功能。参考MGD诊断标准对收集来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诊断、分析。对确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结果:1.选取的120例患者中,诊断为不同程度MGD的患者有69例,诊断为MGD的患者(MGD组)为69例(133只眼),患病率为57.73%,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8例。非MGD组51例(107只眼)。2.不同年龄段(分50组、60组、70组、80组)发病率依次为46.43%,57.50%,61.29%,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53,P=0.005;P<0.05),年龄与发病率呈弱正相关关系。5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60.32%)高于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54.39%),男女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v=1,P>0.05)。不同年龄组间MGD发病程度进行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χ2=0.265,v=3,P=0.966;P>0.05),不同年龄组MGD发病程度无显着差异,年龄与MGD分级的相关性分析(r=-0.102,P=0.298;P>0.05),无统计学意义。3.MGD患者睑缘新生血管分级评分高于非MG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1,P <0.05)。各年龄组睑缘新生血管分级差异分析(χ2=1.322,v=3,P=0.724),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睑缘新生血管分级评分无显着相关关系(r=0.090,P=0.293)。4.MGD患者睑缘充血分级评分高于非MG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6,P <0.05)。不同年龄段睑缘充血分级差异分析(χ2=2.795,v=3,P=0.424),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睑缘充血分级评分呈弱正相关关系(r=0.083,P=0.251)。5.MGD患者与非MGD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睑板腺开口位置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4.59,5.18,9.662;P <0.05)。不同睑缘新生血管分级MGD患者睑板腺分级、分泌物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泌能力、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MGD患者眼部症状评分高于非MG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27;P <0.05)。结论:1.中老年MGD患者睑缘新生血管分级评分、睑缘充血分级评分高于非MGD患者,睑缘新生血管及充血状态的分级评分可作为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参考指征。睑缘新生血管评分越高,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睑板腺分级评分越高,对睑板腺分泌能力、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无显着影响。2.中老年MGD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均高于非MGD患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睑板腺开口位置发生改变,睑板腺腺体的缺失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显着改变。3.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MGD患病率增加,不同性别间发病率无显着差异。中老年MGD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强于非MGD患者。

谢广芳[6](2013)在《视光Ⅰ号配合耳穴贴压干预青少年假性及混合性近视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中药视光Ⅰ号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本课题筛选青少年近视患者68例120只眼,随机分为假性近视治疗组16例30只眼,假性近视对照组18例30只眼,混合性近视治疗组合18例30只眼,混合性近视对照组16例30只限,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16岁,平均年龄1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年。治疗组均采用口服中药视光Ⅰ号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对照组均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治疗。30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视力及屈光度变化及症状体征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较,假性近视和混合性近视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有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组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后均有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视力与屈光度的愈显率明显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假性近视显效率高于混合性近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视光Ⅰ号配合耳穴贴压法能够提高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的视力;对青少年混合性近视可有效去除假性近视成分,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脾气虚弱体质。其作用机理是中药视光Ⅰ号配合耳穴贴压法是针对近视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标本兼治,能有效改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气血不足、脾气虚症状,增强体质,提高视力。

卢秀珍[7](2010)在《VEGF、Ang-1/Ang-2促进CNV分化成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VEGF、Ang-1/Ang-2三种细胞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及成熟的影响,及其对CNV分化以及成熟过程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培养大鼠脐静脉内皮细胞内加入VEGF、Ang-1/Ang-2因子后,划痕实验和MTT检测对细胞迁移与增殖的影响,观察内皮细胞形态、活性、迁移能力,通过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细胞间连接的改变;采用激光光凝诱导建立大鼠CNV动物模型后,分别玻璃体腔注射VEGF、Ang-1/Ang-2,通过其眼底荧光造影与病理切片的变化观察上述因子的作用。结果:划痕实验显示仅有VEGF时,与空白对照组细胞迁移无明显差异,仅有Ang-1存在时,不仅不能增加RUVEC细胞的迁移作用,反较空白对照组有所减弱,仅Ang-2单独作用时RUVEC迁移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当VEGF与Ang-1或Ang-2联合作用时,RUVEC迁移较对照组明显增强;MTT实验结果表明:单纯加入VEGF或Ang-1或Ang-2的任何一种因子,都不能起到有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联合应用VEGF+Ang-1/VEGF+Ang-2可有效促进增殖,提高Ang1或Ang2的浓度,效果倾向于更明显,增加VEGF的浓度达到相似的效果;而仅联合应用Ang-1+Ang-2无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在此基础上增加VEGF才能有效促进细胞增殖。动物实验显示血管生成素-1组比对照组晚期渗漏明显减少,VEGF组较对照组晚期渗漏明显增加;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瘢痕形成,VEGF组和对照组可见肉芽组织。结论:VEGF与Ang-1虽然是血管形成过程中始动并且使之持续的重要因子,但仅有VEGF并不能有效促使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同样Ang-1虽然被认为是维持血管稳性的因子,但其作用也必须是在VEGF存下才能发挥出来;Ang-2单独作用时仅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当VEGF与Ang-1/Ang-2联合应用时,可有效促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血管生成素1能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血管生成素1能促进新生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成熟,促进瘢痕形成。

胡艳波[8](2008)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眼的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种类、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眼科行LASIK的近视眼患者522例(1020只眼),术前近视度-1.75D~-15.00D,平均为-6.48±3.14D,散光度0~-3.00D,平均-1.14±0.32D。按不同屈光度(等效球镜)分为A、B、C三组,A组(中低度近视组),-1.75D~-6.00 D者466只眼;B组(高度近视组),-6.25D~-10.00D者346只眼;C组(超高度近视组),-10.50D~-15.00D者208只眼。分别观察其术后裸眼视力、屈光状态变化规律、术后常见的四个并发症,干眼症、弥漫性层间角膜炎、屈光回退、术后散光的发生、发展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1.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ABC三组分别为97.42%、85.84%和62.98%。三组矫治率比较,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2.LASIK术后的屈光状态早期呈轻度远视,逐渐恢复正视,随时间的进展,部分病人又出现近视。ABC三组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的屈光度分别比较,术后12个月均高于术后1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1周三组的屈光度进行组间比较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三组的屈光度进行组间比较,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3.LASIK术后ABC三组1周和1个月干眼症的发生率最高,平均为60%和40%。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组的发生率均逐渐下降,12个月时平均降至6.67%,ABC组分别为1.72%、8.67%、14.42%。术后1周、1、3、6、12个月总的发生率比较,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4.术后早期发生弥漫性层间角膜炎43眼,发生率为4.21%,Ⅰ期41眼,Ⅱ期2眼,局部频繁滴激素类眼药水,Ⅰ期1~2周治愈,Ⅱ期1~2月治愈。5.LASIK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屈光回退,随着时间的推移,A组的回退率及回退程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B组和C组的回退率及回退程度均逐渐增加,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的回退率及回退程度比较,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6.LASIK术后1周散光的发生率最高,平均为25.10%,术后6个月基本稳定,平均为3.33%。ABC三组的发生率比较,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散光状态在3个月之前变化明显,3个月后基本稳定,三组不同时间的散光度比较,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LASIK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干眼症、弥漫性层间角膜炎、屈光回退及术后散光,后两项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后并发症在不同时间其发生率不同,与术前的屈光状态有一定相关性。及时有效的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激光治疗近视会否烧伤眼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光治疗近视会否烧伤眼球(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干眼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睑板腺与泪膜脂质层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北辰区10-12岁儿童干眼流行病学调查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受试对象
    1.1.2 调查问卷
    1.1.3 眼部检查
    1.1.4 干眼的诊断标准
    1.1.5 设备与耗材
    1.1.6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儿童干眼的患病率
    1.2.2 儿童干眼的特征
    1.2.3 儿童干眼发生的危险因素
    1.2.4 儿童VDT使用时间与父母使用时间的相关性
1.3 讨论
    1.3.1 干眼的患病率
    1.3.2 OSDI与患病率
    1.3.3 年龄、性别与干眼的关系
    1.3.4 干眼的临床表现
    1.3.5 隐形眼镜、屈光不正与干眼
    1.3.6 儿童干眼与被动吸烟
    1.3.7 户外活动
    1.3.8 视频终端使用与睡眠时间
1.4 小结 二、儿童干眼与年龄及季节的相关性研究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一般情况
    2.2.2 各种疾病的构成比
    2.2.3 干眼发生随年龄变化
    2.2.4 干眼发生随季节的变化
2.3 讨论
    2.3.1 儿童眼病的构成比
    2.3.2 年龄分布
    2.3.3 干眼与季节
2.4 小结 三、非侵入性眼表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评估儿童干眼的准确性及其与OSDI的相关性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眼表疾病指数问卷及病史调查
    3.1.3 干眼的诊断
    3.1.4 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
    3.1.5 Lipiview眼表干涉仪检查
    3.1.6 设备与耗材
    3.1.7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儿童干眼的诊断传统检测
    3.2.2 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结果
    3.2.3 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测结果
3.3 讨论
    3.3.1 儿童干眼的诊断困境
    3.3.2 传统的泪液检测与OSDI的相关性
    3.3.3 Keratograph5M在儿童干眼应用及其与OSDI相关性
    3.3.4 Lipiview分析仪在儿童干眼的应用及其与OSDI相关性
3.4 小结 四、伴长时间视频终端干眼儿童睑板腺及泪膜脂质层的特点
4.1 对象和方法
    4.1.2 眼表疾病指数问卷及病史调查
    4.1.3 干眼的诊断
    4.1.4 非侵入式眼表分析仪检查
    4.1.5 Lipiview眼表干涉仪检查
    4.1.6 设备与耗材
    4.1.7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长时间视频终端组与短时间视频终端组泪液相关检查结果的对比
    4.2.2 长时间视频终端组干眼各检测指标与OSDI间的相关性分析
    4.2.3 短时间视频终端组干眼各检测指标与OSDI间的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五、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伴干眼的泪液相关特征
5.1 对象和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眼表疾病指数问卷及病史调查
    5.1.3 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
    5.1.4 干眼的诊断
    5.1.5 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
    5.1.6 Lipiview眼表干涉仪检查
    5.1.7 设备与耗材
    5.1.8 统计分析
5.2 结果
    5.2.1 干眼伴过敏性结膜炎的特点
    5.2.2 干眼伴过敏性结膜炎与干眼伴过敏性结膜炎与VDT病史患者对比
5.3 讨论
    5.3.1 过敏性结膜炎
    5.3.2 过敏性结膜炎伴发干眼的特征
    5.3.3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伴发干眼可能机制
5.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儿童干眼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OCT成像技术进展
2 OCT成像在临床中的研究与应用
    2.1 OCT在眼科诊疗中的应用
    2.2 OCT在皮肤科诊疗中的应用
    2.3 OCT在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2.4 OCT在肿瘤科诊疗中的应用
    2.5 OCT在骨科诊疗中的应用
    2.6 OCT在口腔科诊疗中的应用
    2.7 OCT在妇科诊疗中的应用
    2.8 OCT在内分泌科诊疗中的应用
3 总结与展望

(3)《中医疗眼疾》第四至第八章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1.3 Objectives of the Task
1.4 Structure of This Report Chapter 2 Translation Process
2.1 In-depth Reading of the Source Text
2.2 Text Analysis
    2.2.1 Lexical Features
    2.2.2 Syntactic Features
    2.2.3 Textual Features
    2.2.4 Stylistic Features
2.3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2.4 Searching of Parallel Text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2.5 Auxiliary Tools and Means
2.6 Revision after Translation
    2.6.1 Self-checking
    2.6.2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3 J.C.Catford’s Translation Theory
3.1 Introduction to J.C.Catford’s Translation Theory
    3.1.1 Catford’s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3.1.2 Catford’s Translation Shifts
3.2 Significance of Catford’s Translation Theory on the Translation Chapter 4 Case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C.Catford’s Translation Theory
4.1 At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rms
    4.1.2 Transl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Terminologies
    4.1.3 Translation of Other Nouns and Verbs
4.2 At Syntactic Level
    4.2.1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of Passive Voice
    4.2.2 Translation of Attribute Clauses
    4.2.3 Translation of Difficult and Long Sentences
    4.2.4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with Inanimate Subjects
4.3 At Textual Level
    4.3.1 Translation of Passages
    4.3.2 Consistency of the Text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Summary of Translation Experience
5.2 Deficienc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Practice References Appendix 1 Source Text and Translation Text Appendix 2 Glossary of TCM terms Appendix 3 Glossary of Acronyms Acknowledgements

(4)三年来住院患者盲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
    1 我院住院盲目患者一般情况
    2.盲目患者治疗前各致盲病因的分布
    3.盲目患者治疗后仍未脱盲的病因分布
    4.治疗后仍未脱盲患者不同病因在年龄上的例数分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5)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睑缘与睑板腺形态、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收集
    1.2 病例收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2.2 裂隙灯检查及眼部相关检查
    2.3 泪膜破裂时间(TBUT
    2.4 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I,without anesthesia
    2.5 角膜荧光染色(Fl)
    2.6 睑板腺评估
    2.7 睑缘评估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睑缘指征的分析
    3.3 睑缘及睑板腺功能相关性分析
    3.4 睑板腺形态、结构的对比
    3.5 眼部症状的分析
4. 讨论
    4.1 MGD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4.2 MGD患者睑板腺形态、结构、功能的分析
    4.3 MGD患者睑缘异常的分析
    4.4 睑缘异常与睑板腺功能的相关性
    4.5 MGD患者眼部症状分析
5.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表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视光Ⅰ号配合耳穴贴压干预青少年假性及混合性近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近视的研究概况
        1.1 病名
        1.2 症状
        1.3 病因病机
        1.4 治疗
    2. 现代医学对于近视的研究概况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治疗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4 病例纳入标准
        2.5 病例排除标准
        2.6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2.7 实验方法
        2.8 数据统计
结果
    1. 疗前可比性分析
        1.1 四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四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
    2. 疗效分析
        2.1 假性近视、混合性近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及综合验光屈光度的比较
        2.2 根据自拟症状体征量表对患者评分,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
        2.3 四组总疗效比较
讨论
    1. 视光Ⅰ号立方依据及组方分析
        1.1 视光Ⅰ号立方依据
        1.2 组方分析
    2. 耳穴贴压的选穴治疗依据
        2.1 祖国医学对耳穴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耳穴的认识
        2.3 本研究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青少年假性及混合性近视的选穴依据
    3. 对照药物的选择
    4. 疗效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附件

(7)VEGF、Ang-1/Ang-2促进CNV分化成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细胞培养与因子作用观察
    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划痕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二、MTT法测定细胞增殖
        (一)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实验中不同浓度因子的筛选
        (二)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实验
        三、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一) 取材与方法
        (二) 结果
    分析
    结论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主要试剂及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一) CNV动物模型的制作
        (二) 血管生成素-1对CNV的抑制作用的评估
        (三) 血管生成素-1对视网膜毒性的评估
        (四) 血管生成素-1对已形成的CNV的作用的评估
        (五)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一、血管生成素-1对激光诱导的鼠CNV形成的抑制作用
        (一) CNV的发生率
        (二) CNV的眼底血管造影结果
        二、玻璃体注射血管生成素-1对视网膜毒性作用
        (一) 视网膜电图
        (二) 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
        三、血管生成素-1对已形成的CNV的作用
        (一) FFA结果显示
        (二) 组织病理切片照片
    分析
        一、血管生成素-1对激光诱导的鼠CNV的抑制作用
        二、玻璃体注射血管生成素-1对视网膜毒性作用
        三、血管生成素-1对已形成的CNV的作用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8)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略词
综述
参考文献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激光治疗近视会否烧伤眼球(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干眼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睑板腺与泪膜脂质层观察[D]. 宁玉贤.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2]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J]. 倪波,范应威,马琼,梁洁,方静,罗振坤,康宏向. 激光生物学报, 2018(06)
  • [3]《中医疗眼疾》第四至第八章汉译实践报告[D]. 吕伟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4]三年来住院患者盲目分析[D]. 王天佐. 石河子大学, 2015(01)
  • [5]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睑缘与睑板腺形态、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D]. 郑浩. 南华大学, 2014(02)
  • [6]视光Ⅰ号配合耳穴贴压干预青少年假性及混合性近视的临床研究[D]. 谢广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7]VEGF、Ang-1/Ang-2促进CNV分化成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卢秀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7)
  • [8]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D]. 胡艳波. 吉林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激光治疗近视会灼伤眼球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