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色不饱和聚酯胶粘剂的试制与应用

浅色不饱和聚酯胶粘剂的试制与应用

一、浅色不饱和聚酯胶粘剂试制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碧波[1](2017)在《风力发电设备用聚酯亚胺体系云母带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减少风力发电机在高塔上运行时因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的质量事故,需要将主绝缘材料的耐热性能等级由F级提升至H级,主绝缘材料主要有不饱和聚酯亚胺为胶粘剂的线缆和绕组绝缘用云母带两种。本文通过选择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漆的本体树脂作为胶粘剂主体树脂,通过对树脂改性,来控制胶粘剂的粘结强度和软化点。经红外光谱分析和热失重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改性获得的胶粘剂与浸渍树脂成分都为聚酯亚胺树脂,可以作云母带胶粘剂使用。对线缆用云母带和主绝缘绕组少胶带,分别研究了基材、云母纸选型、复合工艺、分切工艺、溶剂体系、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对云母带的影响,研制的产品经常规性能对比和绕包验证,符合国标要求。采用线缆用云母带和主绝缘绕组少胶带制备了模拟线棒,对其与TJ13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漆组成的绝缘结构进行浸水、冷热冲击、耐盐雾等环境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云母带贮存稳定性良好,无返粘、分层、掉粉等现象,工艺适用性良好,且与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漆构成的绝缘结构性能优良,可以满足大功率风力发电设备绝缘结构需求。

张通[2](2014)在《桐油改性松香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松香是一种天然可再生资源,含有共轭双键和羧基基团,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因此被广泛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但松香含有刚性的三菲环结构,使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刚性强、柔性差、脆性大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高分子材料上的应用。本论文通过桐油和松香间的Diels-Alder加成反应,将桐油的柔性链引入到松香结构中,合成含有柔性结构的改性松香,再将其用于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制备出一系列柔性的改性松香树脂高分子材料。以桐油和松香为原料,反应后经甘油酯化,合成柔性的改性松香甘油酯(GTR)。通过FT-IR表征、GPC分析、溴值测定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表明桐油和松香间发生了Diels-Alder加成反应;增加桐油用量,GTR的软化点和亚麻油溶液粘度下降,溶解性和热稳定性提高;将不同桐油用量的GTR与聚氨酯(PU)共混制备PU/GTR胶黏剂,桐油用量的增加,导致PU/GTR胶黏剂的相容性和T-剥离强度先增加后减小,PU/GTR胶黏剂胶膜的断裂伸长率增加、拉伸强度先增大再减小;当桐油和松香质量比例为10:100~40:100时,合成的GTR用于胶黏剂中,综合性能最佳。以顺丁烯二酸酐、桐油和松香为原料,合成顺丁烯二酸酐-桐油-松香的Diels-Alder加成物,用甘油酯化合成顺丁烯二酸酐-桐油-松香甘油脂(MR),结果表明:当桐油用量一定时,增加顺丁烯二酸酐用量,MR的Mw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软化点提高,亚麻油溶液的粘度增大,正庚烷容纳度减小;当顺丁烯二酸酐用量一定时,增加桐油用量,MR的Mw增大,分子量变宽,软化点减小,亚麻油溶液的粘度变化不大,正庚烷容纳度减小;当顺丁烯二酸酐和松香的摩尔比例为2:10、桐油和松香的质量比例为1-2:10时,MR的综合性能优异。以辛基苯酚、甲醛、桐油和松香为主要原料,合成松香改性桐油/辛基酚醛树脂(RTOP),结果表明:提高桐油用量可增大RTOP的分子量和亚麻油溶液的粘度,但软化点下降,正庚烷容纳度稍有降低;当辛基苯酚和甲醛的摩尔比例为1:1.8、松香和辛基苯酚的摩尔比例为1:0.7、桐油和松香的质量比例为15:100以内时,RTOP综合性能较优。

杨康[3](2012)在《聚酰亚胺表面涂层材料制备》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针对“聚酰亚胺表面涂层材料制备”项目的研究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该项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10研究所提出,用于探月工程绕月飞行器和登陆器外表面的国旗,这是我国首次在航天任务飞行器表面安装国旗。该项目的完成从一定意义上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航天事业的进步,彰显了国家象征,因此意义重大。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耐高低温、耐高能粒子、耐老化等诸多优异性能,常用于太空飞行器组件,技术及应用条件成熟。在聚酰亚胺表面涂装国旗,需考虑与基材的匹配性、涂层耐受高低温、耐高能粒子、耐老化等问题,因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章很少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仅有文献多以热控涂层为研究对象,与本项目要求差距较大。基于空间飞行的要求,我们针对涂层出气率等性能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底涂层采用聚酯氨基热固化涂层体系,中间涂层采用有机硅改性聚酯氨基热固化涂料,面层采用高硅含量聚酯氨基热固化涂料;颜填料选择高耐候、高遮盖力品种,并引入适量的纳米氧化锌、气相二氧化硅作为涂层的补强剂和消光剂;为了达到各涂层间的良好附着,我们对采用颜填料均进行了硅烷偶联剂活化,力求达到最佳效果。获得的涂料经多次丝网印刷制备出符合标准要求的“国旗”,经联合测试性能完全达到我国“星用材料”规范的要求,经联合验收,现已经入提供“正样”阶段,预计很快能够装机使用。

唐克亚[4](2011)在《DFA改性UPR的合成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不饱和聚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通用不饱和聚酯存在韧性差、冲击强度低、断裂伸长率小等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其改性以改善其应用性能。论文工作以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二聚脂肪酸部分代替邻苯二甲酸酐,与顺丁烯二酸酐和丙二醇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二聚酸改性不饱和聚酯,固化后得到二聚酸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并通过对合成工艺的优化、聚酯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得到性能更为优良、高效、廉价的改性不饱和聚酯。这项工作对拓展改性不饱和聚酯的合成方法、合成性能更优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首先探讨了不饱和聚酯的合成配方、合成工艺,并用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对二聚酸改性不饱和聚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改性不饱和聚酯的适宜合成工艺条件为:第一步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是2h;第二步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是3.5h。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其用量为反应物总量的1.0%。以二聚酸改性不饱和聚酯为基体固化成型,探索了苯乙烯加入量、过氧化苯甲酰加入量、固化时间、固化温度对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典型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改性不饱和树脂聚酯的适宜合成配比为:饱和酸与不饱和酸的摩尔比2.4:1;较佳固化条件为:苯乙烯用量与顺丁烯二酸酐的比为3.5:1,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为1.0%,固化温度为80℃,固化时间4h。与通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对比,测定红外、力学性能、耐碱性、耐水性、耐燃性以及热失重分析,并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材料冲击断面的微观结构。性能比较后表明:改性不饱和聚酯与通用不饱和聚酯具有相似的结构;引入二聚酸,不饱和聚酯树脂韧性得到提高,所得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冲击断面表现为韧性断裂;当二聚酸含量为16.04%时,制备的改性UPR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与通用UPR材料相比,断裂伸长率从2.0%增加到41.5%、冲击强度从5.990kJ/m2提高到28.356kJ/m2,且改性材料的耐碱性、耐水性能及热稳定性均有提高。

黄海涛[5](2008)在《梯度复合法制备人造大理石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传统复合型人造大理石存在强度低、密度大、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易分层等问题进行一系列研究。首先,通过添加不同填料改善饰面层和结构层的热膨胀性,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确定饰面层和结构层的最佳配比。然后,在饰面层与结构层之间制备过渡层来粘结上下两层,且过渡层的组分呈梯度变化,缓解外界温度的变化在界面产生的热应力,解决产品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易分层的问题。通过研究不同单一填料以及共混填料对复合型人造大理石饰面层热膨胀性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填料CaCO3、Al(OH)3和彩砂填充饰面层时,不同粒径的填料改性效果不同。综合考虑饰面层的强度和操作性等因素,确定饰面层的填料的最佳配比为,共混无机填料/树脂定为2.5:1,0.074mmCaCO3/(0.1875~0.125)mm彩砂按2:1复配,此时体系的热膨胀系数为1.85×10-5/℃。以氯氧镁水泥作为复合型人造大理石的结构层,克服了产品强度低、力学性能差等问题。通过添加不同单一填料以及共混填料改善复合型人造大理石结构层热膨胀性。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热膨胀系数较大的填料可以提高复合型人造大理石结构层的热膨胀系数,随着填料的增加,体系的热膨胀系数增大。确定结构层填料的最佳配比为,固定聚苯颗粒的量为35%,花生壳粉/聚苯颗粒为5%,此时体系的热膨胀系数为1.08×10-5/℃。在此基础上通过真空乳液浸渍改善结构层的耐水性,综合考虑试块的软化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确定浸渍的最佳条件为,选用共混乳液,黏度1050mPa·s,时间120min,真空度0.07MPa,此时结构层的软化系数为0.95。过渡层采用氯氧镁水泥和聚合物乳液体系,磷酸镁水泥和聚合物乳液体系,磷酸铝水泥和聚合物乳液体系。从粘结强度和热膨胀性两方面确定过渡层的最佳配比。确定过渡层的最佳配比为,KT8034A型丙烯酸乳液与氯氧镁水泥按聚灰比为10%、20%和30%进行梯度复合,此时的粘结强度为3.2MPa,热膨胀系数为1.21×10-5/℃。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Editorial Office[6](2003)在《2001~2002年国外塑料工业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收集了 2 0 0 1年 7月到 2 0 0 2年 6月有关国外塑料工业的相关期刊资料 ,介绍了 2 0 0 1年到 2 0 0 2年国外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 ,提供了世界各地域塑料原材料的产量及构成比 ,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墨西哥、芬兰、西班牙等国家的树脂产量、消费量及增长率 ,以及日本、西欧、北美等地区的不同品种塑料原料消费量和增长率统计。按通用热塑性树脂 (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 )、工程塑料 (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 )、通用热固性树脂 (酚醛、聚氨酯、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 )、特种工程塑料 (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 )不同品种的顺序 ,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有关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付晏彬,平磊[7](2000)在《浅色不饱和聚酯胶粘剂试制及应用》文中指出文中介绍不饱和聚酯胶粘剂的合成工艺 ,力学性能及在装饰材料方面的应用

宁军[8](1996)在《1994~1995年我国塑料工业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1994~1995年我国塑料工业进展.依据1994年7月~1995年6月国内有关合成树脂和塑料工业的文献资料,对通用热塑性树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ABS)、热固性树脂(包括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和不饱和聚酯)、工程塑料(包括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特种工程塑料(包括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和聚醚砜)以及有机硅树脂、有机氟树脂的产量和消费、合成工艺、树脂品种延伸、产品应用开发等进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且对塑料成型加工与设备、塑料助剂、塑料的分析测试及应用领域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

陈贫[9](1987)在《湖北省1986年化工技术进展综述》文中指出 1986年我省化工战线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厂长负责制,贯彻执行“巩固、消化、补充、完善”的方针。我省化工生产虽然遇到了电力供应不足,流动资金紧缺,原材料涨价和运输费用提高,特别是支农产品象化肥、农药、磷矿石曾一度滞销严重积压,上半年化学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6%,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生产支农产品的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由于各级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贯彻、落实了国务院下达的“关于小化肥临时降价补贴”的通知,加上化工战线广大职工迎难而进,共渡难关,眼睛向内,积极挖掘企业潜力,改变产品结构,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从而使化工生产逐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松香再加工科研小组[10](1975)在《松香再加工情况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一、开展松香再加工科研工作的意义松香在现代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的松香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总产量占世界第二位,而脂松香已占世界第一位。松香是轻工、化工、电器、国防等部门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我国重要出口物资之一,主要用于肥皂、造纸、油漆、油墨和合成树脂等工业上,1972年我国传统大宗出口产品中松香占第三位,1973年跃居第一位,为国家换取

二、浅色不饱和聚酯胶粘剂试制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色不饱和聚酯胶粘剂试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风力发电设备用聚酯亚胺体系云母带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云母带组成及分类
        1.1.2 云母带的制备方法
        1.1.3 云母带研究进展
        1.1.4 电机绝缘耐热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2.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2.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2.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制备方法
        2.2.1 云母带胶粘剂制备方法
        2.2.2 线缆用云母带制备方法
        2.2.3 绕组绝缘少胶带制备方法
        2.2.4 模拟线棒绝缘结构的制备方法
        2.2.5 模拟线圈的制备方法
    2.3 测试方法
        2.3.1 粘度测试
        2.3.2 胶粘剂红外光谱表征
        2.3.3 胶粘剂TG表征
        2.3.4 云母带组成测试
        2.3.5 云母带机械性能测试
        2.3.6 云母带电气性能测试
        2.3.7 云母带柔软性测试
        2.3.8 云母带挺度测试
        2.3.9 云母带渗透性测试
第三章 线缆用云母带
    3.1 胶粘剂对云母带的影响
        3.1.1 合成聚酯亚胺胶粘剂的基本性能对比
        3.1.2 胶粘剂固含量对粘度的影响
        3.1.3 胶粘剂软化点对云母带柔软性和挺度的影响
    3.2 云母纸对云母带的影响
        3.2.1 云母纸选型
        3.2.2 云母纸渗透时间和纵向拉伸强度对云母带性能的影响
    3.3 工艺参数对云母带的影响
        3.3.1 复合工艺参数对云母带的影响
        3.3.2 分切工艺参数对云母带的影响
        3.3.3 分切过程PFMEA
    3.4 产品常规性能对比及应用验证
        3.4.1 云母带产品常规性能对比
        3.4.2 云母带产品应用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线圈绕组绝缘用少胶带
    4.1 基材对少胶带的影响
    4.2 溶剂体系对少胶带的影响
        4.2.1 胶粘剂溶剂体系对少胶带的影响
        4.2.2 挥发物含量对少胶带的影响
    4.3 工艺参数对少胶带的影响
        4.3.1 上胶工艺对少胶带的影响
        4.3.2 分切工艺对少胶带的影响
    4.4 制备过程的环境对少胶带的影响
    4.5 贮存环境对少胶带的影响
    4.6 产品常规性能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云母带的工程应用研究
    5.1 主绝缘结构的性能验证
        5.1.1 模拟线棒性能
        5.1.2 模拟环境测试
    5.2 工程应用研究
        5.2.1 线缆用云母带工程应用
        5.2.2 绕组绝缘少胶带工程应用
        5.2.3 绝缘结构工程应用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2)桐油改性松香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松香
        1.1.1 松香的化学结构
        1.1.2 松香的双键反应
        1.1.3 松香的羧基反应
    1.2 松香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1.2.1 松香基聚酯类树脂
        1.2.2 松香基环氧树脂
        1.2.3 松香基聚氨酯树脂
        1.2.4 松香基丙烯酸酯
        1.2.5 松香基聚酰胺、聚酰亚胺树脂
    1.3 课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及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原料、试剂、仪器及分析测试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
        2.3.2 凝胶色谱(GPC)分析
        2.3.3 溴值测定
        2.3.4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
        2.3.5 软化点测定
        2.3.6 麻油溶液粘度测定
        2.3.7 正庚烷容纳度测定
        2.3.8 酸值测定
        2.3.9 热性能分析
        2.3.10 溶解性测试
        2.3.11 高分子相容性测试
        2.3.12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测试
        2.3.13 T-剥离强度测试
第三章 桐油改性松香甘油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桐油改性松香甘油脂(GTR)的合成
        3.1.2 聚氨酯/GTR(PU/GTR)胶黏剂的制备
        3.1.3 PU/GTR胶黏剂胶膜的制备
    3.2 桐油和松香反应研究
        3.2.1 FT-IR表征
        3.2.2 GPC分析
        3.2.3 溴值测定
        3.2.4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
    3.3 GTR性能测试
        3.3.1 桐油用量对GTR软化点的影响
        3.3.2 桐油用量对GTR溶解性能的影响
        3.3.3 桐油用量对GTR亚麻油溶液粘度的影响
        3.3.4 桐油用量对GTR热性能的影响
    3.4 桐油用量对PU/GTR胶黏剂性能影响
        3.4.1 对PU/GTR胶黏剂相容性的影响
        3.4.2 对PU/GTR胶黏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T-剥离强度的影响
    3.5 本章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顺丁烯二酸酐-桐油-松香甘油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1 顺丁烯二酸酐-桐油-松香甘油酯(MR)的合成
    4.2 合成原理
    4.3 FT-IR表征与分析
    4.4 顺丁烯二酸酐和松香的摩尔比例对MR性能的影响
        4.4.1 对MR的M_w和PDI的影响
        4.4.2 对MR软化点的影响
        4.4.3 对MR亚麻油溶液性能的影响
        4.4.4 顺丁烯二酸酐最佳比例的确定
    4.5 桐油和松香的质量比例对MR性能的影响
        4.5.1 对MR的Mw及其PDI的影响
        4.5.2 对MR软化点的影响
        4.5.3 对MR亚麻油溶液性能的影响
        4.5.4 桐油最佳比例的确定
    4.6 本章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松香改性桐油/辛基酚醛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立索尔辛基酚醛浆的合成
        5.1.2 松香改性桐油/辛基酚醛树脂(RTOP)的合成
    5.2 合成原理
    5.3 辛基苯酚和甲醛摩尔比例对RTOP性能的影响
        5.3.1 对RTOP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5.3.2 对RTOP软化点、亚麻油溶液的粘度和正庚烷容纳度的影响
    5.4 辛基酚醛浆用量对RTOP性能的影响
        5.4.1 对RTOP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5.4.2 对RTOP软化点、亚麻油溶液的粘度和正庚烷容纳度的影响
    5.5 桐油加入顺序和用量对RTOP性能的影响
        5.5.1 桐油的加入顺序
        5.5.2 桐油用量对RTOP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5.5.3 桐油用量对RTOP软化点、亚麻油溶液粘度和正庚烷容纳度的影响
    5.6 FT-IR表征
    5.7 本章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工作不足与建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聚酰亚胺表面涂层材料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聚酰亚胺薄膜概述
    1.2 聚酰亚胺膜表面涂层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金属涂层
        1.2.2 热控涂层
        1.2.3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MoS2基固体润滑涂层
        1.2.4 我国聚酰亚胺材料及表面涂层技术概况
第二章 试验部分
    2.1 主要研究方案
        2.1.1 采用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技术措施)
        2.1.1.1 基板表面处理工艺选择
        2.1.1.2 底涂层技术路线的选择
        2.1.1.3 中间涂层技术路线的选择
        2.1.1.4 面涂层技术路线的选择
        2.1.1.5 涂装工艺研究
        2.1.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2.2 试验原材料及主要设备仪器
        2.2.1 试验原材料
        2.2.2 主要设备仪器
    2.3 底/中/面涂层的基本配方
    2.4 底涂层树脂合成、配漆工艺及流程
        2.4.1 树脂合成工艺
        2.4.2 研磨工艺
        2.4.3 底涂层工艺流程简图
    2.5 中间涂层树脂合成、配漆工艺及流程
        2.5.1 合成工艺
        2.5.2 研磨工艺
        2.5.3 中间涂层涂料工艺流程简图
    2.6 面涂层树脂合成、配漆工艺及流程
        2.6.1 合成工艺
        2.6.2 研磨工艺
        2.6.3 中间涂层涂料工艺流程简图
    2.7 涂装工艺
    2.8 表征及评价
        2.8.1 红外光谱测试(FT-IR)
        2.8.2 固含量和转化率的测定
        2.8.3 附着力
        2.8.4 柔韧性
        2.8.5 冲击强度
        2.8.6 耐水性
        2.8.7 人工老化
        2.8.8 交变湿热试验
        2.8.9 温度冲击试验
        2.8.10 高温试验
        2.8.11 低温试验
        2.8.12 颜色、布局和比例
        2.8.13 电阻率测试
        2.8.14 耐紫外辐照
        2.8.15 综合辐照
        2.8.16 色彩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处理工艺选择
        3.1.1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清洗
        3.1.2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活化处理
    3.2 底涂层体系的选择
        3.2.1 硅烷偶联剂的选择
        3.2.2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3.2.3 底涂层的选择与确定
        3.2.3.1 底涂层树脂体系的选择
        3.2.3.2 底涂层树脂合成
        3.2.3.3 固化剂的选择
        3.2.3.4 底涂层溶剂体系的选择
        3.2.3.4.1 溶胀聚酰亚胺薄膜的溶剂的选择
        3.2.3.4.2 底涂层溶剂体系的确定
        3.2.3.4.3 混合溶剂配比的确定
        3.2.4 底涂层颜填料体系的确定及前处理
        3.2.4.1 底涂层颜填料体系的确定
        3.2.4.2 底涂层颜填料的前处理
    3.3 中间涂层涂料的选择与确定
        3.3.1 中间涂层涂料用树脂的确定
        3.3.1.1 有机硅树脂
        3.3.1.2 聚酯树脂选择
        3.3.2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合成
        3.3.2.1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工艺种类分析
        3.3.2.2 氯硅烷水解
        3.3.2.3 甲基苯基单体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因素
        3.3.2.4 原料加入顺序的影响
        3.3.2.5 原料中酸的含量以及反应温度的影响
        3.3.2.6 水解缩合反应的时间
        3.3.2.7 硅中间物的红外表征
        3.3.3 硅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3.3.3.1 硅醇中间体的用量对耐水性的影响
        3.3.3.2 硅醇中间体的用量对吸水率的影响
        3.3.3.3 硅醇中间体的用量对耐热性的影响
        3.3.3.4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红外光谱图
        3.3.4 面涂层树脂体系的确定
        3.3.5 中间涂层、面层颜填料体系的选择
    3.4 施工工艺研究与确定
        3.4.1 制版对涂装影响
        3.4.2 涂料粘度的影响
        3.4.3 干燥条件的影响
第四章 测试结果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DFA改性UPR的合成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不饱和聚酯及其改性研究
        1.2.1 不饱和聚酯的定义
        1.2.2 不饱和聚酯改性研究进展
        1.2.2.1 增韧改性
        1.2.2.2 阻燃改性
        1.2.2.3 低收缩改性
    1.3 二聚脂肪酸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1.3.1 二聚酸概述及其结构和性质
        1.3.2 二聚酸的现状及市场前景
        1.3.2.1 国外二聚酸的市场现状
        1.3.2.2 国内二聚酸的现状及市场情况
        1.3.3 二聚酸的应用
        1.3.3.1 合成二聚酸型聚酰胺
        1.3.3.2 合成聚酯
        1.3.3.3 作为改性剂
        1.3.3.4 二聚酸衍生物
    1.4 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二聚酸改性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合成机理
        2.2.2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3 合成工艺的改进
        2.2.4 改性不饱和聚酯的合成
    2.3 测试与表征
        2.3.1 酸值的测定
        2.3.2 红外光谱(FT-IR)测试
        2.3.3 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2.3.4 不饱和聚酯树脂外观和透明度的测试
    2.4 改性不饱和聚酯的配方设计
    2.5 合成工艺条件对改性不饱和聚酯合成反应的影响
        2.5.1 投料方式
        2.5.2 催化剂的筛选
        2.5.3 催化剂的用量
        2.5.4 反应温度
        2.5.5 反应时间
    2.6 产物的性能及结构表征
        2.6.1 红外光谱
        2.6.2 聚酯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聚酸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合成原理
        3.2.2 树脂的固化原理
        3.2.3 主要原料及仪器
        3.2.4 聚酯的合成
        3.2.5 聚酯树脂材料的制备
    3.3 性能测试方法
        3.3.1 材料的拉伸性能
        3.3.2 材料的冲击性能
        3.3.3 材料的耐水性
        3.3.4 材料的耐碱性
        3.3.5 扫描电镜分析(SEM)
        3.3.6 热失重(TGA)分析
        3.3.7 材料的燃烧性能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聚酯的交联密度对改性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
        3.4.1.1 合成物配比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3.4.1.2 合成物配比对冲击性能的影响
        3.4.1.3 合成物配比对耐水性的影响
        3.4.1.4 合成物配比对耐碱性的影响
        3.4.2 交联剂用量对改性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
        3.4.2.1 改性材料的拉伸性能
        3.4.2.2 改性材料的冲击性能
        3.4.2.3 改性材料的耐水性
        3.4.2.4 改性材料的耐碱性
        3.4.3 引发剂用量对改性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
        3.4.3.1 改性材料的拉伸性能
        3.4.3.2 改性材料的冲击性能
        3.4.3.3 改性材料的耐水性
        3.4.3.4 改性材料的耐碱性
        3.4.4 固化时间对改性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
        3.4.4.1 改性材料的拉伸性能
        3.4.4.2 改性材料的冲击性能
        3.4.4.3 改性材料的耐水性
        3.4.4.4 改性材料的耐碱性
        3.4.5 固化温度对改性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
        3.4.5.1 改性材料的拉伸性能
        3.4.5.2 改性材料的耐水性
        3.4.5.3 改性材料的耐碱性
        3.4.6 二聚酸对改性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
        3.4.6.1 改性材料的拉伸性能
        3.4.6.2 改性材料的冲击性能
        3.4.6.3 改性材料的耐水性
        3.4.6.4 改性材料的耐碱性
        3.4.7 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和通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性能的比较
        3.4.7.1 改性前后聚酯的结构分析
        3.4.7.2 改性树脂和通用树脂性能的比较
        3.4.7.3 材料断面的结构分析
        3.4.7.4 材料的热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梯度复合法制备人造大理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树脂型人造大理石的研究
        1.1.1 影响树脂型人造大理石性能的因素
        1.1.2 树脂型人造大理石的改性研究
        1.1.3 树脂型人造大理石的应用
    1.2 无机型人造大理石的研究
        1.2.1 高铝水泥型人造大理石
        1.2.2 镁质胶凝型人造大理石
        1.2.3 石膏型人造大理石
        1.2.4 微晶玻璃型人造大理石
        1.2.5 其它无机类型人造大理石
    1.3 有机无机复合型人造大理石
2 复合型人造大理石饰面层热膨胀性研究
    2.1 饰面层的制备
        2.1.1 试验原料与仪器
        2.1.2 试块的制备
    2.2 饰面层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添加单一填料对饰面层热膨胀性影响
        2.3.2 二元填料共混对饰面层热膨胀性影响
        2.3.3 不同粒径的填料改善饰面层热膨胀性机理分析
        2.3.4 饰面层最佳填料量的确定
        2.3.5 本章小结
3 复合型人造大理石结构层性能的研究
    3.1 添加填料对结构层热膨胀性影响
        3.1.1 试验原料与仪器
        3.1.2 试验方法
        3.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4 结构层最佳填料量的确定
    3.2 真空乳液浸渍提高结构层耐水性的研究
        3.2.1 试验原料与仪器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4 真空乳液浸渍提高结构层耐水性机理分析
        3.2.5 真空乳液浸渍提高结构层耐水性最佳条件的确定
        3.2.6 真空乳液浸渍对结构层热膨胀性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复合型人造大理石过渡层性能的研究
    4.1 氯氧镁水泥和聚合物乳液体系
        4.1.1 试验原料与仪器
        4.1.2 试验方法
        4.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磷酸镁水泥和聚合物乳液体系
        4.2.1 试验原料与仪器
        4.2.2 试验方法
        4.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磷酸铝水泥和聚合物乳液体系
        4.3.1 试验原料
        4.3.2 试验方法
        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过渡层最佳配比的确定
    4.5 过渡层提高上下两层连接强度的机理分析
    4.6 复合型人造大理石上下两层间的性能
    4.7 复合型人造大理石的力学性能
    4.8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浅色不饱和聚酯胶粘剂试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
    2.2 胶粘剂合成
    2.3 胶粘剂的表征
    2.4 试样及性能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原料比值对胶粘剂质量的影响
    3.2 合成温度的控制
    3.3 力学性能测试
4 应用

四、浅色不饱和聚酯胶粘剂试制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风力发电设备用聚酯亚胺体系云母带及其应用研究[D]. 何碧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7(01)
  • [2]桐油改性松香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张通. 太原理工大学, 2014(03)
  • [3]聚酰亚胺表面涂层材料制备[D]. 杨康. 兰州大学, 2012(05)
  • [4]DFA改性UPR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 唐克亚. 河南工业大学, 2011(01)
  • [5]梯度复合法制备人造大理石的研究[D]. 黄海涛. 河北理工大学, 2008(09)
  • [6]2001~2002年国外塑料工业进展[J].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Editorial Office. 塑料工业, 2003(03)
  • [7]浅色不饱和聚酯胶粘剂试制及应用[J]. 付晏彬,平磊.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0(02)
  • [8]1994~1995年我国塑料工业进展[J]. 宁军. 塑料工业, 1996(02)
  • [9]湖北省1986年化工技术进展综述[J]. 陈贫. 湖北化工, 1987(03)
  • [10]松香再加工情况调查报告[J].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松香再加工科研小组. 林化科技, 1975(02)

标签:;  ;  ;  ;  ;  

浅色不饱和聚酯胶粘剂的试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