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胸部X线断层扫描、CT和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比较

肺癌胸部X线断层扫描、CT和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比较

一、肺癌的胸片体层片与CT、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聂春晖[1](2011)在《影像学与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早期肺癌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气管插管由同轴微导管超选择精确定位,灌注不同剂量的甲基胆蒽(methylcholanthrene, MCA)、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及超液化碘油混悬液,诱导犬肺癌模型,为肺癌深入研究建立新的平台。通过影像学的胸部X线平片、计算机螺旋断层扫描摄像术(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tumor maker, TM)检测及病理检查,探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早期的影像学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改变及病理学表现,从分子生物影像学提出早期肺癌诊断的新标准,使肺癌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产生一个新飞跃。材料与方法选用30只犬龄1-3岁,体重15-20Kg的杂种犬为研究对象,雌雄均有。实验前均行疫苗接种,观察数日确定犬仍处于健康状态后随机将30只犬分为A(8只)、B(8只)、C(7只)、D(7只)四组。饲养数日观察实验犬正常,经犬前腿取静脉血3m1,室温下保存0.5-1h,离心取上层血清,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将犬进行全身麻醉,采用改良式气管插管出同轴微导管精确定位向右肺隔叶灌注致癌药物:A、C组灌注甲基胆葸(MCA)0.25g+二乙基亚硝胺(DEN)0.38g+超液化碘油混悬3m1;B、D组灌注甲基胆葸(MCA)0.35g+二乙基亚硝胺(DEN)0.48g+超液化碘油混悬3m1。分别在第6、12个月对四组实验犬再次进行血清TM检测。同时分别行X线胸片、CT、DSA检查。C、D组实验犬在饲养12月做完上述检查后处死,取注药部位肺组织,加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μm)HE染色,根据标本染色情况,选取结构完整标本进行后续染色观察及统计处理。检测四组实验犬不同时期CA125、Cyfra21-1、CEA、SCC-Ag、Cal 53、DR70、NSE 7种血清TM,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观察TM指标是否随时间的推移增高。在不同时期对四组实验犬进行CT和DSA支气管动脉造影(Bronchial Arteriography, BAG)检查。实验犬全身麻醉后,先进行CT检查,观察实验犬注药部位是否有可见炎性改变、肿瘤样改变。DSA检查经右侧股动脉穿刺,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BAG。穿刺成功后,经导丝置入导管鞘和C3导管,在胸主动脉近气管隆突附近以后、右、前、左的顺序寻找支气管动脉开口。当导管头有嵌顿、落空感,不再随心脏搏动而上下移动时,经导管注入少量对比剂,确定导管进入支气管动脉后,行DSA支气管动脉造影。应用高压注射器以每秒2m1的速度注入4m1对比剂,观察支气管动脉造影的表现。是否左右支气管动脉共干,支气管动脉是否增粗、变形,有无肿瘤血管及染色,是否存在其它动脉向注药部位供血。通过仔细观察DSA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分析在动脉期、实质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的BAG结果,确定肿瘤的供血动脉来源、形态及肿瘤染色情况。造影结束后,肌注抗菌素预防感染。病理学检查,所有标本行HE染色,通过光镜观察灌注致癌物部位在诱发癌变过程中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标本HE染色切片进行形态计量与分别计数方法。结果1.胸部X线平片:6个月时沉积在犬右肺膈叶的致癌物质混悬液的密度较前变淡,范围缩小,12月时大小范围进一步缩小,未见确切软组织肿块影。2.螺旋CT平扫:6个月时所有实验犬致癌物混悬液沉积良好,注药部位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周围可见磨玻璃密度影,邻近胸膜增厚粘连。B组2只实验犬混悬液沉积周边可见多发小叶中心结节。12月时致癌物混悬液大小范围较前缩小,其邻近胸膜仍可见增厚粘连。双肺纹理较前增多,肺野透过度不均,右肺可见多发磨玻璃密度结节影。支气管扩张更加明显,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明显。D组1只实验犬增厚的气管周围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块状密度影。B、D组各有1只实验犬可见片状肺不张。3.DSA支气管动脉造影:所有犬支气管动脉均与肋间动脉共干。注药后6个月的支气管动脉管壁光滑,走行自然。动脉早、中、晚三期均未见异常血管及肿瘤染色影。注药后12个月,B、D组各有1只实验犬可见支气管动脉增粗,走行迂曲,并可见肿瘤样血管向右肺致癌物质混悬液灌注部位的不规则肿块供血。肿瘤染色明显,从动脉早期持续到动脉晚期。其余实验犬支气管动脉走行自然,仍未见异常新生血管及肿瘤染色影。4.TM检测:实验犬A、C组和B、D组的CEA、Cyfra21-1、SCC、CA153、CA125、DR70、NSE7项TM浓度,灌注药物前和第6个月、第12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比较,浓度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和B、D组灌注致癌物质混悬液的浓度不同,两种浓度对以上7种血清TM浓度影响,除Ca153,其余6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学检查:15只实验犬右肺注药部位及周边可见各种改变。D组形成肿块的实验犬镜下可见大量的不典型增生的细胞巢或细胞团,似“癌巢”,其内可见炎性增生细胞及不典型增生的组织细胞,周边可见出血。部分支气管上皮假复层细胞鳞状化生为柱状上皮细胞。其他实验犬分别可见急慢性肺炎改变、肺气肿改变、纤维组织增生及大量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1.首次联合影像学、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病理学检查探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提出肺癌早期诊断的新标准,为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提高综合治疗效果建立新的平台。2.提出犬早期肺癌诊断参考标准:犬CT显示肺脏有磨玻璃样改变及/或软组织肿块,DSA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肿瘤样血管及染色,犬血清TM中Cal 25、CEA、SCC-Ag、Ca153、Cyfra21-1、NSE、DR70升高异常明显,病理学检查有不典型增生等改变时,既使犬胸部平片显示正常也高度提示为早期肺癌。3.联合检测犬血清Ca125、CEA、SCC-Ag、Ca153、Cyfra21-1、NSE、DR70浓度,测出其正常范围为:Ca125(19.253-19.465μt/m1)、CEA(7.707-27.543ng/1)、SCC-Ag(71.519-109.351pg/m1)、Cal 53(1.397-1.711μ/m1)、Cyfra21-1(0.738-1.7221μg/1)、NSE(175.095-195.425ng/1)、DR70(0.327-0.405μg/1),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血清TM对犬肺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4.提出诱导犬肺癌的最佳致癌物剂量为:0.35g MCA+0.48g DEN+3m1超液化碘油。

任东铭[2](2008)在《肺癌的DSA与CT分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CT与DSA对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分期的差异,比较二者对中央型肺癌临床分期的敏感性,探讨二者对肺癌临床分期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为肺癌的分期寻找较好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同一批非肿瘤分期因素而不能行外科手术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CT与DSA检查的研究,观察各自肺癌分期中大于等于Ⅲa及小于Ⅲa的患者检出率的差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别计算CT和DSA与金标准比较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51例患者中,CT分期大于、等于Ⅲa18例,小于Ⅲa的33例。而DSA分期大于、等于Ⅲa分期的42例,小于Ⅲa的9例。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诊断实验分析,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DSA的检出率高。结论:在中央型肺癌临床分期的检查中,DSA的敏感度要强于CT检查,二者相结合是中央型肺癌临床分期的较好方法。

王孔林,敬秋华,刘建国[3](2004)在《肺癌的胸片体层片与CT、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胸片、体层片、CT和支气管动脉造影 (BA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 80例肺癌患者的胸片、体层片和CT、BAG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4 0例肺癌的胸片、体层片诊断正确 2 6例 ,正确率 6 5 %。定性困难 10例 ,误诊 4例。CT结合X线片诊断正确 39例 ,正确率97.5 % ,误诊 1例。 4 0例肺癌行BAG其中有肿瘤染色和肿瘤血管者分别为 2 0例和 2 7例。结论 :胸片、体层片在诊断肺癌方面与CT相比有一定差距 ,以CT的诊断价值较高 ,而BAG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谢建强,沈军[4](2001)在《肺癌的胸片体层片与CT、BAG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胸片,体层片和CT,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对101例患者的胸片、体层片和CT、BAG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肺癌:胸片、体层片诊断正确43例(70.5%);定性困难16例(26.2%);误诊8例(13.1%)。CT诊断正确57例(93.4%);误诊4例(6.6%)。40例肺癌: BAG中有肿瘤血管改变者35例(87.5%)。特征性造影表现有肿瘤血管(27例、67.5%);肿瘤染色(20例、50%);肿瘤包绕(835例、87.5%)。结论:胸片、体层片和CT对肺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以CT为优.胸片、体层片显示段以上支气管情况和肿块整体形态较好,CT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轮廓、瘤周、纵隔胸膜转移和纵隔旁及脊柱旁区病灶具有明显优势.BAG对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二、肺癌的胸片体层片与CT、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癌的胸片体层片与CT、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影像学与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早期肺癌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影像学与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早期肺癌的实验研究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2)肺癌的DSA与CT分期(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中文结构式摘要
    英文结构式摘要
二、英文缩略词
三、论文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
    综述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肺癌的胸片体层片与CT、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像学与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早期肺癌的实验研究[D]. 聂春晖.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4)
  • [2]肺癌的DSA与CT分期[D]. 任东铭. 中国医科大学, 2008(08)
  • [3]肺癌的胸片体层片与CT、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比较[J]. 王孔林,敬秋华,刘建国. 农垦医学, 2004(06)
  • [4]肺癌的胸片体层片与CT、BAG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比较[J]. 谢建强,沈军.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1(02)

标签:;  ;  ;  ;  ;  

肺癌胸部X线断层扫描、CT和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