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与手术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与手术治疗

一、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崔敏,唐小勇,邓永兵,刘阳,王杨灵犀[1](2022)在《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冲洗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冲洗引流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并探讨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神经外科诊断为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7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冲洗引流术)32例和常规组(小骨窗开颅冲洗引流术)41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影响血肿复发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线改善程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血肿复发率及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抗凝治疗是术后血肿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对于小骨窗开颅冲洗引流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神经内镜辅助未能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术前抗凝药物使用可能是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危险因素。

何明方,涂小龙,吴政俊,刘宏[2](2022)在《CT和MRI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CT和MRI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均进行CT检查,其中33例患者行MRI检查,分析CT和MRI表现。患者均进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3个月内复查颅脑CT或MRI,观察硬膜下血肿消失以及是否复发。结果 80例患者(102个血肿)CT表现:半月形低密度影69个(67.65%),新月形高密度影7个(6.86%),混合密度影19个(18.63%),等密度影7个(6.86%)。33例患者(40个血肿)进行MRI检查,30个(75.00%)血肿T1WI呈新月形高信号影,10个(25.00%)血肿呈等信号影,所有血肿T2WI呈极高信号影。CT准确率为91.25%,误诊率为8.75%(等密度影);MRI准确率为100%。钻孔引流术治疗后,71例痊愈,复查CT表现为血肿已经清除;9例术后复发(11.25%)。双侧血肿患者复发率为27.27%,明显高于单侧血肿患者的5.17%(χ2=7.803,P=0.005)。CT非低密度影患者复发率为28.57%,明显高于CT低密度影患者的5.08%(χ2=5.899,P=0.015)。结论 CT对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价值较高,对于等密度影易造成误诊;可行MRI检查进一步明确。CT和MRI表现与患者术后硬膜下血肿复发有一定关联,对于双侧血肿、非低密度影患者应加强重视。

邓平福[3](2021)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上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257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2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患者和非谵妄组两组,并统计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运用SPSS 22.0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谵妄组与非谵妄组的对比分析,再将两组间有显着差异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1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发生术后谵妄43例(20.1%),其中患者谵妄出现在第一天的有23例(53.4%),第二天的有9例(21.0%),第三天的有11例(25.6%)。在谵妄类型上,活动亢进型谵妄13例(30.2%),活动抑制型谵妄13例(30.2%),混合型17例(39.6%)。按照谵妄严重程度分级,轻度谵妄14例(32.6%),中度谵妄18例(41.9%),重度谵妄11例(25.6%)。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术前中线偏移程度、入院时MGS分级、术前血肿厚度、手术时长、术前白蛋白值、ASA分级情况、术后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术后进入ICU监护、术后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在谵妄组和非谵妄组间有明显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中线偏移程度、术后进入ICU监护、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术后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术后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入院时MGS分级可能是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21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的患者共43例(20.1%)。谵妄组与非谵妄组间年龄、术前白蛋白值、术前中线偏移值、入院时MGS分级、术前血肿厚度、手术时间、ASA分级是否≥3级、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是否入ICU监护有显着差异。术前中线偏移值、术后进入ICU监护、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术后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术后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入院时MGS分级6个因素可能为导致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华茂[4](2021)在《螺旋CT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诊断的价值评估》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螺旋CT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分析和总结螺旋CT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CT扫描显示,血肿部位右侧颅盖骨内板下21例,左侧颅盖骨内板下25例,大脑镰11例,小脑幕8例;左侧血肿25例,右侧血肿23例,双侧血肿17例;血肿量38~76ml,平均(55.82±12.41)ml;颅骨内板下方受伤部位的脑皮质浓染,边界清晰,有不同情况不同密度影的弧形、新月形血肿占位,其中低密度影17例,等密度影25例,高密度影12例,混杂密度影11例,少数患者出现局部脑萎缩和脑沟消失。此外,本研究65例患者中43例发生脑中线移位,其中31例脑中线移位5~10mm,12例脑中线移位10~20mm。与手术结果相比,螺旋CT对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的诊断正确,其诊断符合率为95.38%,其中误诊1例小脑幕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漏诊2例大脑镰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行螺旋CT检测,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血肿位置及范围,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勇杰[5](2021)在《阿托伐他汀联合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疗效,为临床治疗CSDH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CSDH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在局麻下手术,穿刺点处切开约3cm切口,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后钻孔,用咬骨钳将骨孔扩大至直径2cm,硬脑膜经双极热凝后,与硬膜下血肿膜一起交叉切开,然后用50 m L一次性注射器温热盐水冲洗血肿腔,直至洗清为止,然后在硬膜下置入12号硅胶引流管,全部患者给予消炎及对症处理,术后48小时左右拔管。100例患者以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50):每日早餐后仅口服20mg维生素B1,观察组(n=50):每日早餐后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两组药物治疗时间为90天。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平均血肿量、术后平均引流时间、总引流量、拔管后平均血肿量以及术后30天和90天平均血肿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死亡及病情明显加重的病例。1.临床资料: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各为66.57±10.41和71.50±10.31),男性各为33例和35例,女性为17例和15,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两组患者外伤史明确各为44例和34例,外伤史不详为6例和16例,单侧血肿各为39例和37例,双侧血肿为11例和13例,额颞顶部血肿各为43例和48例、其他部位血肿为7例和2例,两组术前平均血肿量各为97.43±36.58ml和110.68±43.12ml,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两组患者的术后平均引流时间各为39.16±19.71h和47.30±19.31h、术后平均总引流量各为178.37±104.18ml和204.96±86.73ml)以及拔管后平均血肿量各为31.02±14.71 ml和35.82±18.29ml,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4.两组术后30d平均血肿量各为20.82±10.13ml和14.98±7.96ml),术后90d平均血肿量为22.24±13.37ml和11.18±8.04ml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与常规健脑药相比在促进血肿吸收方面疗效更明显。2.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程中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安全且有效。

褚梓轩[6](2021)在《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技术(modified flexible endoscopic tec hniques,MFET)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91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52例行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治疗,39例行钻孔引流术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复发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天、出院和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和改良Rankin评分(m RS)。其他疗效指标为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及出院时大血肿清除率,大脑半球复位率、中线移位复位率。结果: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治疗组的复发率(1/52,1.9%)明显低于钻孔引流组(5/39,12.8%)(P=0.038)。内镜组的并发症率(5/52,9.6%)明显低于钻孔引流组(11/39,28.2%)(P=0.033)。术后第1天和出院时,内镜组中位数血肿清除率和中位数大脑半球复位率均显着高于钻孔引流组(P<0.05)。内镜组中位数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钻孔引流组(P<0.05)。两组在死亡率、术后第1天、出院和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和m RS评分以及其他疗效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在通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结果方面,该技术明显优于钻孔引流术。

王进进[7](2021)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阿托伐他汀在复发患者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在同一组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术后患者中可以减少干扰因素、更加准确及全面分析影响复发相关因素并验证阿托伐他汀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初次术后对降低复发的有效性。同时,探究阿托伐他汀在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再次术后中应用是否可以降低再次复发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3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入组标准的首次确诊CSDH患者15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是否服用阿托伐他汀等。同时结合首次确诊术后复发25例及外院术后复发的20例,分析阿托伐他汀在复发患者再次术后中应用疗效。采取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次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取单因素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初次术后及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再次术后应用疗效。结果 对首次确诊155例及复发45例术后均完成3个月随访,复发例数分别为25例(16.1%),10例(22.2%)。对首次确诊155例CSDH进行单因素分析,术前抗凝药使用、术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脑萎缩、术前血肿量、混合密度、术后颅内积气、术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值、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术后总引流量及手术方式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混合密度(P=0.016,OR=4.847,95%CI=1.339~7.555)、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P<0.001,OR=0.054,95%CI=0.012~0.248)、术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值(P<0.001,OR=0.011,95%CI=1.021~21.139)、术后总引流量(P=0.019,OR=4.483,95%CI=1.278~15.731)及手术方式(P=0.002,OR=12.595,95%CI=2.534~62.616)是影响复发因素。此外,阿托伐他汀在复发患者再次术后应用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对再次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本文通过对同一样本回顾性研究,在排除相关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地得出影响CSDH患者初次术后复发相关因素。术前是否使用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脑萎缩、术前血肿量≥100 ml、混合密度、术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值、术后颅内积气、术后总引流量及手术方式是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初次术后复发相关因素,且混合密度、术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值、术后总引流量及手术方式是影响复发独立因素。2.单因素分析验证了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初次术后降低复发有效,多因素得出阿托伐他汀是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初次术后复发独立保护性因素。3.单因素分析得出阿托伐他汀在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再次术后中应用对降低再次复发仍有效。4.通过对同一样本的复发相关因素研究并验证阿托伐他汀对初次术后患者降低复发的作用,可以对治疗过程相关因素行术前、术中、术后相应干预,及时给予阿托伐他汀可以作为初次术后降低复发的干预手段。对复发患者再次术后使用阿托伐他汀同样有效,可以降低再复发风险,提示不论首次确诊患者术后,还是复发患者再次术后都可以尝试使用阿托伐他汀来降低复发。

李鑫[8](2021)在《经神经内镜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及减少气颅的方法评估》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神经内镜辅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优势,同时验证在关颅时运用持续灌水的方法是否可以减少气颅的体积及发生率,从而判断此种手术方式可否减少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并行治疗的20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排除标准去除部分不合适的患者后,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手术患者161例,并将其分为3组:其中内镜组38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小骨窗冲洗引流及关颅时持续灌水术;小骨窗组78例,采取单纯小骨窗冲洗引流及常规关颅术;钻孔组45例,采用单纯钻孔引流及常规关颅术。通过比较内镜组与小骨窗组以及内镜组与钻孔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是否有明确外伤史、血肿部位、有无中线移位、术前临床症状及体征、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及术前与术后GCS评分、住院天数、拔除引流管时间、复发率、死亡率、二次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多个方面的差异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内镜组与小骨窗组及钻孔组在年龄、性别、外伤史、术前GCS评分、CT/MRI中CSDH最大厚度、中线移位人数及中线移位最大偏离度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在术后并发症评估中,内镜组气颅、出现精神及意识状态改变,硬膜下积血的发生率比小骨窗组及钻孔组少(P<0.05),且气颅体积较其他两组明显更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术后并发症(癫痫、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肌力下降、脑脊液漏等症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即内镜组与小骨窗及内镜组与钻孔组两两比较中)术前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术后GCS评分中内镜组较小骨窗组及钻孔组改善明显(P<0.05);在住院天数及拔除头部引流管时间中,内镜组较小骨窗组及钻孔组更短,且复发率更低(P均<0.05);而三组中的再手术率及死亡率的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经神经内镜辅助行小骨窗冲洗引流、单纯小骨窗冲洗引流及钻孔引流均可有效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改善症状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与单纯钻孔及小骨窗清除硬膜下血肿相比,经神经内镜辅助行小骨窗开颅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更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在清除血肿后持续灌水关颅较直接关颅对降低气颅的发生有其独特优势。同时该手术方式在缩短住院天数和引流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中有较大的优势;且术后GCS评分改善较其他两组明显。

耿毛毛[9](2021)在《应用3D技术对颅内血肿体积进行精准评估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3D技术重建颅内血肿并与多田公式测量血肿体积对比,探究3D技术对颅内血肿体积的精准评估。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的共536例颅内血肿患者的颅脑CT影像资料(脑内血肿354例,急性硬膜外血肿87例,急性硬膜下血肿4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46例)。应用3D Slicer软件及多田公式测量颅内血肿体积,以血肿形态学及大小为依据分组,对比分析所得测量结果。结果:3D软件法对颅内血肿的体积测量结果与多田公式测量结果有较好相关性。颅内血肿经由3D软件法及多田公式法所得血肿体积的结果及差异性分别为:脑内血肿(26.0±20.3)m L&(29.0±23.3)m L,两种方法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2,P<0.001);急性硬膜外血肿(65.9±47.8)m L&(66.3±51.8)m L,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P>0.743);急性硬膜下血肿(47.6±24.3)m L&(54.8±28.7)m L,两种方法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0,P<0.001);慢性硬膜下血肿(106.8±45.8)m L&(111.1±40.9)m L,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6,P>0.198)。结论:3D软件法测得颅内血肿体积整体小于多田公式法计算所得血肿体积,血肿体积越大,两方法测得结果误差越显着。3D软件法对颅内血肿体积测量结果较多田公式法更准确,对颅内不规则血肿及较大血肿的体积测量精准性更高。3D软件法较多田公式法对急性硬膜外血肿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体积测量无显着优势。3D软件法具有精准、免费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颅内血肿体积测量,在需要对颅内血肿的体积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时较多田公式可信,使临床治疗决策更准确。

王东东[10](2021)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阿托伐他汀的预防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病因大部分与颅脑外伤有关,老年人多发。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等,疗效大多比较好,但仍存在术后复发可能。影响复发的原因较多,尚无明确定论。预防CSDH术后复发亦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来,阿托伐他汀用于CSDH的治疗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在预防术后复发方面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将对CS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阿托伐他汀的预防作用。研究分为三部分:(1)CSDH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2)阿托伐他汀预防CSDH术后复发作用的回顾性分析;(3)阿伐他汀预防CSDH术后复发作用的前瞻性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YL-1型穿刺针钻颅冲洗引流术的CSDH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颅脑外伤史、抗栓药物治疗、肝功能异常史、心脏病史、恶性肿瘤病史、糖尿病史、血液透析史、慢性乙醇中毒史),影像学指标(是否为双侧、是否为混杂密度、最大血肿厚度、有无脑萎缩),术后是否复发。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二组临床指标的差异。(2)病例收集及临床指标统计同(1),其中双侧血肿双侧手术按2次操作统计,单侧手术按1次操作统计,根据术后是否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一次,连续使用3个月)分为服药物和未服药组,比较二组复发率的差异。(3)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CSDH并行YL-1型穿刺针钻颅冲洗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第一天服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瑞辉制药20mg/片)20mg,每天一次,连续使用3个月,对照组不服药。分别于术后第1日、3日、1月、3月行头颅CT检查,观察脑萎缩、术后硬膜下间隙,复发等指标;观察阿托伐他汀副作用,包括药物性肝损害、横纹肌溶解等情况,比较二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1)纳入516例患者中,复发组33例,未复发组483例,经过单因素分析,在复发组中,有抗栓治疗的患者比例较未复发组明显增高(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患者是否有抗栓治疗是CSDH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2)纳入516例患者,服药组301例,未服药组215例。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共行手术360例次,25例次出现血肿复发,复发率为7.0%;未服药组共行手术250例次,14例次复发,复发率为5.6%。两组患者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纳入86例患者,实验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术前影像学特征,术后影像学特征等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例术后复发,复发率约2.3%,对照组1例术后复发,复发率约2.4%,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有抗栓药物治疗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阿托伐他汀对预防CSDH行YL-1型穿刺针钻颅冲洗引流术后复发无明显作用。

二、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研究对象与分组
    1.3 研究相关标准
        1.3.1 入组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术后血肿复发诊断标准[9]
        1.3.4 术后中线改善程度
        1.3.5 术前临床表现Markwalder分级[3](MGS分级)
        1.3.6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
    1.4 手术方法
    1.5 观察指标
        1.5.1 术前评估
        1.5.2 术后评估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两种术式治疗效果分析
    2.3 术后血肿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2.4 术后血肿复发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2)CT和MRI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影像学检查
        1.2.1 CT检查
        1.2.2 MRI检查
    1.3手术方法
    1.4术后随访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T与MRI表现
    2.2 CT与MRI准确率比较
    2.3 预后和随访结果
    2.4 典型病例分析
3 讨论

(3)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螺旋CT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诊断的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5)阿托伐他汀联合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术前检查
    2.3 手术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一般资料
    3.2 两组患者血肿分布及位置
    3.3 两组患者引时间和引流量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30 天和90 天后血肿量的比较
    3.5 典型病例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6)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阿托伐他汀在复发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B 个人介绍及发表文章
附录C 综述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经神经内镜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及减少气颅的方法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资料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一般资料
        2.1.4 临床症状及既往史
        2.1.5 影像学资料
    2.2 手术方法
        2.2.1 内镜组
        2.2.2 小骨窗组
        2.2.3 钻孔组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2.5 评估气颅体积
第3章 结果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优势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应用3D技术对颅内血肿体积进行精准评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10)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阿托伐他汀的预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分组
        1.3 统计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患者临床资料
        2.2 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阿托伐他汀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分组
        1.3 统计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患者临床资料
        2.2 服药组与未服药组基线指标分析
        2.3 阿托伐他汀预防术后复发作用的分析
    3.讨论
    4.结论
第三部分 阿托伐他汀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前瞻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指标
        1.4 复发的定义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随机数字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 崔敏,唐小勇,邓永兵,刘阳,王杨灵犀.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2(02)
  • [2]CT和MRI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观察[J]. 何明方,涂小龙,吴政俊,刘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02)
  • [3]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D]. 邓平福.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螺旋CT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诊断的价值评估[J]. 徐华茂. 浙江创伤外科, 2021(03)
  • [5]阿托伐他汀联合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D]. 赵勇杰. 延边大学, 2021(02)
  • [6]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D]. 褚梓轩.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7]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阿托伐他汀在复发患者中应用的研究[D]. 王进进.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8]经神经内镜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及减少气颅的方法评估[D]. 李鑫. 南昌大学, 2021(01)
  • [9]应用3D技术对颅内血肿体积进行精准评估的临床研究[D]. 耿毛毛.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10]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阿托伐他汀的预防作用[D]. 王东东.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与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