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火山构造及其与化石沉积层的关系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火山构造及其与化石沉积层的关系

一、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火山构造及其与化石沉积层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铁晖[1](2018)在《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中段沉积环境及演化》文中研究说明早白垩世辽西地区火山沉积盆地发育,如义县盆地、金-羊盆地,盆地内以巨厚的火山岩系充填为主,并出现多个沉积夹层。义县组沉积层中发现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化石,以恐龙、鸟类和古果等最为世人所瞩目。国内外诸多学者投入到对“热河生物群”化石、古生态、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气候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收集以往资料及全面野外地质学工作基础上,对义县组中段砖城子层和大康堡层展开更加深入研究。通过对砖城子层和大康堡层标准剖面详细的描述,划分岩相类型,并依据岩相组合识别出多种沉积相。在建立垂向沉积序列基础上,分析其沉积环境的演化,探讨沉积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重点对沉积层中出现的纹泥和火山碎屑泥灰岩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辅以地球化学手段,分析物源特征、古气候特征及火山活动对沉积层的影响。根据岩石结构和构造,砖城子层中可识别出17种岩相类型,包括:基质支撑砾岩相(Gm)、凝灰质含砾粗砂岩相(Sm)、平行层理含砾粉砂岩相(Sp)等。垂相沉积序列特征指示该时期为扇三角洲-湖泊沉积,包括:泥石流相、滨浅湖相和深-半深湖相。沉积初期湖泊环境演化受构造活动控制明显,中-晚期主要受古气候控制。大康堡层中可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包括:杂基支撑砾岩相(Gm)、平行层理凝灰质中-粗粒砂岩相(Sp1)、平行-交错层理中-细粒砂岩相(Sp2)等。垂相沉积序列特征指示该时期为湖泊沉积,包括:滨浅湖相和深-半深湖及浊流相。古气候变化是沉积期湖泊环境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学工作表明大康堡层沉积中纹泥占据很大的比例(约60~70%),沉积期周期性(季节性)气候变化明显。纹泥厚度变化,指示了沉积期降水量的波动及温度(高温季节)的变化。大康堡层沉积期降水量逐渐减少,沉积速率逐渐降低。沉积初期洪水频发,气候相对温暖。纹泥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在65~67之间,变化幅度较小。Rb/Sr值较低,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大康堡层沉积期气候较温暖、湿润,存在寒冷、干燥向温暖、湿润变化的趋势。成分变异指数ICV值在1.3~11.6之间,均大于1,代表了初始沉积的产物,沉积期活动的构造环境。据标准化稀土模式分配图、A-CN-K、Co/Th-La/Sc源岩属性判别图解,大康堡层物源以偏酸性火山岩为主,主要为下伏义县组主期火山岩。沉积期稀土元素的分异程度Lan/Ybn值均明显大于1,且下部值略大,向上存在变小的趋势,代表了沉积物沉降速率加快,湖水盐度升高。通过与近现代湖相纹泥对比,大康堡层湖相纹泥发育于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于火山口湖环境,沉积物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发生沉淀(河流携带碎屑、化学沉降、大气粉尘等)。湖泊处于封闭状态,湖水发生分层。湖泊周围植被较好,针叶林比重较大,较现代气候略冷,东部高原可能存在于辽西地区。沉积期火山活动会对沉积层影响较大,表现为对沉积物的控制和改造。砖城子层火山碎屑泥灰岩(火山事件层)和纹层状泥灰岩夹层、大康堡层纹层状泥灰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火山事件层富集SiO2、K2O、Li、Sc、As、Sr和Ag元素。样品CIW值在82~91之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指示风化作用强烈。沉积层中出现多层特殊沉积,包括:老公沟层紫红色-红褐色中细粒砂岩,为典型的陆相红层沉积,指示义县组早期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砖城子层纹层状硅化白云岩沉积,指示该时期炎热的古气候;各个沉积夹层中均可见湖相碳酸盐岩及钙质沉积,指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存在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分析各沉积层样品CIA值、CIW值、Rb/Sr比值及氧同位素,老公沟层、砖城子层和大康堡层元素比值与古温度(通过氧同位素计算)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金刚山层元素CIA值较低,而古温度值极高,认为沉积层中碳酸盐岩沉积与沉积期火山活动有关。本文通过对火山活动间歇沉积层特征的变化,把义县盆地的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初始裂陷阶段、持续裂陷作用阶段、裂陷作用最强阶段、裂陷作用末期、裂陷作用结束。义县盆地的演化受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影响强烈。

许江[2](2018)在《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特征及环境意义》文中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西地区产出大量种类繁多、保存精美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宝库。然而研究区沉积学和古环境的研究相对薄弱,且随着对该地区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问题愈发凸显。湖相碳酸盐岩作为分布范围最广的陆相碳酸盐岩,对古气候,古水动力,古水介质化学条件,陆源物质等条件非常敏感,然而其研究程度较低,还处于对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时期单个盆地沉积特征的研究中。本位以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为切入点对义县组地层形成环境进行分析的同时为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义县盆地是义县组地层非常发育的中生代盆地,同时也是辽西地区湖相碳酸盐岩产出规模最大、沉积层数最多的盆地。本文查明盆地内8个义县组剖面中共计40层湖相碳酸盐岩的层位和空间分布。依据颗粒物的种类、基质类型、沉积构造以及生物化石等特征,在义县组碳酸盐岩中识别出7个标准微相类型。通过镜下观察,在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中共识别出5种生物构造,包括微核形石,微生物-石蚕巢礁及单体石蚕巢化石,似生物球粒和钻孔遗迹Petroxestes。其中微核形石,微生物-石蚕巢礁和单体石蚕巢化石,似生物球粒以及Petroxestes均为首次在义县组中发现。论文中详细描述了这5种生物构造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成因类型,形成机制,生长模式以及可能的建造者。论文中还对这些生物构造对古气候,古水动力等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辽西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内包含多种沉积构造,包括泥晶构造、纹层构造、石盐假晶、燧石结核,滑塌构造和纹层状泥灰岩角砾等。论文对每种沉积构造指示的古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特别对产出于英窝山北剖面顶部碳酸盐岩层内的滑塌构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探讨了其对古沉积环境的指示。根据义县组碳酸盐岩中生物构造,沉积构造以及野外特征,辽西义县盆地碳酸盐岩形成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总体可划分为6类。1.形成于水动力条件弱,沉积速率缓慢,的静水环境中的碳酸盐岩,微相类型以LMF1和LMF2为主;2.形成于极端干旱气候环境中的碳酸盐岩,以出现大量的石盐假晶、燧石结核构造特征;3.形成于水动力条件强,快速沉积的环境中的碎屑碳酸盐岩,以出现大量的岩屑、长石石英颗粒为特征;4.碳酸盐岩中的颗粒物以微核形石为主,形成于水体动荡,富氧,且沉积速率相对缓慢,适宜微生物大量繁衍的环境中;5.介形虫灰岩,以大量介形虫壳为特征,指示短期适宜介形虫生存环境的出现;6.SFT-1为藻灰岩,指示水动力条件中等,富氧,富营养条件下,水体中碎屑含量低,沉积速率缓慢的水体环境。利用义县组碳酸盐岩中分布范围广、单个剖面内重复性低的沉积构造和生物构造,分析了盆地内各剖面层位关系。总体而言,业南沟剖面层位较低,其顶部YNG-1和英窝山北剖面中下部YWS-B-1具有可对比性;英窝山北剖面中部(YWS-B-3,YWS-B-5-5),英窝山南剖面底部(YWS-N-1),王家沟剖面中上部(WJG-0,WJG-1,WJG-2),四方台剖面顶部(SFT-2,SFT-3),潘家沟剖面下部(PJG-1),形成时期相近;枣茨山剖面中部(ZCS-1,ZCS-3)和英窝山北剖面中部(YWS-B-4-4,YWS-B-5-3)形成于同期。老公沟剖面与英窝山北剖面和枣茨山剖面顶部沉积于同期。根据义县盆地义县组各剖面中碳酸盐岩及陆源碎屑沉积特征,义县湖盆的演化经历了早期逐渐发育,前期动植物繁盛,中期干旱湖泊萎缩,晚期短暂恢复和末期繁荣5个阶段。伴随湖盆的演化,湖泊的沉积中心不断向东转移,并终止于枣茨山剖面附近。

王铁晖,巩恩普,陈晓红,崔莹,高飞,黄文韬[3](2018)在《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大康堡层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文中研究表明辽西义县盆地下白垩统义县组大康堡沉积层分布范围广,为"热河生物群"的重要产出层位。通过对王家沟西山典型剖面的沉积学研究,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包括基质支撑砾岩相、凝灰质中-粗粒砂岩相、平行层理中-细砂岩相等,并将该时期的湖泊沉积划分为滨浅湖和深-半深湖环境。分析大康堡层垂向序列特征及纹泥特征,将该时期的湖泊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早期浅水湖泊沉积,见大量浅水生物化石;中期深-半深湖沉积,处于相对封闭-半封闭的状态,盐度增加;晚期湖泊水体变浅,水文动力条件增强,盐度降低;末期深-半深湖环境,纹泥指示陆源碎屑供给极少,降水较少。湖泊的演化过程受古气候控制明显。

张志斌[4](2018)在《平庄断陷盆地北缘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研究》文中提出辽宁西部地区中生代构造盆地非常发育,盆地充填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岩相变化较大、间断多,古生物化石分布不均一,从而导致区域性地层对比困难。平庄盆地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华北陆块北缘与兴蒙复合造山区结合部位,为一个北北东向延伸的断陷盆地,其东、北、西缘均以断裂为界。研究区处于平庄盆地的北缘,其地质构造复杂,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地质体呈孤岛状且不连续展布。本次研究在详细收集前人资料基础上,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及剖面测制,系统采集了各类测试样品,运用野外调研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采用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地貌学等多学科相联合的方法,对中生代平庄断陷盆地北缘的基底及盆地内充填序列进行了剖析,进而对盆地构造演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以下主要认识:中生代平庄断陷盆地基底由变质表壳岩、变质深成岩及岩浆岩组成:古元古代宝音图岩群及朝阳沟片麻杂岩;岩浆岩包括早三叠世大萝卜沟岩体及晚侏罗世烧锅营子岩体。中生代平庄断陷盆地发育于早白垩世,底部由下白垩统义县组构成,盆地依次充填下白垩统九佛堂组、阜新组及上白垩统孙家湾组地层,盆地顶部发育古新统五枝箭组、太平地组,渐新统昭乌达组及中、上更新统,全新统沉积地层。依据岩石组合、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将研究区内义县组划分为三个段,义县组火山岩LA-ICP-MS测年结果为127-114Ma,时代为早白垩世,推断辽西地区义县组火山岩活动结束时间大约114Ma。义县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具有壳源岩浆的典型特征,应是下地壳基性火山岩部分熔融作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上地壳物质的混染造成。九佛堂组依据其岩石组合及化石种属总体显示为湖泊沉积特征,九佛堂组为断陷盆地快速沉降至稳定沉降的产物,古地理景观为扇三角洲-湖泊环境组合。阜新组沉积时期冲积扇始终较发育,并与河流共同作用,对泥炭沼泽相和煤层的形成与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地理景观为三角洲-河流相环境组合。孙家湾组沉积时期为干旱—半干旱,到半潮湿、半干旱交替,最终形成潮湿-暖温的古气候。孙家湾组上段灰色砂砾岩层是在晚白垩世干旱炎热古气候的大背景上出现的短暂半潮湿—潮湿古气候条件下的沉积产物。通过钻孔分析隐伏地质体的空间展布状态,平庄盆地为断陷盆地,控盆断裂明显,盆地北缘物源区为晚侏罗世烧锅营子岩体,盆地北缘的控盆断裂为同沉积构造的控盆断裂,盆地的演化模型为簸箕状形态,展布趋势南东方向逐渐变薄,西南方向逐渐变厚。

张乾[5](2016)在《辽西兴城曹庄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层的划分及对比》文中指出本论文对辽西兴城曹庄地区的早白垩世火山岩地层进行研究,通过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工作以及室内的综合地层学分析,厘定了岩石地层序列,针对研究区典型的岩石样品进行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测定,并结合老爷庙南沟地区剖面,与义县组层型(阜新-义县盆地马神庙-宋八户剖面)进行区域地层对比。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野外工作对研究区进行了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通过对SⅠ兴城地区尖山-老滩早白垩世剖面的实测,厘定了研究区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岩石地层序列,通过对其岩石组合特征的分析和整理,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两个段级岩石地层单元。2.对研究区内的5个典型岩石样品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年龄分别为131.5±1.4Ma、126.0±1.2Ma、129.2±1.0Ma、113.3±1.6Ma和112.7±2.6Ma。结果显示,尖山-五里桥采石场一带的岩石样品年龄介于135120Ma之间,应属义县组;老滩一带的岩石样品年龄较年轻,或为九佛堂组顶部或阜新组同时期的熔岩相。二者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为辽西南部地区早白垩世两期火山活动形成的产物。3.通过对SⅡ新台门盆地白马石地区老爷庙南沟义县组剖面和义县组层型(阜新-义县盆地马神庙-宋八户剖面)的观测,将研究区SⅠ兴城地区尖山-老滩早白垩世剖面(义县组部分)与二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曹庄地区义县组与义县组层型中、下部可对比,白马石地区义县组与研究区义县组下段可对比。4.分别对尖山地区和老滩地区的火山岩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测定,结果显示尖山地区岩石样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老滩地区义县组属钾玄岩系列,这与岩浆喷发时的动力条件强弱有关,二者岩浆源区相同,均为壳幔混源形成的产物,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板内伸展背景下。

崔莹[6](2015)在《辽西义县盆地义县组中部孢粉组合分析及古气候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以产出大量精美的热河生物群珍稀化石而闻名于世。义县组岩性为一套基性-中基性-中性-中酸性陆相火山喷发岩系,在其喷发活动间歇期形成了七个规模不等的河湖相沉积夹层,自下而上有老公沟层、业南沟层、砖城子层、大康堡层、朱家沟层、金刚山层、黄花山层。砖城子层和大康堡层作为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主要产出层位而研究意义重大。以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理论为指导,作者在辽西义县鹰窝山地区义县组砖城子层和王家沟地区大康堡层进行了系统采样,通过对其中孢粉化石的处理、鉴定和分析,划分出孢粉化石组合Cicatricosisporites-Protoconiferus(无突肋纹孢——原始松柏粉)。组合当中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尤其是松柏类双气囊花粉占绝对优势,而蕨类植物孢子较少,有少量疑似被子植物花粉。其中在砖城子层中鉴定出蕨类植物孢子18属24种,裸子植物花粉28属37种,被子植物花粉3属(?);在大康堡层中鉴定出蕨类植物孢子16属22种,裸子植物花粉27属36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分析,通过与内蒙古二连盆地欧特里夫期—巴列姆期(Hauterivian—Barremian)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凡兰吟晚期—巴列姆期(lateValanginian—Barremian)的孢粉属种进行对比,作者认为其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巴列姆期(Hauterivian-Berrimian)。结合孢粉、双壳类、植物、介形类化石和同位素测年数据综合分析,义县组地质时代很可能为欧特里夫期—阿普特期早期(Hauterivian-Early Aptian),由此推测,义县组中部地质时代应为欧特里夫期—巴列姆期(Hauterivian-Barremian)。同时,对侏罗系/白垩系界线进行了初步探讨,如果按照国际地质年代表提出的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为145Ma,那么义县期已进入早白垩世中晚期,界线只能在义县组以下寻找,可能在土城子组内部,更多的化石证据有望在冀北地区张家口组或后城组层位寻找。应用孢粉植被的概念,依据孢粉谱和孢粉类群的古生态特征,对辽西地区义县组砖城子层的植被类型、气候带类型、干湿度类型分别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划分,并得出其演化趋势。结果显示,在辽西义县组砖城子层沉积时期,总体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类型多样,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草丛、灌木等多种植被;局部气温变化趋势是从温暖向更温暖、气候从半湿润向湿润方向演化,气候变化有季节性。同时,砖城子沉积层中部出现一定厚度的纹层状白云岩,显示温暖湿润的大气候背景下可能还存在短暂的或局部的干热气候环境。辽西义县组大康堡层沉积时期,总体气候温暖,半干半湿,说明在经历了火山期之后气候有干旱的趋向,但是大环境趋势仍是向温暖方向转变,植被类型仍然多样,各种植被类型共存;局部气温变化趋势是从温暖向更温暖、气候从湿润向半干半湿方向演化。值得注意的是,义县组中部植被类型以针叶林为主,且占50%左右比例,各种植被类型共存和温暖的气候背景应该引起我们对植被垂直分带现象的足够重视,显示辽西义县组沉积时期地貌反差可能很大。

许江[7](2014)在《辽西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地层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生代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是我国乃至世界恐龙、鸟类、被子植物等动植物化石产出最为丰富的地层,而辽西地区义县组地层主要分布于金—羊盆地和阜新—义县盆地两古湖盆。两古湖盆沉积的义县组地层特征不同:阜新—义县盆地义县组发育最完全,火山亚旋回层次分明,而沉积地层延伸稳定,前人均选取该盆地马神庙—宋八户剖面作为义县组的标准剖面;而金—羊盆地北票四合屯地区义县组地层最为发育,但总厚度小,除尖山沟地区外沉积地层均较薄,但该地区化石种类丰富,带羽毛的恐龙、鸟等珍稀化石主要见于该盆地尖山沟层。关于两地区义县组地层对比,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由于各学者选取的地层剖面不同,且地层对比选取的主要依据也不完全一致,所以得出的对比结论也大相径庭。1999年潘华璋、朱祥根首次在金—羊盆地义县组地层中发现本文所研究的标志层,其后,2003年姜宝玉在北票四合屯至李八郎沟义县组剖面下部亦发现该标志层。2007年巩恩普等人首次在义县地区王家沟义县组大康堡层中发现标志层。通过作者的实地勘察,确认三位学者所指均为义县组地层中的同一地层。标志层的出现,为金—羊盆地和阜新—义县盆地的义县组地层对比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对比标志,为结束各学者各执一词不能得到统一认识这样的局面提供了可能。本文的完成建立在详细的野外记录、仔细的室内观察和参阅大量前人基础资料之上,总计野外工作时间5个月余,室内工作时间约10个月,具体工作量包括:野外实测3条剖面,确认5条前人绘制的剖面,采集样本300余块,磨制薄片10片,参阅论文300余篇。通过室内资料的整理和野外实地勘探,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标志层横跨金—羊盆地和阜新—义县盆地两个古湖盆;(2)标志层形成于滨、浅湖环境,火山物质的缺乏说明当时火山活动性减弱;(3)北票含珍稀古生物化石层(尖山沟层)与义县地区大康堡层在沉积时间上是基本一致的;(4)总结前人对比两地区的依据和结论,辽西地区义县组地层对比工作中,生物化石组合是比较可靠的对比依据。而最直接的岩层证据在两地区义县组地层对比的可靠性最高,现发现这样的岩层除本文研究的含管状碎屑钙质岩层外,还有张立东等人在两盆地均发现的枕状熔岩和淬火岩;(5)标志层在两古湖盆同时出现证明之前认为独立沉积的两古湖盆金—羊盆地和阜新—义县盆地在标志层形成时期很有可能是相互联通的。

张立军[8](2013)在《辽西热河生物群演化的主要地质背景》文中指出本文结合近年来辽宁省化石资源调查成果,对辽西热河生物群的分布和组成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明确了以辽西各主要盆地化石群为代表的相对连续的化石群序列;运用宏观进化理论和地理隔离等观点分析了辽西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演化,并对其主要地质背景进行了总结。对辽西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演化,可识别出辐射、趋同和复式进化等类型;在义县组阶段存在着由于地理隔离而发生的成种事件,九佛堂组阶段翼龙和鸟类的辐射可能与由于食性分化而导致的生态隔离有关;热河生物群的演替很可能是打破地理隔离后部分物种的绝灭、一些本地起源物种的向外迁移和外来物种的侵入、部分类群的辐射和复式进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所处的主要地质背景在时空上协同一致。综合分析认为,义县组火山岩已经"穿时",在其晚期火山活动初始,已进入九佛堂组阶段。

郑月娟,李永飞,郜晓勇,苏飞[9](2011)在《辽西建昌盆地义县组上部英安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建昌盆地义县组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以巨厚的沉积层为主,自下而上称为要路沟层、罗家沟层,局部地区沉积层之下有中基性火山岩;上部(罗家沟层之上)为酸性、中酸性火山岩系夹沉积层.罗家沟层与义县-北票地区尖山沟(砖城子)层可进行生物地层学对比.对义县组上部的一件英安岩样品进行40Ar/39Ar年代学研究,获得年龄为120 Ma,应与义县地区义县组顶部火山岩(金刚山层之上)对比.建昌地区义县组顶、底均可与义县地区大致对比.

李晓波[10](2011)在《大兴安岭北部及邻区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及地层》文中研究表明1大兴安岭北部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兴安岭群的划分和对比大兴安岭地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地层分布很广,前人对其建立的“兴安岭群”基本含义明确,本文认为应继续作为一个正式“群”级地层单位使用。本文使用的兴安岭群含义如下:分布在大兴安岭及邻区的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不整合于晚侏罗世之前形成的地层之上,为扎赉诺尔群及相当煤系地层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覆盖。其使用范围限于整个大兴安岭地区(包括隆起区和盆地:大杨树盆地、海拉尔-塔木查格盆地、二连盆地),向西、向北为国界所限,向东至松辽盆地边界,向南至西拉木伦河并与燕—辽晚中生代火山岩带的金岭寺群、热河群等可以横向对比。长期以来,兴安岭群的组级地层单元划分存在较多争议,划分方案众多,对比关系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借鉴了前人划分地层小区的思路,根据兴安岭群的岩性组合及变化、发育时代等特征,以及研究程度、出露情况等其他因素,建立大兴安岭地区早白垩世地层的区划为:①龙江—呼玛小区(大兴安岭北部东坡),②阿尔山—额尔古纳小区(大兴安岭北部西坡),③海拉尔盆地小区,④二连盆地小区,⑤翁牛特旗—乌兰浩特小区(大兴安岭南部)。各小区的组级地层单元使用独立的地层系统以保持岩石地层单元的区域特性,尽量避免地层名称跨区使用易引起的争议和混乱。大兴安岭北部西坡阿尔山—额尔古纳小区的地层序列较为齐全,可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尺,本文重新厘定的地层序列为:下亚群—塔木兰沟组(J2-3,基性火山岩)、吉祥峰组十木瑞组(J3-K1?,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上亚群—瓦拉干组(K1,中基性火山岩)、上库力组(K1,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伊列克得组(K1,中基性火山岩夹煤系地层)。上述下亚群(160-131 Ma)总体可与冀北—辽西的金岭寺群对比,上亚群(130-110 Ma)可与热河群(不含沙海组和阜新组)对比,但不是完全的等时对比。下亚群上部的时代可能与热河群下部(张家口组、大北沟组)相当,但是从岩石地层格架的角度来看适宜划分在下亚群。兴安岭群纵向上至少发育三个分别从基性到酸性演化的火山作用旋回,每一个旋回的基性和酸性组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指状穿插(或同时异相)关系,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第一旋回相当于冀北—辽西的髫髻山期—张家口期两个火山旋回,所以也存在进一步划分的可能性,分别对应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晚中生代同裂陷旋回最初的2个(SR1和SR2);第二旋回相当于辽西义县期火山旋回;第三旋回相当于辽西大兴庄火山旋回以及松辽盆地营城期火山旋回。每两个顺次的旋回之间也不是截然的关系,有时有一定过渡性。本文定义和划分的兴安岭群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湖相沉积十分发育,是中国海拉尔盆地、二连盆地、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等的主要生油层位,有些类型的火山岩(如:气孔玄武岩)也可能成为有利的油气储层。同期地层向东部松辽盆地以及黑龙江省东部逐渐变为陆相含火山—沉积岩及煤地层、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具有形成天然气的条件和潜力。2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兴安岭群下亚群上部产热河生物群早期组合(Nestoria-Sentestheria组合,相当于冀北的Nestoria-Keratestheria叶肢介动物群),上亚群产热河生物群中期和晚期组合。都是与热河生物群分布核心区域(燕辽地区)非常相似的类型。龙江-呼玛小区的九峰山组下部产典型的热河生物群中期组合:Eosesthria-Ephemeropsis trisetalis-Lycoptera组合。阿尔山-额尔古纳小区的上库力组产热河生物群中期组合中的Arguniella, Lycoptera等化石。阿尔山-额尔古纳小区的伊列克得组产软骨硬鳞鱼类北票鲟科的Yanosteus sp和弓鳍鱼类中华弓鳍鱼科的Sinamia sp.,这一鱼类组合与辽西九佛堂组的鱼类组合相当,地层时代也相符。伊列克得组孢粉和植物大化石都反映了裸子植物比较占优势,总体面貌与Heer于1876年报道的俄罗斯阿穆尔地区(Amurlandes)植物群非常类似。本文总结统计了近期公开发表的兴安岭群火山岩高精度同位素年龄59个,结果表明其地质时代为160-110Ma,下亚群时代主要在160-140Ma之间,上亚群集中在130Ma-120Ma之间。整体在125Ma左右达到高峰,这一期火山岩在全区分布较广。兴安岭群的同位素年龄与整个中国东部的火成岩活动时代特征基本一致。因为国际年代地层表中侏罗系和白垩系界线年龄未定,而且岩石地层具有穿时普遍性特点,两个亚群分别对应但不绝对限定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3北票鲟科和中华弓鳍鱼科的古生物地理和地层对比意义中华弓鳍鱼科在早白垩世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在多个地方性鱼群中都有出现,说明Lycoptera-Peipiaosteus鱼群(包括酒泉盆地Jiuquanichthy鱼群)、Mesoclupea-Paraclupea鱼群(包括日本石彻白鱼群、胁野鱼群、和韩国洛东鱼群)以及泰国早白垩世鱼群有密切联系,是东亚地区早白垩世自成一个古生物地理区系的证据之一。北票鲟科可能只存在于热河生物群的北部分布区(大兴安岭北部、蒙古国、俄罗斯外贝加尔)和核心区(燕辽地区),说明它们有相对更紧密的水系联系和更相似的古环境背景。中华弓鳍鱼科化石已知时代延限为早白垩世B arremian-Albian期,在Aptian期达到了最大分布范围。广泛的分布、集中的时代延限、以及鲜明的鉴定特征,使得中华弓鳍鱼科化石非常有助于提高大区域地层对比的精度,或提供很好的验证,其中的中华弓鳍鱼属是亚洲东部大范围地层对比的标志化石之一。相比较中国西北、东南沿海、日本、韩国等其他热河生物群分布区,热河生物群北部分布区和核心分布区的脊椎动物组合最为接近。北部分布区到核心区的空间距离超过上述西部和东部至核心区的距离,具有相似的生物群可能因为它们具有更加相似的古地理和古气候背景来解释。它们都位于前人划分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兴安火山盆地区“,早白垩世“温带—温暖带植物群分布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亚热带-暖温带半潮湿叶肢介动物地理区”,其他分布区都不在上述之内。不过,北部区和核心区早白垩世的古气候可能并没有前人认为的那么温暖,根据近期一些新的资料。4早白垩世陆地脊椎动物群的比较早白垩世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具备特异埋藏特征的脊椎动物群在欧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均有分布,它们是中国燕辽地区热河生物群、甘肃昌马盆地下沟动物群(属于热河生物群)、意大利Pietraroia生物群、西班牙Las Hoyas生物群、巴西Santana生物群和阿根廷Lagarcito翼龙动物群。具重要古气候、古生态意义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极地动物群(Victorian Polar Biota)和俄罗斯外贝加尔早白垩世Baissa生物群(也属于热河生物群)都具备成为脊椎动物特异埋藏型化石库的潜力。热河生物群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极地生物群虽然相隔甚远,生物群也没有密切的亲缘演化关系,但却各自繁衍了结构相似的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代地球气候的大环境是温暖为主,导致维多利亚极地生物群虽然在早白垩世位处极地,却形成了与现今中、中高纬度气候相似的温带气候。燕辽—大兴安岭—外贝加尔地区热河生物群生存时期的古地理背景是大面积的火山构造高地,推测当时古海拔可能类似现今长白山地区。所以没有因位处中纬度而气候温暖,却因为古海拔的因素而存在一定时期寒冷的温带气候。古纬度和古海拔的各自影响,使得维多利亚极地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获得了相似的古气候条件,从而繁衍出相似的古生态系统。这种古气候控制因素的确立,再结合近期一些学者对热河生物群定量古气候研究的结果—热河生物群生存时期存在寒冷气候,可以解释关于“中生代中国东部高原”假说和热河生物群古生态特点存在所谓“矛盾”的问题。早白垩世这些特异埋藏动物群的形成,可能各自都有特殊的成因条件和机制,包括热河生物群的不同产地和层位,也要分别分析,避免一概而论。大兴安岭北部以及甘肃昌马盆地的一些剖面记录了早白垩世湖泊环境脊椎动物集群死亡事件,但地层和沉积特征显示没有受到火山作用的影响,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否可用CO2驱动湖泊喷发模式解释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今后寻找热河生物群化石不但要继续关注已经被证明是良好条件的火山—沉积地层,类似国外Santana和Las Hoyas生物群的碳酸盐岩型沉积条件也要充分重视。中国西部宁夏下白垩统六盘山群、甘肃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中都有大量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应该在这些地区注意是否存在含化石的纹层状碳酸盐岩。

二、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火山构造及其与化石沉积层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火山构造及其与化石沉积层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中段沉积环境及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地层特征
    2.3 区域构造背景
    2.4 义县盆地义县组火山旋回特征
第3章 义县组中段砖城子层、大康堡层沉积环境特征及沉积相分析
    3.1 砖城子层岩石序列特征
    3.2 砖城子层沉积相分析
    3.3 砖城子层沉积环境演化及控制因素
    3.4 大康堡层岩石序列特征
    3.5 大康堡层沉积相分析
    3.6 大康堡层沉积环境演化及控制因素
    3.7 义县组中段湖泊环境特征
第4章 大康堡层纹泥特征及意义
    4.1 纹泥特征
    4.2 纹泥的古环境意义
    4.3 纹泥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4.4 义县组湖相纹泥与近现代湖相纹泥沉积环境对比
第5章 沉积层对火山活动响应
    5.1 火山活动及火山岩分布特征
    5.2 火山活动对沉积层的控制
    5.3 火山活动背景下沉积物特征及形成机制
    5.4 火山事件层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第6章 沉积期古气候及义县盆地演化
    6.1 沉积期古气候
    6.2 义县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作者简介
附表

(2)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特征及环境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
    1.1 国外湖相碳酸盐岩研究
    1.2 国内湖相碳酸盐岩研究
    1.3 辽西地区义县组碳酸盐岩研究
    1.4 湖相碳酸盐岩受控条件和一般特征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构造
    2.3 中生代盆地演化特征及分布
    2.4 义县盆地地层构架
        2.4.1 太古宇
        2.4.2 中生界
    2.5 义县组地层划分
第3章 辽西义县组碳酸盐岩产出层位及特征
    3.1 老公沟剖面
    3.2 业南沟剖面
    3.3 英窝山北剖面
    3.4 英窝山南剖面
    3.5 王家沟剖面
    3.6 四方台剖面
    3.7 潘家沟剖面
    3.8 枣茨山剖面
第4章 义县盆地义县组碳酸盐微相类型
    4.1 老公沟剖面
    4.2 业南沟剖面
    4.3 英窝山北剖面
    4.4 英窝山南剖面
    4.5 王家沟剖面
    4.6 四方台剖面
    4.7 潘家沟剖面
    4.8 枣茨山剖面
第5章 义县组碳酸盐岩生物、沉积构造识别
    5.1 义县组碳酸盐岩生物构造
        5.1.1 微核形石
        5.1.2 微生物-石蚕巢礁及单体石蚕巢化石
        5.1.3 介形虫壳化石
        5.1.4 似生物球粒
        5.1.5 钻孔遗迹Petroxestes
    5.2 义县组碳酸盐岩沉积构造
        5.2.1 滑塌构造
        5.2.2 具纹层构造泥灰岩角砾
第6章 义县组碳酸盐岩古环境分析及层位对比
    6.1 义县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分析
        6.1.1 古环境研究依据
        6.1.2 义县组碳酸盐岩形成环境
        6.1.3 各沉积剖面形成环境
    6.2 义县盆地义县组剖面地层对比
    6.3 义县期湖盆演化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3)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大康堡层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岩相及沉积相分析
    2.1 岩相特征
    2.2 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3 沉积环境演化
4 湖泊演化的控制因素
5 结论

(4)平庄断陷盆地北缘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主要工作量
    1.5 论文主要认识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大地构造背景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地层概况
        2.1.4 区域岩浆岩
        2.1.5 区域构造演化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3 遥感解译
第3章 盆地基底分析
    3.1 古元古代宝音图岩群(Pt_1by)
        3.1.1 岩石学特征
        3.1.2 地球化学特征
    3.2 大萝卜沟岩体(ηγ~fT_1)
        3.2.1 岩石学特征
        3.2.2 地球化学特征
    3.3 烧锅营子岩体(ηγJ_3)
        3.3.1 岩石学特征
        3.3.2 地球化学特征
第4章 盆地充填序列
    4.1 义县组(K_1y)
        4.1.1 岩石地层特征
        4.1.2 地球化学特征
        4.1.3 区域岩石地层对比
        4.1.4 区域同位素测年对比
    4.2 九佛堂组(K_1jf)
        4.2.1 岩石地层特征
        4.2.2 区域岩石地层对比
        4.2.3 沉积环境分析
    4.3 阜新组(K_1f)
        4.3.1 岩石地层特征
        4.3.2 区域岩石地层对比
        4.3.3 区域生物化石年代地层对比
        4.3.4 沉积环境分析
    4.4 孙家湾组(K_2sj)
        4.4.1 岩石地层特征
        4.4.2 区域岩石地层对比
        4.4.3 区域生物化石年代地层对比
        4.4.4 沉积环境分析
    4.5 研究区多重地层划分
第5章 断陷盆地分析
    5.1 同沉积断裂
    5.2 盆地分析
    5.3 盆地演化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与创新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获奖情况
作者从事科研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5)辽西兴城曹庄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层的划分及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区域地质研究沿革
    1.2 义县组简介
        1.2.1 义县组研究沿革
        1.2.2 义县组标准剖面介绍
    1.3 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进展及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理位置及区域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概况
    2.3 区域构造发展简史
第3章 研究区下白垩统岩石地层序列
    3.1 兴城地区尖山-老滩下白垩统剖面
    3.2 兴城曹庄地区下白垩统岩石特征
第4章 研究区早白垩世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年代学特征
    4.1 义县组的时代归属问题
    4.2 兴城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同位素锆石U-Pb年龄
    4.3 年龄结果讨论
第5章 研究区火山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5.1 段级岩石地层单元划分
    5.2 区域地层对比
        5.2.1 新台门盆地老爷庙南沟义县组剖面
        5.2.2 区域地层对比
        5.2.3 讨论
第6章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背景讨论
    6.1 地球化学特征
        6.1.1 常量元素
        6.1.2 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
    6.2 讨论
        6.2.1 岩浆源区性质与岩石成因
        6.2.2 大地构造背景
        6.2.3 综述
    6.3 关于研究区 112Ma火山岩的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辽西义县盆地义县组中部孢粉组合分析及古气候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孢粉化石研究
        1.2.2热河生物群研究
        1.2.3义县组地质时代研究
        1.2.4 孢粉植被与古气候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1.6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概况
    2.2 区域构造特征
        2.2.1 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演化
        2.2.2 义县盆地构造特征
    2.3 区域地层特征
        2.3.1 太古宇
        2.3.2 中元古界
        2.3.3 中生界
第3章 研究区采样剖面及实验方法
    3.1 采样剖面
        3.1.1 野外剖面概况
        3.1.2 孢粉样品基本情况
    3.2 孢粉化石的处理
    3.3 孢粉化石的制片
    3.4 孢粉化石的鉴定
第4章 义县盆地义县组中部孢粉生物地层
    4.1 义县阶生物地层概况
    4.2 义县组中部孢粉生物地层
        4.2.1 砖城子层孢粉化石组合及特征
        4.2.2 大康堡层孢粉化石组合及特征
    4.3 特殊孢粉类型的生物地层意义
        4.3.1 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4.3.2 纵肋单沟粉(Jugella)
        4.3.3 克拉梭粉(Classopollis)
        4.3.4 “新型”和“古型”双气囊松柏类花粉
第5章 义县盆地义县组中部地层时代
    5.1 孢粉地质时代
    5.2 其它生物地层时代
        5.2.1 双壳类
        5.2.2 植物化石
        5.2.3 介形类
    5.3 同位素地层时代
    5.4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讨论
第6章 义县盆地义县组中部孢粉古气候研究
    6.1 早白垩世微植物地理区
        6.1.1 全球微植物地理区
        6.1.2 我国微植物地理区
    6.2 义县组中部古植被、古气候分析
        6.2.1 义县组砖城子层古植被、古气候分析
        6.2.2 义县组大康堡层古植被、古气候分析
        6.2.3 义县组中部孢粉植物群古气候演化
第7章 关于辽西义县组中部被子植物花粉的探讨
    7.1 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
    7.2 早期被子植物花粉认识过程及特征
        7.2.1 早期错误认识阶段
        7.2.2 正确认识被子植物花粉的外壁结构
        7.2.3 最早的被子植物花粉被发现
    7.3 辽西地区被子植物花粉研究现状
    7.4 研究区疑似被子植物花粉描述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论文及参与项目
作者简介
图版说明

(7)辽西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地层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工作区域概述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构架
        2.1.1 辽西太古宇地层
        2.1.2 辽西中元古界地层
        2.1.3 辽西中生界地层
        2.1.4 辽西第四系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构造演化
    2.4 岩浆作用及火山活动
        2.4.1 义县第一旋回
        2.4.2 义县第二旋回
        2.4.3 义县第三旋回
        2.4.4 义县第四旋回
第3章 地层分布及标志层特征
    3.1 义县和四合屯地区义县组地层对比
        3.1.1 义县地区义县组地层
        3.1.2 北票地区义县组地层
    3.2 前人对比依据和方案
    3.3 标志层的特征
        3.3.1 标志层分布特征
        3.3.2 标志层碎屑特征
        3.3.3 标志层的生物特征
    3.4 地层对比分析
第4章 标志层形成环境
    4.1 沉积学分析
    4.2 伴生生物古环境意义
    4.3 地层学古环境意义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辽西热河生物群演化的主要地质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1 辽西热河生物群的分布与组成
    1.1 辽西热河生物群的分布
    1.2 辽西热河生物群的组成
        1.2.1 义县组生物群
        (1) 义县组下部生物群
        下土来沟层生物群
        陆家屯层化石群
        业南沟层化石群
        老公沟层化石群
        (2) 义县组中部生物群
        大新房子层化石群
        罗家沟层化石群
        水口子层化石群
        尖山沟层化石群
        伞托花沟层化石群
        大康堡层化石群
        砖城子层化石群
        (3) 义县组上部生物群
        1.2.2 九佛堂组生物群
        (1) 九佛堂组下部 (一段) 生物群
        花果山层化石群
        西店层化石群
        (2) 九佛堂组中部 (二段) 生物群
        西大沟层化石群
        喇嘛沟层化石群
        上河首层化石群
        团山子层化石群
        (3) 九佛堂组上部 (三段) 生物群
        原家洼层化石群
        黄花沟层化石群
        皮家沟层化石群
        羊草沟东沟层化石群
        东波赤层化石群
2 辽西热河生物群的演化
    2.1 分析方法和理论
        2.1.1 代表性化石群序列的建立
        2.1.2 方法和理论
    2.2 分析结果
        2.2.1 宏进化的类型
        (1) 辐射
        (2) 趋同
        (3) 复式进化
        (4) 绝灭
        2.2.2 隔离
        2.2.3 生物群演替
3 主要地质背景
    3.1 区域构造
    3.2 火山活动
    3.3 盆地充填序列和沉积环境
        3.3.1 义县组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
        3.3.2 九佛堂组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
    3.4 古气候
4 主要认识

(9)辽西建昌盆地义县组上部英安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采样位置
3 建昌盆地义县组上部火山岩年龄
    3.140Ar/39Ar测年结果
    3.2与义县-北票地区的同位素年代对比
4 讨论与结论

(10)大兴安岭北部及邻区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及地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简介
    1.2 区域地质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简史与现状
    1.4 研究方案、材料和主要技术
    1.5 主要成果及其意义
第2章 大兴安岭北部晚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2.1 研究简史及存在问题
    2.2 大陆火山—沉积地层研究的一般方法和难点
    2.3 地层区划
    2.4 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
第3章 大兴安岭北部热河生物群化石和年代地层
    3.1 大兴安岭北部热河生物群化石的组成和分布
    3.2 阿荣旗那克塔村九峰山组EEL动物群
    3.3 额尔古纳市上库力乡上库力组淡水双壳类化石
    3.4 塔河县三连河煤矿伊列克得组化石群
    3.5 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
    3.6 "兴安岭群"与邻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的对比
第4章 热河生物群部分脊椎动物的古生物地理
    4.1 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概况
    4.2 北票鲟科和中华弓鳍鱼科的古生物地理及地层对比意义
    4.3 热河生物群北部分布区脊椎动物古生物地理
第5章 热河生物群与其它早白垩世陆地脊椎动物群的比较
    5.1 早白垩世陆地脊椎动物群分布概况
    5.2 澳大利亚东南部早白垩世生物群—特征及与热河生物群的比较
    5.3 早白垩世特异埋藏型陆地脊椎动物群的对比
第6章 结论
    6.1. 大兴安岭北部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兴安岭群的划分和对比
    6.2 大兴安岭北部含热河生物群化石地层的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
    6.3 北票鲟科和中华弓鳍鱼科的古生物地理和地层对比意义
    6.4 早白垩世陆地脊椎动物群的比较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及图版说明
附录
导师简介

四、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火山构造及其与化石沉积层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中段沉积环境及演化[D]. 王铁晖. 东北大学, 2018
  • [2]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特征及环境意义[D]. 许江. 东北大学, 2018
  • [3]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大康堡层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J]. 王铁晖,巩恩普,陈晓红,崔莹,高飞,黄文韬. 地质通报, 2018(06)
  • [4]平庄断陷盆地北缘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研究[D]. 张志斌. 东北大学, 2018(01)
  • [5]辽西兴城曹庄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层的划分及对比[D]. 张乾. 吉林大学, 2016(09)
  • [6]辽西义县盆地义县组中部孢粉组合分析及古气候探讨[D]. 崔莹. 东北大学, 2015(07)
  • [7]辽西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地层对比研究[D]. 许江. 东北大学, 2014(08)
  • [8]辽西热河生物群演化的主要地质背景[J]. 张立军. 世界地质, 2013(03)
  • [9]辽西建昌盆地义县组上部英安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郑月娟,李永飞,郜晓勇,苏飞. 地质与资源, 2011(03)
  • [10]大兴安岭北部及邻区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及地层[D]. 李晓波. 吉林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火山构造及其与化石沉积层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