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新兵胫骨应力性骨折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82例新兵胫骨应力性骨折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新兵胫骨应力骨折82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杨鹏飞[1](2020)在《股骨髋臼前方撞击与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对于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原因,目前大家普遍认为是侧方跌倒时大粗隆直接受力导致股骨颈薄弱区发生骨折,另外骨质疏松也是骨折发生的一大诱因。已经有很多学者对侧方应力作用于大粗隆继而发生股骨颈骨折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侧方应力作用于大粗隆,股骨颈遭受纵向压应力,同时股骨颈外上方薄弱区最先发生骨折,若压力进一步增大,则发生股骨颈完全骨折,这也就是模拟了侧方跌倒机制。也有很多人针对老年人骨密度进行了研究,认为股骨颈骨折的发生与局部骨密度下降有关。事实上,很多股骨颈骨折病例无法用上述机制进行解释,如有些病人跌倒时髋部没有着地,通常是扑在地上;有些病人没有明确外伤史,仅仅扭了一下,或者甚至没有明显感觉就发生了骨折;有些病人骨质条件非常好,但受了很小的外伤就发生了骨折。既往的研究都集中于股骨颈的生物力学或者对尸体标本进行研究,是理想状态下的研究,而临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损伤机制尚未有人进行研究。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股骨颈骨折患者受伤机制并不相同,暴力大小有很大差异,无法单纯用大粗隆直接侧方受力进行解释。所以我们希望找到其它可能的一些机制来对其进行解释。Kevin M等人发现很多新兵发生了股骨颈应力性骨折,并且这与髋臼后倾有关;Goldin M也证实了股骨颈应力性骨折与髋关节撞击有关。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合并有影像学CAM畸形、PINCER畸形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以我们认为这种畸形有可能会促进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在进行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其髋臼前上缘盂唇存在明显的新鲜撕裂,我们认为有可能这种撕裂是股骨颈骨折瞬间股骨颈与髋臼撞击形成的。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股骨颈骨折是否与股骨髋臼撞击有关。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科收治了74例股骨颈骨折病例,入组36例患者,排除38例。年龄平均72.8岁(50-89岁),其中10例男性,26例女性,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THA。2018年9月我们从病历系统中搜集患者的数据。纳入标准:1.首次发生的股骨颈骨折;2.病史小于4周;3.沟通交流无障碍;4.心肺功能可,能耐受手术;5.既往无髋痛史;6.既往无髋关节手术史;7.既往髋关节无感染史;8.既往骨盆及双下肢无骨折史;9.髋关节发育正常者;10.无髋OA;11.无AVN;排除标准:1.本次外伤合并有其它部位骨折;2.既往有髋关节疼痛的病史;3.病史超过4周;4.沟通交流有障碍者;5.任意一侧髋关节既往有手术史;6..心肺功能无法满足手术需要;7.既往骨盆及双下肢有骨折史;8.髋关节发育不良;9.AVN;10.髋OA;11.任意一侧髋关节感染史;撕裂盂唇的病理检查:既往的文献表明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可发现肉芽组织增生和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我们将术中切除的撕裂盂唇送病理检查并判断是否含有肉芽组织和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i)盂唇撕裂组(n=22),盂唇有明显出血和血肿,或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肉芽组织和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增生。正常盂唇组(n=14),盂唇完整或病理检查未见肉芽组织和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增生。1.股骨颈骨折与股骨髋臼前方撞击记录患者年龄、性别、BMI、受伤时体位、暴力大小、肌肉损伤情况。通过磁共振观察髋关节周围肌肉损伤情况及骨髓水肿信号。在侧向倒下的患者中,大转子的直接创伤导致股骨颈承受压应力而发生骨折,考虑到股骨颈有15度前倾角,所以患者受伤体位可能是侧后方倒下。我们将患者受伤体位分为后外侧倒下、侧向倒下及前外侧倒下。总体来讲我们所选的病例都是低能量损伤,但仍然有相对低能与相对高能之间的差别。相对低能量损伤是指行走过程中发生的侧向跌倒;而相对高能量损伤是指存在额外加速度的跌倒损伤,例如滑倒、从高处跌落、绊倒、交通伤、坠落并同时重物砸伤。采用SPA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2.股骨颈骨折与髋部影像学指标记录患者年龄、性别、BMI、股骨头颈偏心距及比值比、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颈α角、皮质指数、髋轴长、颈干角、髋臼指数及髋臼前倾。调取患者DICOM格式CT数据并将其导入计算机软件行骨盆三维重建,将骨盆置于中立位,然后将双侧髋臼自上向下十四等分,测量双侧髋臼(1/14处、3/14处、5/14处、7/14处、股骨头中心处)前倾。采用SPA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股骨颈骨折与股骨髋臼前方撞击根据术中发现,22例患者存在盂唇撕裂,录像证实患者摔倒时患肢处于屈髋内收内旋体位,磁共振可以发现髋臼前外侧缘有明显的骨挫伤信号,髋周可见明显的肌肉损伤,特别是短外旋肌群及内收肌群损伤最为严重,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髋臼骨挫伤的位置也是前上象限,与盂唇撕裂的位置相符。14例患者盂唇完整,但没有明显的上述表现。统计显示,盂唇撕裂与患者受伤时体位、暴力大小及年龄相关,与性别和BMI无显着相关性。盂唇撕裂患者受伤体位多数为侧方及侧方前倾(13/22),而盂唇完整患者受伤体位多数为侧方后仰(10/14);在正常盂唇组14个病例当中共有9例相对高能量损伤,其中骑车摔倒1例、滑倒4例、重物砸伤1例、双杠运动时落下1例、绊倒2例。而撕裂组有3例严重暴力,均为从楼梯摔下。盂唇撕裂组病例受伤暴力较正常盂唇组偏小。MRI检查显示,盂唇撕裂组在髋关节周围有明显的肌肉损伤,包括短外旋肌,内收肌和外展肌。如果受伤时体位处于屈曲内旋位就可能出现股骨髋臼前方撞击。短外旋肌群和关节囊会限制髋关节进一步内旋,并防止股骨头进一步脱出髋臼,闭孔外肌和大收肌同样阻止患肢内旋,而臀中肌则限制大转子进一步后移及内旋。肌肉和关节囊相当于杠杆的一端,而髋臼前上缘类似于杠杆的支点,股骨颈部置于这一支点上,患肢相当于杠杆的另一端,外力作用于患肢,作用力越靠远端股骨颈所承受的杠杆力越大;正常盂唇组的患者其骨折为压应力骨折,髋周肌肉未受牵拉,髋关节未发生撞击,所以髋周软组织无明显损伤,正常盂唇组病例中的压缩性骨折也验证了我们这一观点。正常盂唇组的患者损伤体位主要是后外侧,而盂唇撕裂组的患者损伤体位主要是前外侧或外侧,这表明盂唇撕裂组的患者可能髋关节发生了前方撞击。与我们的假设一致的是盂唇撕裂组的暴力严重程度低于正常盂唇组。最可能的解释是盂唇撕裂组中病例的损伤可能是由于杠杆力所致,而正常盂唇组的损伤可能是由于直接压应力引起的。从理论上讲,杠杆力较压应力更有效,骨折所需的暴力更小。2.股骨颈骨折与髋部影像学指标统计显示,盂唇撕裂与年龄、皮质指数及股骨头颈偏心距相关,与性别、BMI、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颈比值比、股骨头颈α角、髋轴长、颈干角、髋臼指数及髋臼前倾无明显相关性。盂唇撕裂组患者皮质指数较未撕裂组偏大且盂唇撕裂组患者头颈部偏心距小于盂唇完整组。两组间髋臼前倾测量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但撕裂组患者髋臼前倾均值小于未撕裂组。因为我们的病例未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查,为了消除骨密度对于研究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我们比较了两组的CI值。值得注意的是,两组之间就CI值而言在统计学上存在着显着差异。盂唇撕裂组的CI值较高,表明盂唇撕裂组患者的骨质相对较好。此外,盂唇撕裂组发生骨折所需的应力较小,进一步说明这些病例可能发生了股骨髋臼撞击。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可能有至少两种股骨颈骨折的损伤机制。一种就是大家公认的侧方跌倒,大粗隆直接受力导致的股骨颈压应力骨折。另外一种是股骨髋臼撞击产生的杠杆应力导致股骨颈发生骨折。这两种损伤机制完全不同。前者是后外侧方向跌倒,没有发生股骨髋臼撞击;而后者是侧方或者前外侧方向跌倒,同时,患肢处于屈髋内收内旋位置,我们调取患者受伤时的监控视频也证实了这一假设,对于这种损伤的病例我们会看到髋周肌肉相应的损伤,股骨颈与髋臼撞击造成髋臼前上缘盂唇撕裂及臼缘骨髓水肿,磁共振及术中发现可以证实。此外,异常的髋关节影像学指标可能会促进股骨髋臼撞击的发生,例如股骨头颈偏心距减少。既往的研究报道,使用髋部保护器或进行专业的训练可以降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因此,通过研究股骨颈骨折的损伤机制我们也许能发现预防其发生的新的措施以进一步降低其发生率。

赵琳[2](2016)在《陆军新兵应力性骨折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应力性骨折本质上是一种过度使用造成的骨骼损伤,因此习惯上又被称为疲劳性骨折。常见于士兵、运动员和舞蹈演员。随着部队军事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不断加大,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由于应力性骨折发病隐蔽,缺乏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漏诊和误诊率高,而且一旦延误治疗,会对伤病员造成重大影响。因此确定应力性骨折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筛查和预防措施,成为有效降低应力性骨折发病率的关键。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驻洛陆军三个整建制团2013年度夏季入伍新兵,在为期8周的基础共同科目训练期间全程跟踪随访,采用问卷调查与专科医师体检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应力性骨折病例相关信息,同时留取血液标本,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基因测序,汇总分析数据,对比应力性骨折和非应力骨折组间个指标分布差异,探讨应力性骨折的潜在风险因素。结果:1.通过分析对比人口学特征、个人身体测量数据、既往一般情况及训练情况等观测指标在应力性骨折组及非应力性骨折组间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兵源地、既往锻炼水平、个人骨折史、训练强度主观感受及长跑成绩这六项在应力性骨折组与非应力性骨折组间分布具有显着差异,OR值分别为0.661、0.756、0.692、1.596、1.665、0.518。其中,变量兵源地在多因素分析中无统计学差异,但仍可作为评估该风险因素的参考指标。2.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实验对象血清骨代谢标记物骨碱性磷酸酶、人Ⅰ型胶原C端肽、人骨钙素和25-羟基维生素水平在应力性骨折患者与非应力性骨折患者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25-羟基维生素在应力性骨折组中血清平均浓度为43.3±11.8 nmol/L,显着低于非应力性骨折组的平均浓度54.8±10.4 nmol/L,P=0.02。而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C端肽和骨钙素血清含量水平组间无显着差异。3.通过提取所有实验对象血液基因组DNA,并应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ABI 3730型DNA自动测序仪对GDF-5直接测序,结果显示,GDF-5 rs143383位点T、C等位基因在应力性骨折组中分别为299(79.1%)和79(20.9%),在非应力性骨折组中1653(68.3%)和765(31.7%),两组间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有明显差异(P(27)0.001),T为风险等位基因,OR(95%CI)=1.75(1.35-2.28)。在加性遗传模型下,OR=1.76,P=0.000,在显性遗传模型下,OR=2.91,P=0.013,在隐性遗传模型下,OR=1.183,P=0.000。结论:1.应力性骨折发病机制复杂,多因素、多机制共同参与,本研究结论显示文化程度低、兵源地为农村、入伍前缺乏锻炼、既往有骨折史、主观感觉训练强度较大及长跑成绩差可作为应力性骨折的预警指标。2.训练前25-羟基维生素D基础血清浓度相对较低可作为应力性骨折的风险因素,而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C端肽和骨钙素血清含量在应力性骨折易感人群中未发现明显异常。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在多时间点动态验证。3.应力性骨折人群中GDF-5 rs143383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应力性骨折人群,可作为应力性骨折风险等位基因,且含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人群应力性骨折的风险显着高于不含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人群。

倪山[3](2012)在《武警新兵下肢应力骨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武警新兵基础训练期间下肢应力骨折的发生因素,为制定应力骨折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2月于赤峰220医院确诊的48例下肢应力骨折的新兵,按照1:1的配比选取对照,对照组为同期参加训练而未发生应力骨折的新兵,配比条件是同性别、同年入伍、同期训练、参加相同训练内容。结果:新兵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率为10.4%(48/460)。应力骨折的危险因素为吸烟,OR值为2.009;保护因素为入伍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值为0.240。结论:新兵下肢应力骨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显示入伍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的新兵应力骨折的发生率较低,入伍前吸烟的新兵应力骨折的发生率高,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应循序渐进,以降低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

李德权[4](2010)在《武警新兵集训期间胫骨骨膜厚度的高频超声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高频超声监测武警部队新兵集训期间胫骨骨膜厚度的变化,了解应力性骨损伤在武警部队新兵中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武警部队新兵集训训练强度和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12月~2009年3月,随机抽取武警某部新兵50名作为调研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6~21岁,平均18.3岁。双侧胫骨前内侧各设定20个测量点,分别于开训前及集训期间各周,应用高频超声仪器逐一测量骨膜厚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开训后1~5周,胫骨骨膜呈现逐渐增厚趋势,第6~9周骨膜厚度维持在一个高平台期,10~12周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与开训前相比,集训第2周起骨膜增厚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开训前及集训第1~4周,右侧胫骨骨膜厚度大于左侧,第5~9周左侧大于右侧,第10~12周时恢复至右侧大于左侧,其中集训第6周双侧胫骨骨膜厚度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开训前比较,集训中、后期第5~15测量点的骨膜厚度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新兵集训阶段下肢应力性骨损伤的首选诊断方法。武警新兵集训期间胫骨骨膜厚度变化分为上升期、高平台期及稳定期;左下肢发生应力性骨损伤的风险可能高于右侧;胫骨中段、中下1/3段为应力性骨损伤的高发部位。

仇赛[5](2009)在《某特种部队新兵训练伤调查》文中提出目的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军事训练伤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对军事训练伤的预防工作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军事训练伤不仅损害战士的身体健康,而且对训练成绩的提高和军队军事计划的实施也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探索军事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对于提高训练成绩,减少训练伤的发生,顺利完成制定的训练计划有着重要意义。方法本课题分别采用问卷调查、现场体检、全程跟踪训练等方法,对某特种部队07年入伍新兵345人,集训期间3个月发生的训练损伤相关因素以及影响训练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将所有训练伤危险因素数据进行汇总、量化、赋值。对各指标间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损伤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新兵有无训练损伤与其他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新兵有无训练损伤与其他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新兵损伤情况与其他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本研究中,训练伤发生率为29.3%。实验组为未损伤组共244人,对照组为损伤组共101人,两组组间进行比较,身高t=2.392,P =0.018<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身高与训练伤有关,身高较高者容易发生损伤。下肢长(t=2.084 , P=0.039<0.05) ,小腿长(t=2.144 , P=0.034<0.05) ,小腿加足高(t=1.977,P =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下肢长、小腿长、小腿加足高值较大者容易发生损伤。肩宽(t=2.003,P =0.047<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肩宽较小者容易发生损伤。训练伤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得出(x2=59.272,P =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在集训期间,未损伤的发生率要比发生损伤的发生率要高。损伤情况的分布经卡方检验得出(x2=52.762,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部队在训练中,急性损伤占训练伤的主要部分。在损伤或疼痛部位分布调查中,经卡方检验得出(x2=18.881,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损伤所发生各个部位间有统计学差异,膝关节以下最易发生损伤,其次为四肢。肩宽比身高(t=2.674,P=0.0089<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肩宽比身高值较小者容易引起损伤。在损伤性质的调查中,经卡方检验得出(x2=25.752,P =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软组织损伤占所有损伤的主要部分。在损伤原因的调查中,经卡方检验得出(x2=143.030,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训练伤的主要原因为训练过多或负荷过大。在损伤后的症状及功能分布的调查中,经卡方检验得出(x2=239.634,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损伤后,主要症状为疼痛,在同一水平上使训练成绩下降。在对发生损伤的训练科目的调查中,经卡方检验得出(x2=55.000,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发生训练伤的主要科目为三公里、五公里、百米,其次为投弹、单双杠、俯卧撑。损伤情况与其他指标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身高(t=3.6871, P=0.0003,b=0.1975)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最大且为正相关,对损伤情况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腰围(t=-1.8995, P=0.0583,b=-0.1030)。有无损伤与其他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各项因素中,腰围为负相关( t=-2.4577, P=0.0145,b=-0.1971 )和肩宽比身高为负相关(t=-2.7387, P=0.0065,b=-0.1493),两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较大,对有无损伤有比较大的影响。其它的相关因素还有:入伍前没有受过四肢及腰背部损伤、下肢力线异常、下肢长、胸围。有无损伤与其他指标的Logitic回归分析结果:下肢长(OR=1.062,OR95%CI:1.001,1.127)和下肢力线异常(OR=1.007,OR95%CI:1.001,1.022)两者的OR值>1,为危险性因素。腰围(OR=0.914,OR95%CI:0.852,0.981)、入伍前没有受过四肢及腰背部损伤(OR=0.450,95%CI:0.216,0.939)两者的OR值<1为保护性因素。

梁新刚,胡应清,杨在锐[6](2008)在《新兵训练致胫骨应力骨折43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新兵训练期间胫骨应力骨折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胫骨应力性骨折43例,分析其X线征象,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结果:胫骨经过渐进的适应性训练后可以更好的承受应力,经过干预,应力性骨折发生率可明显减低。结论:临床上胫骨应力性骨折是新兵入伍后基础训练时常见的过劳性损伤,我们认为预防胫骨应力骨折的发生,首要的是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

李文进[7](2007)在《某特种部队新兵下肢军事训练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对某特种部队新兵入伍训练下肢军事训练伤的危险因素以及特种部队新兵影响训练成绩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足弓扁平,不能承受训练量,入伍后跟不上行军速度为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希望进入艰苦部门和合适的训练用鞋为训练伤的保护性因素。研究还发现:希望进入艰苦部门、骨盆较窄及大腿较粗的战士3000米长跑成绩较好。睡眠充足、跟腱相对较长,身高较矮的战士400米战术成绩较好。研究的结果对于特种部队训练伤的预防以及特种部队兵员的选材将提供科学依据。

张贵春,曹学诚[8](2006)在《疲劳骨折研究进展》文中提出

李轩,单云官,张金波,魏焕萍[9](2005)在《军事训练中股骨下段或胫骨上段应力性骨折的解剖与临床研究现状》文中指出

徐希国,戴学军,李宁,席凯,陶绍军,于有军,黄凯[10](2004)在《训练伤防治对策及冲和药物速渗疗法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二、新兵胫骨应力骨折82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兵胫骨应力骨折82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股骨髋臼前方撞击与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股骨颈骨折与髋关节前方撞击相关性研究分析
    2.1 引言
    2.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股骨颈骨折与髋部影像学指标相关性研究分析
    3.1 引言
    3.2 临床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股骨颈骨折损伤及防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自评表
致谢

(2)陆军新兵应力性骨折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应力性骨折
    2. 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3. 骨代谢生化指标
    4. 基因多态性
实验一 中国陆军新兵应力性骨折危险因素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BALP、CTX-Ⅰ、骨钙素和 25(OH)D与应力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GDF-5RS14338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应力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武警新兵集训期间胫骨骨膜厚度的高频超声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军事训练伤概述
    2 应力性骨损伤概述
    3 胫骨应力性骨损伤
    4 高频超声在应力性骨损伤监测中的应用
本课题组前期所做调研
    1 2006年度所做调研
    2 2008年度所做调研
正文
    调研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
        1.2 调研方法
        1.3 高频超声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集训各周胫骨骨膜厚度变化
        2.2 左、右侧胫骨骨膜厚度比较
        2.3 胫骨不同测量点骨膜厚度变化
    3 讨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综述
论着
致谢

(5)某特种部队新兵训练伤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论文正文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6)新兵训练致胫骨应力骨折4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3.2 诊断:
    3.3 治疗:
    3.4 应力骨折的预防:

(7)某特种部队新兵下肢军事训练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特种部队部分测量查体照片
致谢
个人简历

(8)疲劳骨折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1.1 发病率
    1.2 发病部位
    1.3 年龄
    1.4 性别
2 损伤机理和病理改变
    2.1 生物力学
    2.2 病理变化
    2.3 生化学变化
3 诊断
    3.1 病史
    3.2 症状和体征
    3.3 辅助检查
        3.3.1 X线片
        3.3.2 CT
        3.3.4 核素骨显像
        3.3.5 其他检查
4 鉴别诊断
    4.1 骨髓炎
    4.2 骨肿瘤
5 治疗
6 预防
    6.1 入伍前干预
    6.2 运动场地和装备
    6.3 科学安排训练
    6.4 生活方式

(9)军事训练中股骨下段或胫骨上段应力性骨折的解剖与临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应力性骨折的概况及发生率
2 骨折发生的因素
    2.1 内在因素
    2.2 外在因素
3 骨折发生的部位
4 骨折发生的机制与分析
    4.1 股骨、胫骨重力线与骨折发生的关系
    4.2 骨骼肌与骨折发生的关系
    4.3 骨密质裂缝与修复
5 骨折的临床表现
    5.1 主要症状和体征
    5.2 骨折的分级与分型
6 辅助检查手段
    6.1 X线检查
    6.2 核素骨扫描
    6.3 其他检查手段
7 骨折的治疗与预防
    7.1 常用的预防措施
        7.1.1 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7.1.2 膳食合理搭配:
        7.1.3 选择合适的训练场地训练鞋:
        7.1.4 改变骨的应力集中区:
        7.1.5 尽快消除肌肉疲劳:
    7.2 治疗措施

四、新兵胫骨应力骨折82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股骨髋臼前方撞击与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研究[D]. 杨鹏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2]陆军新兵应力性骨折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赵琳. 第四军医大学, 2016(02)
  • [3]武警新兵下肢应力骨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倪山.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05)
  • [4]武警新兵集训期间胫骨骨膜厚度的高频超声观察[D]. 李德权. 江苏大学, 2010(08)
  • [5]某特种部队新兵训练伤调查[D]. 仇赛. 泰山医学院, 2009(S2)
  • [6]新兵训练致胫骨应力骨折43例分析[J]. 梁新刚,胡应清,杨在锐. 现代医药卫生, 2008(09)
  • [7]某特种部队新兵下肢军事训练伤的研究[D]. 李文进.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3)
  • [8]疲劳骨折研究进展[J]. 张贵春,曹学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04)
  • [9]军事训练中股骨下段或胫骨上段应力性骨折的解剖与临床研究现状[J]. 李轩,单云官,张金波,魏焕萍. 解剖与临床, 2005(04)
  • [10]训练伤防治对策及冲和药物速渗疗法的研究进展[J]. 徐希国,戴学军,李宁,席凯,陶绍军,于有军,黄凯. 实用医药杂志, 2004(11)

标签:;  ;  ;  ;  ;  

82例新兵胫骨应力性骨折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